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寒月蛊 > 第2605章 《旧勺量肥与酱缸换叶》

寒月蛊 第2605章 《旧勺量肥与酱缸换叶》

作者:巨蟹座Cancer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8 02:20:56

初秋的晨露还凝在桑叶上,风一吹就滚落到土里,留下点点湿痕。可圃里的桑苗却没了往日的精神——本该浓绿得能映出人影的叶片,如今透着股浅黄,像蒙了层薄纱;指尖捏着叶片轻轻一掐,渗出的汁液只有细细的一缕,不像往年那样饱满;最让人心急的是,枝尖刚冒头的桑葚青果,只有米粒大小,连表皮的光泽都弱了几分。

阿禾蹲在圃边,手里捏着片半黄的叶,对着晨光翻来覆去地看,叶肉上的脉络像淡绿色的细线,隐约能看见里面流动的微光。“苏师姐,你看这叶,肉都薄了半截!”他急得声音都拔高了些,指尖在叶面上蹭了蹭,蹭掉点细碎的绒毛,“要是养分跟不上,今年的桑葚肯定又小又酸,去年你给我吃的那种紫得发亮的,怕是吃不上了!”他说着,还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去年桑葚熟时的甜香,仿佛还在鼻尖绕。

苏清寒刚把晾在屋檐下的灵桑灰收进竹筐,闻言走到圃边,弯腰拨开枝桠细看——青果旁的叶片,连边缘都微微卷着,确实是缺肥的样子。她没多说,转身往储物间走,推开那扇吱呀响的木门,目光落在最上层的木架上:那里挂着个旧木勺,勺柄是几十年的老桑木做的,摸上去像浸了暖玉,包浆厚得能映出淡淡的人影;勺身是梨木的,刻着“肥量随叶定,一叶一勺”八个小字,字体边缘有些磨损,是常年摩挲的痕迹;勺底刻着三圈刻度,最外圈的刻度旁用红漆标着“初霜前半月,增肥三成”,红漆虽褪了些,却依旧清晰。

木勺旁边,摆着个半人高的旧陶罐——罐身是青陶烧制的,表面刻着缠枝桑叶纹,纹路里还嵌着些浅褐色的泥渍,是当年发酵肥料时溅上的;罐口用桑皮纸封着,纸边已经发脆,揭开时能闻到股淡淡的豆香混着桑叶的清苦——里面装的是柳玄当年配的发酵肥,豆饼碎和灵桑灰按比例拌在一起,发酵了半个月,黑褐色的肥块捏起来松软,一捻就成了细粉。罐身侧面还贴着张泛黄的纸条,是柳玄的笔迹:“豆饼混灵桑灰,发酵半月成肥,兑水十倍浇根,忌沾青果”。

“这木勺是柳玄师兄当年量肥用的,他说桑苗结青果时,肥量得跟着叶片状态调,叶黄就多补点,叶绿就少浇点。”苏清寒取下木勺,往陶罐里舀了一勺肥,黑褐色的肥粉落在勺里,刚好没过最内圈的刻度。她又拎来桶山泉水,按勺底的刻度往里倒,木勺在桶里轻轻搅动时,肥液泛起细碎的银光,像把星星揉进了水里:“你看,肥液要搅到这种泛银光的程度才正好,浓了会烧根,淡了渗不进土里,青果就吸不上养分。”

阿禾凑过来,伸手想接木勺试试,刚握住柄就手一抖,肥液溅出来几滴,落在青果上。苏清寒连忙用指尖擦掉青果上的肥液:“小心点,肥沾到青果会烂!”她握着阿禾的手,教他稳住勺柄:“手腕别晃,顺着根旁三寸的地方浇,让肥液顺着土缝渗下去。”阿禾跟着练了两次,终于能稳稳地浇在根旁,看着肥液渗进土里后,叶片上的微光似乎亮了些,他忍不住笑:“师姐,你看!刚浇完,叶尖的黄就淡了点!”

正忙着浇第三垄,山道上传来“轱辘轱辘”的推车声,伴着股浓郁的酱香飘过来。抬头一看,是山下做酱菜的张婶,推着辆旧木车,车上并排摆着三个大酱缸——缸是粗陶的,外面刻着菱形花纹,缸沿还沾着暗红的酱渍,风一吹,酱的咸香混着黄豆的醇厚,老远就能闻到。张婶穿着件蓝布围裙,围裙上还沾着点酱末,她推着车走到圃边,擦了擦额头的汗,声音洪亮:“苏仙长,可算找着你了!”

