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一百一十九小时四十三分。
主控室的屏幕墙分割成八块区域,分别滚动着六家候选企业的实时数据流。孙明将光标停在冷链服务商“北域物流”的财务报表上,放大其去年第四季度的专项补贴收入栏。数值异常跳升,增幅达三百一十二,而同期运力仅增长百分之六。
他调出行业平均补贴依赖度曲线,叠加比对后敲下回车键。系统自动标红预警。
“虚增技术投入比例,实际新能源车队占比不足备案数的一半。”孙明抬头,“这家,底子不干净。”
陆轩站在沙盘旁,指尖划过华东冷链节点的标记。那枚金属片边缘有细微磨损,是前日张涛调整模型时留下的划痕。
“剔除。”他说。
林娜同步更新权限列表,将北域物流从高契合度组移入观察区,并锁定其后续信息访问路径。她注意到对方三小时前曾尝试登录樊星阁合作预审平台,使用的是二级子公司名义,IP地址归属地为城南数据中心。
她没声张,只在后台记录了行为轨迹。
张涛正在重写沟通提纲。原先为技术整合型准备的开场白被划掉大半。他删去“欢迎加入创新生态”这类表述,改用“系统兼容性验证周期预计八至十二周,接口开放需通过三级安全认证”。
“措辞太软不行,太硬也不行。”他说,“这些人精得很,一句话就能听出你有没有真东西。”
陆轩走回指挥台,调出物联网科技公司“智联测控”的专利明细。屏幕上列出十七项核心算法专利,其中五项与樊星阁调度系统的响应延迟优化模块存在潜在互补空间。
“他们的监控算法用的是动态权重分配。”张涛凑近看,“如果我们能把这部分整合进预警模型,极端天气下的路线调整速度至少提升两成。”
“前提是他们愿意共享底层逻辑。”孙明说,“不是所有技术公司都敢把代码交给别人看。”
“那就先谈框架。”陆轩说,“不碰具体实现,只定协作边界。谁主导开发,谁负责运维,故障责任怎么分,数据归属权归哪边。”
他转向林娜:“通知法务组,准备一份非排他性技术协作框架协议模板,今天下午三点前送审。”
林娜点头,打开内部通讯系统。她输入指令时发现一条匿名邮件提示,发件人地址已被系统自动屏蔽,标题为“某候选人已接触财经频道”。
她立即截取邮件头信息,转发至安全审计组。同时调出今日所有候选人名单的接触记录,逐一核对团队成员的通讯日志。
“有泄露。”她说。
陆轩看着屏幕上的发件IP跳转路径。三重代理,终点位于市郊一处商用服务器集群。这种架构常见于企业级外包IT服务,无法直接溯源。
“不是外部黑客。”他说,“是内部试探。”
孙明手指悬停在权限追溯功能按钮上。只要启动深度追踪,未来七十二小时内任何文件下载、截图、外传行为都会被记录并定位。但这也意味着正式进入监察模式,团队内部将感知到明显的管控收紧。
“现在启动?”他问。
“已经启动了。”陆轩说,“从昨天关闭公开通道那一刻起。现在的问题不是抓人,是防住下一步动作。”
他下令封锁全部候选人最终名单的显示权限,仅保留四位核心成员的临时解密密钥。所有相关文档加密存储,访问需双因素认证加语音确认。
张涛翻到最后一页提纲,犹豫了一下:“要不要调整洽谈顺序?先把最难啃的放在前面?”
“不。”陆轩说,“按互补性排序。先见那家新能源车队投资方,再谈智联测控,最后接触区域冷链龙头。”
“为什么?”
“让他们看到我们不是乱来的。”陆轩说,“我们有节奏,有优先级。想插队的,本身就动机不纯。”
孙明提交了新的风险评估报告。八家初筛企业中,已有三家因环保违规记录或关联诉讼被移出候选池。剩余五家中,两家处于观望状态,未主动补充材料;一家提交了虚假运营数据,已被系统标记。
真正留下的是三家:新能源投资方“绿源资本”,近三年自投充电桩网络覆盖十二城;物联网公司“智联测控”,手握多项运输监控核心专利;以及华东冷链节点企业“寒链物流”,拥有低温仓储枢纽和稳定客户群。
“这三家。”孙明指着屏幕,“背景清白,业务能补短板,理念也对得上。”
陆轩逐一点开三家企业负责人的公开履历。绿源资本的CEO曾在采访中直言“补贴退坡才是行业洗牌开始”;智联测控的技术总监多次呼吁建立运输数据共享标准;寒链物流去年主动关停两座高耗能冷库,改建光伏供电设施。
“就他们。”他说。
林娜开始拟定内部通告。她删除草稿中“即将开启首轮洽谈”一句,改为“合作评估进入终审阶段”。发布时间设定为次日早八点,避开晚间财经节目时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