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寒月蛊 > 第2636章 《旧梳采茧分类与薄摊晾茧》

寒月蛊 第2636章 《旧梳采茧分类与薄摊晾茧》

作者:巨蟹座Cancer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8 02:20:56

晨雾还没散尽,蚕棚的竹帘刚掀开一条缝,就飘进股淡淡的茧丝清香——距上蔟整三天,方格蔟里的蚕茧已褪去初时的嫩白,裹上了层乳黄的柔光,指尖一碰,硬实里带着微弹,像握着颗温软的玉珠。苏清寒蹲在蔟架旁,指尖顺着蔟片的竹格划了圈,忽然起身走向木箱:“火候到了,该摘茧了。”

木箱最底层垫着层旧桑皮,柳玄传下的那把竹梳就躺在中间——梳背是老竹雕的,包浆厚得能映出人影,边缘刻着的“采茧顺孔,轻推慢取”八个字,被岁月磨得浅了,却仍能看清笔锋;梳齿比寻常梳子宽些,顶端磨得圆润如珠,绝伤不了茧层。“这梳子用了二十多年,柳前辈当年采茧,一天能摘三百斤,全靠它顺。”苏清寒把梳子递给阿禾时,指腹蹭过梳背的刻痕,带着点温热的触感。

张叔拎着三个旧蚕匾踏进门,木匾边缘的榫卯处缠着桑丝绳,是去年修补过的痕迹,匾沿用朱砂写的“上茧”“次茧”“下茧”三个词,墨迹虽有些发暗,却端端正正——是柳玄妻子当年亲笔标的。“先清蔟里的烂茧,得对着光看。”他举起一片方格蔟,让晨光从竹孔里透进来,只见几枚茧子泛着暗斑,还有枚薄得能隐约看见里面的蛹形,“这种霉茧、薄皮茧,一煮就破,只能丢进石灰盆,绝不能混进好茧里。”说着他指尖捏着茧蒂,轻轻一旋,烂茧就从孔眼里落出来,精准掉进盆中,石灰粉扬起细雾,带着点清凉的气息。

阿禾握着旧竹梳试了试,梳齿刚贴住茧子的侧面,顺着竹孔的纹路轻轻一推,那枚乳黄的茧子就顺着梳齿滑了出来,悬在蔟下的丝衣上——丝衣像层透明的纱,裹着茧子晃了晃,却没断。“原来要顺着丝的方向推!”他惊喜地轻扯丝衣,茧子稳稳落在掌心,指尖能摸到茧层上细密的缩皱,像揉过又展平的锦缎,“之前怕戳破,不敢用力,没想到这么顺。”苏清寒站在一旁,伸手拂去他袖口沾的碎丝:“柳前辈当年说,采茧要‘顺丝不逆丝,借力不使力’,这梳子的齿距刚好卡着方格蔟的孔格,推的时候跟着丝的纹路走,自然不伤茧。”

李婶端着个青花小瓷盘走来,盘里摆着三枚茧子,衬得瓷盘的青纹愈发雅致。“你们看这枚。”她用指尖捏起最圆的那枚,对着晨光转了圈,茧身匀净,没有半点瑕疵,“这是上茧,形要圆、色要匀、缩皱要细,缫出来的丝又白又韧,能织上等绢。”接着她指了指带浅黄斑的那枚,黄斑只在茧的一侧,没渗进内里,“这个是次茧,黄斑没透层,缫丝时多道工序能去掉,能做中等级的丝。”最后她捡起枚比寻常茧大一圈的,轻轻一捏,能感觉到里面有两个硬点,“这是双宫茧,里面有两个蛹,丝缠在一起解不开,只能做丝棉,归到下茧里。”她说话时,指尖的银戒蹭过茧面,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陈婶和周叔推着竹车进来时,半棚的茧已堆在临时铺的旧麻布上,像堆起了座乳黄的小山。“俺把西棚的旧麻布全翻出来了,洗过晒透,软和还透气。”陈婶弯腰把麻布在竹架上展平,麻布上有几处补丁,是用桑丝缝的,针脚细密,“去年鲜茧堆了五层,没半天就发热,茧色都暗了,今年按柳前辈的规矩,只摊三层,每层之间留指缝宽的空隙,好通风。”说着她帮着把上茧往麻布上倒,茧子滚落在布上,发出“簌簌”的轻响,像春雪落在棉絮上。周叔则拿着把旧竹刷,蹲在蔟架旁清理残丝,竹刷的刷毛是桑枝做的,软而有韧性,能把缠在竹篾上的碎丝全刷下来,“蔟具得刷干净,再用石灰水浸一遍,晒透了明年还能用,柳前辈的方格蔟,用了十年都没坏。”他把刷下来的残丝和死蚕扫进消毒盆,盆里的石灰水泛起细泡,带着点淡淡的消毒水味。

日头升到竹架顶时,采茧终于收尾。三个蚕匾在棚角排得整整齐齐:上茧占了大半,堆得饱满,泛着温润的乳光;次茧堆在中间,数量少些,却也规整;下茧只有小半匾,早已被周叔倒进石灰堆消毒。苏清寒把旧铜温湿度计从蔟架旁挪到晾茧的麻布上方,温度计的铜壳被晒得微热,指针稳稳停在24c,湿度表显示70%——正是鲜茧存放的最佳条件。“晚上得把棚帘留道两指宽的缝。”她用手指比了比缝的宽度,“鲜茧里的蛹还在呼吸,闷着会出潮气,留道缝通风,茧才不会发霉。”

阿禾蹲在麻布旁,指尖轻轻拨弄着茧子,忽然发现一枚茧上沾着根细桑丝,丝的末端缠着个小小的刻痕——和柳玄留在提青网上的记号一模一样。他抬头看向棚外,张叔正把清理好的方格蔟搬到棚外晒,竹片在阳光下泛着浅黄;李婶蹲在蚕匾旁,数着上茧的数量,嘴里还念着“今年比去年多两成”;陈婶和周叔正把此茧装进竹笼,竹笼的编纹里还留着去年的桑叶痕。阳光透过竹缝洒进来,落在茧上,泛着淡淡的金光,像给茧子镀了层薄纱。

苏清寒走到梁下,伸手够到悬着的旧烘笼——烘笼是竹编的,笼壁编得疏密有致,笼底垫着层薄铁皮,是柳玄当年专门用来烘茧的。“等晾三天,蛹就死透了,到时候用这烘笼烘。”她轻轻转动烘笼,笼身发出轻微的“咯吱”声,像在回应她的话,“柳前辈烘茧有讲究,先用40c烘半天,再降到35c烘一天,烘出来的茧又干又白,能存大半年。”

阿禾站起身,看着满棚的蚕茧,指尖还留着茧子的温软触感。从三龄蚕时用旧笼贮桑,到四龄用旧板扩箔,再到如今用旧梳采茧,那些带着岁月痕迹的老工具,那些邻里间递来的桑叶与援手,那些代代相传的老法子,像一根根细丝,慢慢织成了“踏实养茧”这四个字。风从棚帘的缝隙里吹进来,带着茧丝的清香,他忽然觉得,这满棚的蚕茧,不仅是蚕儿的成果,更是所有人用心守护的期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