她指着酱缸,语气带着点急切:“俺这几日做桑叶酱,可村里的桑叶要么太嫩,要么太老,都没个合适的!你这儿的桑苗长得精神,肯定有好叶,能不能匀俺些?”说着,她掀开其中一个酱缸的木盖,里面的黄豆酱泛着油亮的红褐色,上面浮着层细密的泡泡,“你看,这是俺新发酵的黄豆酱,送你两缸!就着桑葚吃,甜咸口的,可好吃了!”

苏清寒看着刚浇完肥的桑苗,叶片上还挂着水珠,透着鲜活的绿:“张婶,你要多少叶尽管摘,不过初霜就快到了,桑苗怕冻,得盖草帘,可我们还不知道怎么熏烟防霜,你种了一辈子菜,肯定有经验,能不能教教我们?”

张婶一听,立马放下车柄,撸起袖子就往桑丛里走:“熏霜还不简单!俺每年都给白菜熏!”她伸手摘了片叶,叶片在手里揉了揉,凑近闻了闻:“要摘这种老叶,叶边有点卷的最好,香味足,嫩叶青涩,做酱会发苦。”她边说边教阿禾选叶,见阿禾总犹豫着不敢下手,就握着他的手腕,指着枝桠中部的叶:“就摘这种,离青果远,不影响结果,还能让养分往青果上走。”

阿禾跟着摘了几片,指尖沾了些桑叶的汁液,清苦的香味顺着指缝飘进鼻子里。张婶摘叶的动作又快又准,没一会儿就摘了两大筐,筐沿堆得冒了尖,叶片上的晨露还在往下滴,把筐底洇湿了一片。

“熏霜的法子记好了!”张婶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叶屑,“初霜前一天,在圃边堆上干草和桑枝,要堆得松散点,别压实了;凌晨天快亮的时候点着,让烟慢慢飘,别让火太大,烟能挡寒气,桑苗就冻不着了。”她还指了指圃角堆着的草帘:“草帘要提前摊开晾晾,别受潮,不然盖在苗上会闷根。”

傍晚时,最后一桶肥也浇完了。顺着根旁渗下去的肥液,在土里留下淡淡的银光,原本浅黄的叶片,果然亮了些,连枝尖的青果,都似乎大了一圈。张婶推着装满桑叶的木车准备走,又回头从车上搬下两缸黄豆酱:“这缸是纯黄豆的,这缸加了芝麻,你试试,拌凉菜、就馒头都好吃!”她还从围裙兜里掏出张纸,上面画着熏烟堆的样子:“按这个形状堆,烟最匀,别堆太高,怕倒了烧着苗!”

阿禾抱着酱缸往屋里走,酱的香气从缸口飘出来,勾得他直咽口水:“张婶,等桑葚熟了,我肯定给你送一筐最大最甜的!就着你的黄豆酱吃!”张婶笑着摆了摆手,推着车走远了,木车的轱辘声在山道上渐渐消失。

林砚这时从藏经阁里翻出柳玄的《桑果养护录》,旧册的封面已经磨得有些发白,书脊用麻线缝过,翻到中间一页时,还能看见夹着的片干枯的桑葚叶——叶片已经变成深褐色,边缘卷着,却还能看清上面的脉络。旁边的字迹有些褪色,却依旧清晰:“初霜前补肥,借霜防虫害,借人传法,桑葚方甜”。

苏清寒走到木架旁,拿起那个旧木勺,指尖划过勺底的刻度,磨损的痕迹里还留着当年的肥渍;又摸了摸旁边的陶罐,缸身的桑叶纹硌着指尖,带着陶土特有的凉意。她忽然明白:柳玄留下的旧勺、旧陶罐,从来都不是冷冰冰的工具。木勺上的每一道刻度,都是怕后人掌握不好肥量;陶罐里的每一勺发酵肥,都是提前备好的养分;就连纸条上的每一个字,都是怕后人走了弯路。

而今天,借着这旧勺浇下的肥,借着张婶送来的黄豆酱,借着摘叶时教的法子,暖意顺着桑叶、酱缸、木勺,在圃里、在邻里间慢慢流转。就像那泛着银光的肥液渗进土里,滋养着桑苗的根;这些细碎的暖意,也在滋养着人心,让每一颗即将成熟的桑葚,都裹着满满的、暖暖的心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