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亮带来东南亚新情况后,陆轩彻夜思索对策。清晨,他站在办公室窗前,精神虽显疲惫,眼神却依旧坚定。昨夜谈判桌上那句“我们愿意考虑你们的提案”仍在耳畔回响。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合作的开端,更是一场真正考验的开始。
卡洛斯在东南亚的动作进一步升级,已开始接触樊星阁的核心合作伙伴。但陆轩没有丝毫慌乱,他的眼神里透着一股沉稳——樊星阁前行之路,注定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开拓之旅。
“陆哥,总部那边确认了。”张涛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项目正式启动,时间表也定了下来。”
陆轩接过文件,快速翻阅,嘴角微微上扬。“很好。召集所有人开会。”
会议室里,核心成员早已就座。孙明皱了皱眉,正在整理财务模型,林娜则在一旁核对法律条款,马亮低头盯着手中的情报资料,神情凝重。
“项目正式落地,时间紧迫。”陆轩开门见山,“我们要在七天内完成所有审批和签署流程,并且确保团队熟悉国际业务规范。”
“问题不小。”孙明皱了皱眉,思考着说,“我们的部分成员对国际流程不太熟悉,文件审核进度可能会拖慢。”
“那就从现在开始培训。”陆轩语气坚定,“谁负责对接国际组织,谁主攻文件审核,谁统筹协调,必须分工明确。时间不等人,我们必须比计划更快一步。”
会议结束,众人迅速行动起来。张涛立刻联系翻译和法律专家,孙明带着财务团队连夜加班优化模型,林娜则开始准备合同草案,马亮继续追踪东南亚的情报动向。
与此同时,艾米丽代表的国际组织也开始派遣人员前来对接。他们带来了大量的审查材料,要求樊星阁提供完整的运营体系说明和合规证明。
“他们的标准很严。”林娜皱眉,“尤其是环保方面的要求,几乎达到了行业最高峰。”
“那就让他们看到,我们不仅达标,还能超越预期。”陆轩淡淡一笑,“安排技术团队准备演示,把我们在试点城市的成果数据整理出来,越详细越好。”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樊星阁进入高速运转状态。白天,各部门与国际组织进行对接,逐项落实协议内容;夜晚,会议室灯火通明,团队成员反复推演执行方案,确保万无一失。
就在一切看似顺利推进时,一个突发状况打破了平静——供应商的设备发货延迟,导致关键施工环节无法按时启动。
“距离预定开工日只剩三天。”孙明神色严峻地走进办公室,“如果设备不能准时到位,整个项目进度都会受影响。”
“有没有备用供应商?”陆轩问。
“有,但我们之前没合作过。”张涛回答,“对方的设备参数匹配度还不确定。”
“那就立刻联系。”陆轩果断下令,“同时安排技术团队对现有设备进行调试,看看是否能临时替代使用。”
深夜,陆轩亲自拨通了备用供应商的电话。对方负责人是个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听到陆轩的需求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一种尚未大规模应用的新技术产品,据说能在效率和稳定性上带来突破。
“我们需要实测数据。”陆轩沉声道,“如果你能提供技术支持,我们可以考虑采购一部分作为试点。”
“没问题。”对方爽快答应,“我明天就派人带样品过来。”
第二天上午,供应商的技术团队抵达樊星阁总部。他们在现场进行了详细的测试,结果令人惊喜——新技术不仅能适配当前工程需求,还具备更高的能效比和更低的维护成本。不过初始测试中,某些参数存在轻微偏差,经过双方技术人员联合排查,最终得以解决。
“这个产品,可以成为我们项目的加分项。”孙明兴奋地说。
“那就纳入采购清单。”陆轩点头,“同时调整施工计划,优先部署这部分设备。”
随着新设备的引入,项目进度重新回到正轨。而樊星阁的专业态度和高效执行力,也让国际组织的代表刮目相看。
“你们的反应速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艾米丽在一次例行会议上说道,“更重要的是,你们展现出了真正的合作诚意。”
“我们从不做空谈。”陆轩微笑回应,“只有把事情做到实处,才能赢得长久的信任。”
项目正式启动的那天,陆轩站在工地中央,望着眼前忙碌的身影和轰鸣的机械,心中涌起一股豪情。这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合作项目,更是樊星阁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一步。
“陆哥,媒体那边已经安排好了。”张涛走来,“几家国际主流媒体都会到场报道。”
“很好。”陆轩点头,“让世界知道,中国力量,不只是资本,还有智慧。”
宣传部门迅速展开行动。社交媒体上,樊星阁的官方账号发布了项目启动的短视频,展示了团队的专业素养和技术实力。行业展会上,樊星阁的展位吸引了大量关注,不少国际同行主动前来洽谈合作意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