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透进主控室的玻璃,陆轩站在战术沙盘前,手指在三个试点城市标记之间划过。倒计时窗口跳转为69小时41分,屏幕上的绿色运单曲线仍维持在警戒线下方。
他转身,从桌面左侧文件夹中抽出那份《差异化竞争策略草案》,翻开最后一页,签下名字。随即按下内线通讯键:“张涛、孙明、林娜,十分钟后会议。”
三人准时入座。陆轩将文件投影至大屏,标题清晰:**差异化竞争策略执行令**。
“技术研发提速,宣传内容重构,客户分级维护。”他逐条陈述,“我们不打价格战,但必须让所有人看清,什么才是真正的成本。”
张涛翻开笔记本:“技术亮点已经整理成三套材料,分别面向管理层、技术负责人和采购部门。今天就能推送。”
“发布节奏由我来控。”林娜补充,“第一批数据只推给留存率高于百分之八十的客户,附带查询验证码。”
孙明看着财务模型更新界面:“研发预备金可以支撑六周高强度投入。但如果订单增长低于预期,第三周就得重新评估宣传支出。”
“那就让数据说话。”陆轩说,“把能耗降低、故障响应、温控稳定性这些指标,全部换算成客户能感知的价值。”
张涛皱眉:“可很多客户还是觉得‘环保’是虚的,他们更关心能不能少赔货损。”
“那就告诉他们,我们的系统能让货损率下降百分之六十二。”陆轩走到白板前写下一行数字,“连续七十二小时温控波动控制在±0.3℃以内,意味着生鲜损耗几乎归零。”
林娜快速记录:“我可以把这组数据包装成‘抗波动能力指数’,做成对比图发给客户决策层。”
“不止是发。”陆轩收回笔,“下周全国绿色物流峰会,我们要站上去讲。”
张涛抬头:“主办方只给了普通展位,演讲席位都被宏远和其他几家老牌企业包了。”
“我去谈。”陆轩说,“我们是目前唯一完成全链条低碳运输验证的企业。这个资格,够不够换一个发言位置?”
孙明立即调出试点运行报告:“所有数据都经得起第三方核验。如果我们主动申请闭门论坛资格,组委会没有理由拒绝。”
“那就现在申请。”陆轩看向林娜,“你准备资质材料,两小时内提交。孙明联系合作媒体,放出‘新技术突破行业瓶颈’的消息,制造预热声量。”
林娜点头操作终端:“已经有两家行业自媒体表示关注,愿意做会前专题。”
“利用好这个机会。”陆轩说,“不是为了曝光,是为了定义标准。谁掌握话语权,谁就掌握市场方向。”
指令下达后,团队迅速分头行动。张涛带领文案组重构话术体系,不再强调“减排四十一吨”,改为“相当于三百亩森林一年的净化能力”;孙明调整预算分配,优先保障峰会展示与后续推广费用;林娜组织数据小组建立成效追踪模型,每小时刷新一次客户反馈与舆情动态。
两天后,组委会回复:樊星阁获得闭门圆桌论坛参与资格,陆轩本人受邀作为压轴案例分享嘉宾。
消息传回主控室,张涛第一时间更新宣传方案:“我们可以打出‘唯一受邀的新势力代表’这个点,强化行业认可度。”
“不用刻意提。”陆轩说,“真正重要的是内容。把我们的实际运行数据做成可视化大屏,现场直播试点车队状态。”
林娜立即安排技术人员搭建备用展示系统:“主服务器负责日常调度,副机专供展会使用,确保万无一失。”
峰会前夜,监控系统突然发出警报。林娜查看日志,发现数据展示模块遭到异常访问,多个请求源集中攻击接口。
“有人想让我们上不了台。”她迅速切换至备用服务器,并封锁可疑IP段。
马亮通过远程协助溯源,确认攻击IP与此前“速策咨询”关联账号高度重合。
“又是他们。”张涛冷笑,“怕我们发声,干脆动手搅局。”
“那就让他们知道,越怕,我们越要说。”陆轩站起身,“明天开场第一句话——‘有人不想让我们站在这里,正说明我们走对了路。’”
发布会当天,樊星阁展区启用实时监控大屏,展示三地车队运行状态。客户使用反馈视频循环播放,第三方检测报告显示系统稳定性优于行业均值两倍以上。
陆轩登台时,现场已有二十多家媒体架设设备。他未用稿,直接调出试点数据:“过去七十二小时,我们的车辆平均能耗降低百分之三十二,碳排放减少四十一吨,故障响应时间八分钟。这不是预测,是结果。”
台下开始低声议论。有记者当场提问:“你们的技术是否具备大规模复制条件?”
“已经在复制。”陆轩打开地图界面,“华东、华北、西南三个试点城市运单量环比上升百分之二十七。新增五家区域物流企业表达接入意愿,其中两家已完成初步对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