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声在实验室骤然炸响,红光扫过墙壁,映得调度台一片血色。陆轩几乎是撞开的门,脚步未停便已扫过主控屏——曲线平稳,数据正常,系统无异常接入记录。
“误报。”赵宇从终端后抬起头,声音紧绷,“自动检测模块误判了电压波动,触发了三级响应。”
陆轩没说话,目光落在值班记录上。名字那一栏写着“王磊”,入职八个月,独立值守第四次。
“谁下的上报指令?”他问。
“我……”后排传来声音,年轻,压着颤抖,“我等了三分钟,确认不是设备问题才按的警报键。”
陆轩回头,看见那张脸涨得通红,手还死死攥着记录本,指节泛白。
他没再问,转身就走。三分钟,在战场上足以丢掉一座城。
晨会提前十分钟开始。
所有人落座,无人开口。陆轩站在调度台前,手指轻敲桌面,节奏平稳,却像战鼓压着每个人的呼吸。
“昨晚的事,不是技术故障。”他开口,声音不高,却穿透整个指挥室,“是责任断层。警报响了三分钟才上报,谁给的判断标准?等?等谁来拍板?等我亲自冲进来救火?”
李刚抬起头,眉头拧紧。
“新人经验不足,流程上也没授权临机决断。”他说,“我们不是不信任他们,可N-7项目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误判,跨境节点全盘崩溃,这个责任谁担?”
“那就永远不让他们担?”马亮猛地站起,声音如刀劈下,“成都那趟货是谁盯的?是我带两个新组员跑的全程!三天两夜没合眼,车轮爆了自己换,边境检查站被盯梢,是我们绕了两百公里山路甩掉的!现在倒说他们扛不住事?”
李刚冷笑:“那是执行任务,不是决策。你敢让王磊在那种时候下令改道?敢让他判断有没有被跟踪?他连警报都不敢自己关!”
“那是因为制度不许!”马亮一掌拍在桌上,“我们把新人当学徒养,可战场不会教他们怎么活!宏远的货能回来,不是靠老兄弟拼命,是靠每一个环节有人敢扛事!现在项目要上线,你却要把敢扛事的人拦在门外?”
张涛抬手打圆场:“能不能折中?关键岗位老带新,双人协同,既保稳妥,也带人成长。”
赵宇立刻反驳:“双人决策,等于没人决策。系统出问题,A等B确认,B等A拍板,三分钟就变成六分钟。我们争的不是谁上谁下,是反应链的生死时速。”
“那你说怎么办?”李刚瞪着他,“全换新人?等他们拿项目练手,练出个全盘崩塌?”
“我不是要换人!”马亮声音更狠,“我是要改规矩!樊星阁不是养老院,也不是学徒工棚!我们从校园打到今天,靠的是敢拼敢上,不是论资排辈!当年陆哥带着我们冲王虎的时候,谁管过谁干过几年?谁不是边打边学?现在倒规矩大了,连按个警报都要审批?”
会议室瞬间安静。
陆轩始终未动,目光从一人脸上移到另一人脸上。他想起昨夜孙明带回样品时,宏远周厂长说的那句话:“我厂小,但每颗螺丝都认得主人。”
信任,不是给的,是扛出来的。
他缓缓起身,走到白板前,提笔写下三栏:关键岗、辅助岗、轮替岗。
笔尖停在“关键岗”下方,他没写人名,而是用红笔划了一道横线,深且重。
“李刚说的没错,这个项目输不起。”他开口,声音沉稳,“但马亮也没错,樊星阁的血性,不在资历,而在担当。”
他放下笔,环视众人。
“今天起,暂停所有岗位任命。李刚、马亮,还有各组负责人,我要你们在今晚六点前,交一份书面方案。不是表态,不是站队,是具体到人、到岗、到责的安排。谁守核心,谁带新人,谁备轮替,全写清楚。”
没人说话。
“我们不是在分位置。”陆轩声音渐沉,“是在定规矩。往后十年,樊星阁怎么用人,怎么传帮,就从这一份名单开始。我不想看到谁资历老就稳坐中军,也不想看到谁冲得快就被推上断头台。我要的是——每一个岗位,都配得上它背负的命。”
他停顿片刻,目光落在王磊身上。
“昨晚的误报,我会记进档案。但不是记过,是记案。记下一个新人在关键时刻的犹豫,也记下我们所有人,对‘责任’两个字的重新定义。”
说完,他转身走向门口。
“会议暂停。方案今晚六点前交到我桌上。谁不交,就等于放弃话语权。”
门合上,指挥室陷入沉默。
李刚坐在原位,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桌角一道划痕——那是三年前一次任务失败后,他亲手用刀刻下的。老兄弟们都知道,每一道伤,他都记得。
马亮没动,盯着白板上那道红杠,眼神如火。他知道,这一笔,划的不只是岗位,是樊星阁未来的路。
林娜低头整理记录,在“马亮”名字旁轻轻加了一行小字:“曼谷加密通讯破译,独立完成,耗时47分钟。”她没抬头,但心里清楚,有些功绩,从没被摆在台面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