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者计划”的指令如同投入静潭的石子,在全球残存的幸存者基地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绝望和麻木被一种具体而迫切的目标感所取代——修复希望号,离开这里,前往那个名为“朝圣者中转站”的地方,这成了所有人心照不宣的最高信念。
塔莉亚的意识如同交响乐团的指挥,统筹着这场遍布全球的、艰难的重建乐章……
她不再事无巨细地干预,而是将主要精力用于维持文明之心网络的框架稳定,确保能量分配的最优化,并将Waywalker优化后的具体维修方案、资源调配指令,通过心网高效地下达给各个区域的负责人。
效率显着提升……得益于“仿制模板碎片”带来的网络增效,以及明确目标激发的主观能动性,修复工作的进度远超预期。
她“看”到,希望号巨大的船坞内,工程师和智能机械紧密协作,如同蚂蚁般攀附在超空间引擎巨大的损伤部位。损坏的规则传导晶体被小心地切割、替换,断裂的能量管道被重新熔接、校准。每一次成功的局部测试,都会在网络上引发一阵微弱的、代表欣喜的规则涟漪。
她“看”到,地底深处的能源采集站全力运转,汲取着地热和仅存的、未被污染的地脉能量,通过修复的网络节点,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希望号和其他关键设施。
她“看”到,科学家们围绕Waywalker共享出的、来自信标站和科研船残骸的海量数据,疯狂地解析、学习,试图更快地掌握方舟科技,哪怕只是冰山一角。
一种久违的、属于文明的活力,正在这片废墟之上艰难地萌发。
然而,塔莉亚并未被这积极的景象完全迷惑。她的意识核心始终分出一大部分,如同警惕的哨兵,牢牢监控着两个最大的隐患。
地核深处的波动,在“枷锁”的压制下暂时平静,但那是一种暴风雨前的宁静。
她能感觉到,那古老的存在并未沉睡,而是在更深处积蓄着力量,对“仿制模板碎片”持续散发的、令它不快的“仿制品”气息,保持着一种冰冷的、持续的“注视”……封锁所需的意志力依旧巨大,且在缓慢增长……
而开普勒-725c方向,遭受重创的污染核心也陷入了死寂,没有再向外散发任何攻击性波动。但那种沉寂,反而更令人不安,仿佛一条毒蛇在黑暗中缩回了洞穴,舔舐伤口,等待着反扑的时机。
李维的能量签名在星球表面稳定下来。他似乎在利用这段相对平静的时期,进一步探索科研船残骸,并利用那些苔藓信标,缓慢而坚定地扩大着微小的安全区,像是在腐烂的苹果上努力保住最后几块完好的果肉。他没有再传来紧急信息,但那种专注和忙碌的波动,显示他并未放松警惕。
时间在修复与监控中平稳流逝。Waywalker不断更新着倒计时。
“希望号超空间引擎修复进度78%。核心重启模拟通过率91.3%。预计可在87标准时后尝试首次点火测试。”
好消息!
他们正在接近第一个里程碑!
就在这时,负责监控信标站数据下载的Waywalker发出了提示。
“检测到信标站历史日志中出现高频关键词‘方舟舰队’、‘大分散’、‘火种哨站’……相关日志碎片正在整合……”
塔莉亚立刻集中注意力。这些信息可能关乎方舟文明的最终去向,以及他们可能在未来遇到的其他势力。
碎片化的信息被拼接起来,描绘出一幅模糊却宏大的图景:
……方舟文明在最终溃败前,执行了名为“大分散”的终极计划。庞大的舰队并非集结逃亡,而是化整为零,分成数以万计的大小编队,沿着无数预设的、截然不同的航线,驶向银河各个角落,乃至邻近星系。目的是最大化保存文明火种,避免被一网打尽。
……“卡戎”这样的信标站,仅仅是众多“火种哨站”中的一个。它们被布置在关键节点,负责监控特定区域,评估遇到的任何方舟编码文明,并引导通过者。
……日志中提到,不同编队携带的“方舟遗产”各不相同,侧重也不同。有的偏重生物科技,有的偏重规则武器,有的则是纯粹的文明数据库。
……最后一条相关记录令人玩味:“……监测到‘裁决号’编队异常信号消失……最后坐标指向[数据破损]星域……怀疑与‘守护者’活性衰减有关……”
大分散……火种哨站……裁决号失踪……
信息量巨大。这意味着,宇宙中可能还散布着其他来自方舟的文明碎片,他们可能发展出了不同的形态,拥有不同的技术和目标。
未来可能遇到的,不一定是朋友,也可能是……竞争对手!……甚至敌人!
而“裁决号”的失踪,似乎还与“守护者”的失效有关,这又为“摇篮”的现状增添了一层迷雾。
“继续关注此类信息。尝试修复‘裁决号’最后坐标数据。”塔莉亚吩咐道。多了解一分,未来就多一分准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