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星阁团队刚刚提交了全新的项目方案,东京夜晚的氛围显得格外静谧,而空气中仍弥漫着一股未散的紧张气息。
陆轩站在会议桌前,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这只是开始。”
林娜轻轻合上手中的文件,眉头微蹙:“政策变化太快,我们不能只靠一次调整就高枕无忧。”
“没错。”赵宇点头,“我们必须彻底吃透当地法规,找到真正的突破口,否则山本一郎随时可能反扑。”
“那就从现在开始,深入研究。”陆轩语气坚定,“我要你们把这里的法律条文、政策文件全部梳理一遍,找出所有可能对我们有利的依据。”
会议室内气氛瞬间凝重起来。面对庞大的资料量和复杂的法律体系,所有人都清楚,这将是一场硬仗。
赵宇迅速组织起一支专项研究小组,成员包括他本人、几位曾在海外学习过的法务人员,以及几名擅长数据分析的后勤人员。他们将政策文件按照金融、贸易、税收等不同领域分类,分配给各组成员进行系统性研究。
“这些条款看似死板,但只要我们找到一个缝隙,就能撬动整个局面。”赵宇翻着手中的资料,眼神中透出一丝冷静的锐利。
与此同时,孙明则负责重新评估预算,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精准投放。他一边翻查数据,一边低声自语:“如果政策真的频繁变动,我们的财务模型必须具备高度灵活性……”
随后,会议室桌上已堆满了整理好的资料和分析报告。林娜坐在电脑前,手指飞快敲击键盘,将各国类似项目的审批案例与本地政策进行比对。
“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她突然开口,语气带着一丝迟疑,“这里有一份关于外资企业准入限制的文件,其中有一个模糊的条款注释,似乎暗示某些行业可以例外。”
陆轩闻言立刻走过来,仔细看了几眼,微微皱眉:“这个注释太隐晦了,但我们不能放过任何线索。”
“或许,我们可以尝试联系专业人士。”马亮适时插话,“我认识一位曾在日本从事国际法研究的专家,也许能帮我们解读这些条款背后的含义。”
“那就去请。”陆轩果断下令,“我们要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然而,联系专家并不容易。国际法律专家资源稀缺,预约咨询时间极为紧张,且费用高昂。樊星阁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经济实力,但这次项目涉及多个国家,预算必须严格控制。
“我们得想办法争取他们的支持。”孙明沉思片刻,“也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沟通。”
最终,在周强的帮助下,他们联系上了几位曾与警方合作的法律界人士,并成功建立了初步联系。
“我们不是来打擦边球的。”孙明在电话里郑重其事地说道,“我们是来合法合规地推动一个战略项目落地的。”
对方沉默了几秒,才缓缓回应:“好吧,我会安排一次初步咨询。”
紧接着的几天里,团队成员带着整理好的问题清单,分批次与专家进行了线上和线下交流。每一次会谈,他们都尽可能获取更多细节,哪怕只是一个细微的政策风向。
“有一点值得注意。”一位年长的律师在会上提醒道,“最近几个月,当地政府正在考虑对部分行业政策进行微调,尤其是基础设施类项目,可能会有新的扶持方向。”
“这是个机会。”张涛眼睛一亮,“如果我们能提前布局,抢占先机,就能在政策正式调整前完成关键步骤。”
陆轩听完后,点了点头:“继续跟进,同时也要准备多种应对方案。”
会议结束后,研究小组立刻进入高强度工作状态。他们结合专家的意见,重新审视每一个政策条款,试图从中找出可操作的空间。
回顾此前围绕“战略性基础设施”的思路,结合专家意见,大家意识到只要证明物流枢纽符合相关标准,再加入配套产业联动内容增强说服力,就能重新制定应对策略,陆轩当即拍板执行。
深夜,樊星阁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紧锣密鼓地推进任务。键盘声、翻页声、低声讨论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场无声的战役正在进行。
张涛突然停下手中的工作,抬头看向陆轩:“我有个想法,可能有点冒险,但值得一试。”
“说吧。”陆轩平静地回应。
“如果我们能联合几家本土企业共同申报项目,不仅可以分散风险,还能增加政策通过的可能性。”张涛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毕竟,外资企业单独申请总是会受到更多审查。”
“这确实是个思路。”赵宇点头赞同,“但如果找错了合作伙伴,反而会给我们带来麻烦。”
“所以,我们必须谨慎筛选。”张涛认真地说,“我建议优先考虑那些与政府关系良好、业务互补的企业。”
“你的提议不错,但也存在潜在风险。”林娜提出质疑,“比如合作方是否愿意配合?是否会泄露商业机密?我们需要更详细的尽职调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