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指挥室里紧张的氛围被明亮的灯光烘托得愈发浓重。 大屏上,三条能源曲线在经历波动后已趋于平稳,蓝光在数据流间柔和地闪烁,仿佛江河归海后的宁静。李刚方才报出的“一点二毫秒”延迟值,像一颗定心丸,沉入众人紧绷的神经深处。然而,马亮那句“通稿即将投放”的情报,却如寒夜突至的北风,吹得空气凝滞。
陆轩站在战术板前,拳头仍紧握着,指节泛白,但呼吸已悄然拉长。他没有再看那三个被红笔重重写下的“抢时间”,而是缓缓松开手,指尖轻轻拂过战术板边缘,仿佛在抹去一场即将掀起的风暴。
“愤怒解决不了问题。”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却不带一丝颤抖,“他们想让我们乱,我们就偏要静。”
他转身,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张涛正低头翻看手机,眉头紧锁;李刚盯着终端,手指悬在键盘上方;胡军已下意识站起身,手按在腰侧——那是常年习武养成的警觉。
“从现在起,变阵。”陆轩声音陡然清晰,“我们不争一时口舌,不陷舆论泥潭。他们要造势,我们就避其锋芒,潜心打磨。”
张涛抬眼:“你是说……不正面回应?”
“回应?”陆轩嘴角微扬,却无笑意,“他们还没出手,我们就已知其招式。若此刻跳出来辩解,反倒显得心虚。真正的反击,不在嘴上,而在实力。”
他踱步至会议桌中央,掌心压下,如定山之岳。
“张涛,你即刻启动舆情监控二级预案。不再主动发声,但必须盯死天能集团的一举一动——他们联系哪家媒体,发布什么口径,甚至删改过几次稿件,都要记下来。我要知道他们每一步的脚印。”
张涛点头,迅速调出加密监控界面,十指翻飞。
“李刚,你们的技术团队,接下来只做一件事——细节打磨。绿谷园的数据虽好,但系统在极端负载下的响应冗余度还能再压0.3毫秒。我要的是极致,不是‘够用’。”
李刚眼神一亮,立刻调出压力测试日志:“明白!我们重新跑一遍边缘节点调度算法,把冗余指令流再筛一遍。”
“还有,”陆轩语气微沉,“把‘跨域协同模型’的容错机制再强化。他们想用‘安全’二字泼脏水,那我们就让他们亲眼看看,什么叫滴水不漏。”
胡军上前一步:“研发区安保,我亲自带人轮岗。外部访客一律暂停准入,内部人员进出登记升级为生物识别双重验证。任何人想靠近核心服务器,先过我这关。”
陆轩点头:“很好。从今晚起,研发区划为‘静默区’,所有对外通讯由林娜统一过滤。无关信息一律屏蔽,只保留技术协作与情报通道。”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马亮身上:“你的情报网,继续保持渗透。我不只要知道他们明天发什么稿,还要知道他们后天想做什么梦。”
马亮沉声应下:“已在天能集团外围布下三重眼线,内部线人也会在通稿发布前二十分钟传回最终版本。”
陆轩终于露出一丝笑意:“很好。他们想用舆论围剿我们,那就让他们自说自话。我们不参与,不回应,不解释——只做事。”
他环视众人,声音如铁铸:“真正的强者,从不在风暴中呐喊,而是在风眼中心,默默积蓄雷霆。”
众人领命,迅速散去。张涛立即接入暗网监控节点,李刚召集技术骨干召开紧急闭门会议,胡军则直奔安保调度室,开始重新部署巡逻路线。
陆轩独自留在指挥室,没有坐下,而是走到窗前。城市依旧灯火通明,远处高楼的霓虹广告牌闪烁着“智慧能源,未来已来”的标语,讽刺而醒目。他知道,天能集团的通稿一旦发布,这些灯光下的人们,很快就会听到另一个版本的故事——关于“数据泄露”“境外关联”“安全隐患”的危言耸听。
但他不急。
他转身,走向战术板,拿起红笔,在“抢时间”三个字旁,写下新的指令:“隐忍蓄势,细节制胜”。
笔锋刚落,林娜推门而入,手中拿着一份刚打印出的情报摘要。
“陆总,张涛刚截获一条内部通讯——天能集团已与《财经前沿》《能源观察》《科技日报》三家媒体确认排版,发布时间定在明早七点整,标题初步拟定为《某新兴能源系统存重大安全漏洞,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陆轩接过文件,目光扫过标题,脸上毫无波澜。
“他们连‘某’字都用上了,说明不敢直接点名,底气不足。”他淡淡道,“让张涛继续盯着,一旦发布,立即记录传播路径、转载量、评论风向。我要知道,这场舆论战,到底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
林娜点头欲退,陆轩却叫住她:“另外,通知东南大学陈教授的团队,原定的‘跨域协同模型’联合测试,提前十二小时。我不等他们发难,我要让他们发难时,发现我们早已走远。”
林娜应声离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