马亮冲进作战室,手中终端屏幕还亮着那张模糊的监控画面。陆轩的目光没有离开文件袋边缘露出的一角纸张,上面“第四阶段执行清单——目标:南洋数科”几个字清晰可辨。他指尖在屏幕上轻轻一点,将图像锁定,随即抬眼。
“他们已经开始划分利益了。”陆轩声音低沉,却如铁石落地,“那就别怪我们先拆他们的台。”
张涛立刻调出通讯记录,三地潜在合作方的联络窗口已全部开启。陆轩下达指令:“绕开商会,直接谈。技术入股,利润分成,管理层本地化比例不低于六成。我要他们在三天内签意向书。”
张涛点头,手指翻飞,信息迅速分发。越南河内一家技术公司代表在视频中沉默良久,终于开口:“我们可以谈,但有个条件——你们得保证,一旦开工,能在七十二小时内响应突发事件。”
张涛看向陆轩。
陆轩没有犹豫:“告诉他们,我们不承诺时间,只承诺结果。只要厂子在运转,樊星阁的人,就在。”
消息发出后不到两小时,对方回传电子签章版合作意向书。紧接着,印尼泗水和马来槟城的两家公司也相继确认。三份文件同时落进系统归档区,红色警报灯仍未熄灭,但沙盘上熄灭的蓝色小旗开始陆续亮起。
陆轩走到战术板前,亲手将三面新旗插入越南、印尼、马来区域。旗面简洁,仅印有“合资实体”字样,底色由灰转蓝。
赵宇此时步入作战室,手中拿着一份加密通讯记录。他低声汇报:“吴峰牵线,越南中部经济顾问已收到白皮书。对方没表态,但默许我们注册新公司,并暗示审批流程可以走绿色通道。”
“条件?”陆轩问。
“不公开挑衅商会,建厂选址避开岘港。”
陆轩嘴角微动。岘港是阮文雄的地盘,这句提醒不是警告,是默许的边界。他转身对赵宇说:“回复他,我们尊重地方意见。厂址暂定宁平,同步提交环评与用工计划。”
赵宇点头退出。陆轩站在大屏前,目光扫过政商沟通进度条,绿色区块正缓慢延伸。他知道,这些口风松动的官员不是被承诺打动,而是看到了长远利益。技术落地、本地雇佣、基建反哺——三大承诺不是施舍,是交易。而交易的前提,是对方相信你能活下来。
马亮此时调出最新监控数据:“联盟内部会议推迟了四十八小时。原因不明,但有迹象显示,越南北部两家大企业正在私下联络其他外资方,讨论联合提交‘市场公平审查’申请。”
陆轩眼神一凝:“他们开始算账了。”
“不止。”马亮继续道,“我们截获一段内部通讯,关键词是‘阮文雄想独吞补偿金’。”
作战室内短暂沉默。
张涛冷笑:“原来‘区域市场自治联盟’也不是铁板一块。有人想借势分利,有人想独占话语权。”
“那就让他们吵。”陆轩声音平静,“我们不插手,只放风。把白皮书再发五家观望企业,附上一句话:‘首批合作企业享有优先技术支持与渠道共享权。’”
命令下达后不到六小时,马亮确认:其中两家已向商会提出“重新评估封锁政策”的动议,另一家则主动联系樊星阁,询问合资细节。
陆轩坐在战略席上,手指轻敲桌面。他知道,这场身份战的天平,正在倾斜。不是靠拳头,而是靠选择。他们给了别人一个选择——是继续当被操纵的棋子,还是成为利益共同体的一员。
李刚站在角落,眉头紧锁。他盯着沙盘上那些重新亮起的蓝点,终于忍不住开口:“陆哥,我们这么退让,兄弟们会怎么想?他们以为我们怕了。”
陆轩抬头看他:“你觉得我们退了吗?”
“没动手,就是退。”李刚声音低沉,“兄弟们在等命令,不是等谈判结果。”
陆轩起身,走到他面前:“你记得上次校园约架,我们怎么赢的?”
李刚一怔。
“不是因为我们人多,是因为我们在他们动手前,已经控制了所有出口。”陆轩缓缓道,“那时候你问我,为什么不直接冲上去。我说,打赢不难,难的是赢了之后,还能站着。”
李刚握紧拳头,没说话。
“现在也一样。”陆轩目光如铁,“我们不动手,不是怕事,是知道什么时候动手最有效。现在,他们的联盟在裂,他们的利益在分,他们的底气在崩。我们只要再推一把,他们自己就会倒。”
他转身,指向大屏:“看看这三份意向书,两条政商通道,还有联盟内部的争执。我们没打一拳,但他们已经开始内斗了。这才是真正的赢法。”
李刚低头,良久,终于点头。
陆轩召集核心成员,将三地合作文件、政商沟通记录、联盟内部分歧证据逐一展示。没有人说话,但气氛变了。压抑的沉默被一种沉稳的底气取代。
“他们排斥我们,是因为怕我们扎根。”陆轩站在中央,声音不高,却穿透整个作战室,“现在,我们让他们明白,赶走我们,等于切断自己的未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