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城市尚未苏醒,樊星阁总部顶层的灯光却已亮如白昼。陆轩站在会议室中央,手中握着一叠刚打印出的工程进度表,纸张边缘被他指尖摩挲得微微卷起。窗外,天际线仍沉在深蓝之中,唯有西南方向那片工地的塔吊灯仍在规律闪烁,像一颗不肯停歇的心脏。
他知道,昨夜那条匿名短信不会是终点。恐惧从来不是用来击垮他的武器,而是对手暴露野心的信号。但他更清楚,真正的战场不在暗处,而在人心之间。
七点整,第一辆商务车驶入地下车库。来自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的十余名合作企业代表陆续抵达。他们步履沉稳,神情却带着审视。有人低声交谈,目光不时扫向主位方向。质疑并未因昨日的声明而消散,它只是暂时沉入水底,等待一次真正的打捞。
会议准时开始。
陆轩没有开场寒暄,也没有冗长铺垫。他走上前,将手中的文件轻轻放下,声音不高,却穿透整个空间:“各位,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技术共享,是不是樊星阁的缓兵之计?是不是我们底气不足,才不得不拉人分担风险?”
他停顿片刻,目光扫过每一张脸。
“我想说,恰恰相反。正因为我们足够强大,才有资格谈共享。”
厅内一片静默。
“技术不是私藏的金矿,而是点燃行业的火种。”他抬手示意林娜开启投影,“我们开放第八项目的真实运行数据,不是为了自证清白,而是为了让所有人看到——当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站在一起,能创造出多大的价值。”
屏幕亮起,三维模型缓缓旋转。光能转化率曲线稳定攀升,储能系统热效率图谱清晰标注着极端气候下的表现,运维成本下降趋势线如刀削般笔直。每一项数据背后,都附有国家能源局备案编号与国际检测机构签章。
“这十八个月,我们在沙漠、在沿海、在高海拔山区完成了三百六十七次压力测试。”陆轩语气沉稳,“故障响应时间平均四点三分钟,系统自愈成功率百分之九十八点六。这不是实验室的童话,是每天都在发生的现实。”
一名越南代表皱眉开口:“数据可以美化,现场才能说话。我们如何确认这些成果真实可复制?”
“所以,我邀请各位,今天下午,亲临第八项目核心电站。”陆轩答得干脆,“你们可以随机抽查任一模块,调取过去七十二小时的运行日志,甚至现场提出负载突增测试。只要在安全范围内,我们都接。”
他顿了顿,声音渐沉:“我知道,有人在背后散播‘技术依赖外源’的谣言。可笑的是,他们连伪造都懒得用心——所谓‘引进技术’的专利号,早在三年前就被我们收购并迭代了七轮。”
厅内有人轻笑。
张涛适时接过话头:“我们还发现,那批匿名邮件中引用的‘失败案例’,实际是某竞争对手三年前因施工不规范导致的事故报告。而他们的项目,从未使用过我们的技术方案。”
李刚站起身,语气带着少有的凝重:“兄弟们,我们不是来求你们相信的。我们是来告诉你们——谁在往前走,谁在原地打转;谁在建电站,谁在造谣言。”
短暂沉默后,一位泰国企业高管缓缓点头:“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确实不该被几句阴暗里的低语动摇。”
陆轩走向墙边那幅巨大的东南亚地图,手指落在越南中部的一处坐标:“下个月,第一座智能光伏电站将在这里并网。三个月后,它将向周边三省供电。这不是承诺,是倒计时。”
他转身,目光如炬:“技术共享,不是施舍,是信任的双向奔赴。你们提供市场与资源,我们交付技术与经验。亏损共担,收益共享。这不是交易,是契约。”
会议进入尾声,大多数代表神情已从警惕转为深思。然而,仍有一人未表态——来自印尼的一家能源集团首席执行官,始终沉默。
陆轩注意到了。
“陈先生,”他直呼其名,“我知道贵公司在南洋布局深远。您还在犹豫什么?”
那人终于开口:“我信你们的技术。但我怕的,是背后的风暴。山本、卡洛斯,甚至某些西方势力,他们不会坐视一个新兴联盟崛起。一旦冲突升级,我们这些合作者,会不会成为炮灰?”
这话一出,全场再度凝滞。
陆轩没有回避,反而向前一步:“您说得对。他们不会善罢甘休。但我想问一句——当年哥伦布启航时,他知道前方有风暴吗?知道。他依然出发了。”
他环视众人:“我们今天做的,不是做一笔买卖,而是建立一个新秩序。旧势力靠垄断生存,我们靠透明与协作前行。他们越想撕裂我们,越说明我们走对了路。”
他声音渐扬:“我可以保证——樊星阁不会让任何一个伙伴独自面对风雨。情报共享、风险预警、应急支援机制,即日起全面启动。你们不是客户,是战友。”
话音落下,印尼代表缓缓站起,伸出手:“如果真是这样……我愿意签下第一份联合防御协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