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转移的眩晕感尚未完全消退,李维的意识已如最敏锐的雷达般扫过新的环境。
眼前并非预想中的另一条弦桥通道,也不是某个荒芜的星球或人造结构。他们仿佛闯入了一片广袤无垠的……“墓场”。
这是一个异常庞大的星域,但绝非死寂。空间之中,弥漫着一种淡淡的、仿佛亿万种色彩混合后又褪色的灰败光晕,给人一种极不舒适的压抑感。更令人心悸的是,视野所及之处,漂浮着无数巨大无比的残骸。
这些残骸的风格迥异,有些是明显属于晶体文明的、棱角分明却布满裂纹和融化痕迹的舰船或建筑碎片,它们如同被强行撕裂的水晶簇,黯淡无光;另一些则呈现出非晶体的、流线型或几何状的金属结构,其科技风格与方舟、先行者号有几分相似,却又更加古老和怪异,大多也已严重扭曲变形,甚至半晶体化;甚至还能看到一些根本无法理解其材质和形态的巨大构造体碎片,仿佛来自完全不同的宇宙法则之下。
所有这些残骸,都像是经历了一场无法想象的惨烈大战后,被随意抛弃于此,在漫长的时间里缓慢地腐朽、互相碰撞、沉淀。空间中弥漫着强烈的能量残留,各种属性冲突、湮灭,形成一片混乱的能量湍流区,不时迸发出危险的闪电和空间涟漪。
“这里是……战场遗迹?”塔莉亚的声音带着震惊,翠星誓约号的传感器全力运转,试图分析这片星域的构成,“规模太庞大了……而且,这些残骸的风格……跨越了多个文明时代!”
李维凝重地回应:“更像是一个……宇宙级的垃圾倾倒场,或者说,终结之地。”他的感知更加深入。那些残骸上残留的能量签名极其复杂,但大多都带有一股熟悉的、令人厌恶的“绝对秩序”气息,以及另一种与之激烈对抗后留下的、充满绝望和毁灭意味的痕迹。
这里,很可能是“秩序之楔”漫长岁月中,清理或摧毁的、试图挑战其秩序或者被其判定为“威胁”的文明或个体的最终坟场!其中甚至可能包括那些试图探索此地、或者像他们一样试图寻找“观察点”而未果的倒霉蛋。
而那些灰败的光晕和混乱的能量湍流,正是无数文明残骸能量逸散、相互污染、最终达成一种诡异平衡后形成的“背景辐射”。
“能量读数混乱,常规引擎效率下降70%,护盾消耗加剧!”翠星誓约号的驾驶员报告道,“这里的空间结构也很不稳定,无法进行长距离跃迁!”
祸不单行。就在他们艰难地适应这片“回声星域”的环境时,身后的空间再次扭曲波动——那支母体晶体舰队,竟然也强行穿过了不稳定的空间褶皱,追了进来!
它们的舰体上明显带着强行穿越造成的损伤,能量光泽有些闪烁不定,但其追击的决心丝毫未减。一进入这片星域,它们似乎也受到了环境的影响,速度放缓,阵列出现片刻的混乱,但很快调整过来,冰冷的敌意再次锁定了方舟和翠星誓约号。
“阴魂不散!”塔莉亚咬牙,“李维阁下,怎么办?在这里交战对我们极其不利!”
李维迅速评估局势。这片星域环境恶劣,对双方都是限制,但母体舰队似乎对晶体污染有更高的抗性,时间拖得越久,对它们越有利。直接交战,己方胜算渺茫。
他的意识扫过无尽的残骸场,一个冒险的计划瞬间形成。
“跟我来!利用残骸作为掩护!”李维下令,操控方舟不再直线逃离,而是猛地向下俯冲,扎进了一片由无数巨大非晶体金属碎片构成的“峡谷”之中。
翠星誓约号紧随其后。
母体舰队立刻分散开来,试图从不同方向包抄,强大的能量光束开始轰击那些挡路的残骸,引发一连串的爆炸和碎片飞溅。
一场在巨大宇宙坟场中的追逐战就此展开。
李维将方舟的机动性发挥到极致。他不再仅仅依赖引擎,而是巧妙地利用残骸之间的引力微差、能量湍流的推力,甚至主动引爆一些不稳定的能量核心来制造障碍和冲击波。方舟如同幽灵般在嶙峋的残骸间穿梭,时而急停转向,时而借助爆炸的掩护瞬间变向。
塔莉亚和她的船员们展现了高超的驾驶技术和战斗素养。翠星誓约号紧紧跟随着方舟的轨迹,舰载武器精准地点射那些试图靠近的小型晶体舰只,或是轰击关键节点引发连锁爆炸阻碍追兵。Waywalker 不断计算着最优路径和风险,警报声和指令声在舰桥内此起彼伏。
“左舷三号残骸内部有高能量反应!诱导它攻击晶体战舰!”
“前方湍流强度变化,三秒后会有能量潮汐,准备承受冲击!”
“右侧有大型碎片遮挡,可以暂时规避主力舰火力!”
他们配合默契,如同在刀尖上跳舞,一次次险之又险地避开致命的攻击和环境危险。
然而,母体舰队的数量优势和适应力逐渐显现。它们的学习能力极强,开始预判李维的路线,甚至同样利用起环境,发射某种结晶化炮弹,将前方的残骸路径强行“固化”出一条通道,或者制造小范围的秩序力场来稳定湍流,稳步拉近距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