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守护研学营开启“特殊环境实训”,首批学员跟着小星来到ζ-8气态星球的空间站——这是全星域唯一一座漂浮在气态星球轨道上的平衡监测站,负责追踪星球表面的“能量气流”,一旦气流紊乱,会冲击空间站的平衡能量盾,甚至波及周边的采矿基地。
实训第一天,新学员阿风在监测气流时,发现一道异常的“螺旋气流”正朝着空间站靠近。他想起课本里“固态星球能量引导”的方法,立刻激活“固定符”想锁住气流,可气态能量本就流动不定,固定符不仅没起效,反而让螺旋气流分裂成三道小气流,直冲空间站能量盾,盾面瞬间泛起波纹,采矿基地的通讯也出现杂音。
“气态能量和固态不一样,不能‘硬锁’,要‘随流追踪’!”小星立刻引导阿风查看监测数据,“你看气流的旋转方向是逆时针,速度每星际秒增加2米,得用‘动态追踪符’,让符文跟着气流的轨迹走,慢慢把分散的气流重新聚拢。”
阿风按照指示画好动态追踪符,可符文刚追上一道气流,另一道又偏离了轨迹。这时,阿夏的远程通讯传来:“ζ-8的气态能量里掺着‘轻粒子’,会让气流变‘飘’,你在追踪符后面加一道‘牵引符’,像放风筝一样,用微弱能量线牵着气流走。”
可牵引符的能量线太细,很快被气流冲断。正在远星帮扶的阿冬突然想到冰原的经验:“气态能量怕‘散’,不如借用空间站的离心力!让空间站微调轨道,形成轻微的旋转力,把分散的气流‘甩’向同一方向,再用追踪符和牵引符配合聚拢。”
卡恩立刻计算出轨道微调参数:“把空间站轨道半径缩小10公里,顺时针旋转3度,刚好能和逆时针的气流形成‘对冲力’,减缓气流扩散速度。”主使也同步发送“气态符文适配包”:“把牵引符的能量线改成‘网状’,网眼大小调至和轻粒子直径一致,就能勾住气流不被冲断。”
阿风深吸一口气,先按参数微调空间站轨道,再将牵引符改成网状。只见三道小气流在离心力作用下慢慢靠近,网状牵引符像一张柔软的网,轻轻兜住气流,动态追踪符则顺着气流轨迹引导,最终三道气流重新合并成一道,顺着空间站外侧的“能量导流槽”,平稳流向气态星球的能量缓冲带。
“成功了!”阿风兴奋地和小星击掌,其他学员围着监测屏欢呼。凌辰通过通讯看到这一幕,对研学营提出新要求:“每个特殊环境实训点,都要让学员自主总结‘环境适配技巧’,编入研学手册——守护平衡不是照搬经验,还要有根据环境创新的思考。”
一周后,ζ-8实训结束,阿风不仅总结出“气态能量三步骤调节法”(追轨迹→借外力→改符文),还和学员们一起设计了“气流预警小程序”,能提前测算气流分裂风险。苏薇试用小程序后笑着说:“从照搬课本到自主创新,这就是实训的意义,新一代守护者已经学会‘用脑子守护’了。”
凌辰望向舷窗外,时之沙的光轨上,阿风等新学员的光点越来越亮,他们的轨迹不仅沿着前辈的路径延伸,还开辟出一条条新的分支——有的指向更遥远的星云监测点,有的指向未探索的特殊星球。这场关于平衡的故事,从前辈的引领,到新一代的创新,正以“思考 实践”的姿态,在更广阔的宇宙中蔓延,而每一次创新的尝试,都让这份平衡守护变得更加灵活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