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 > 第579章 天帝尊号,照耀四方

礼官高诵献俘祷文,声音洪亮,历数颉利可汗阿史那·咄苾背盟负约、寇边掠地、屠戮百姓之罪状。

每念一条,人群中愤慨之情便高涨一分。

祷文毕,太常寺卿祖孝孙出列,面向朱雀门楼,朗声道:“启奏明帝陛下,北征将士,克奏肤功,扫穴犁庭,擒获恶首颉利,谨献于阙下,请旨发落!”

刹那间,万籁俱寂。所有目光都投向城楼之上。

李世民站在前,左后半步太上皇李渊,右后半步长孙皇后,再往后,李承乾,内阁官员和李长河。

文武百官分列其后。

此刻李渊神情激动,今日的场面他从来未敢期待想象。

但他的儿子李世民做到了。

李世民今日身着十二章纹衮冕礼服,头戴通天冠,面色沉静,不怒自威。

阳光洒在他身上,宛如天神临凡。

他没有立刻说话,但片刻的沉默,但却令人有种窒息感。

良久,李世民那沉稳而充满威仪的声音终于响起,透过特制的扩音装置传出:

“颉利,尔先祖启民可汗,受封恩养于中原。然父始毕,尔兄处罗,乃至尔本人,忘恩负义,屡背盟誓。”

“朕继位之初,国力未复,为保百姓,不得已与尔渭水便桥盟誓,盼尔洗心革面。”

“然...”

李世民声音陡然转厉:

“然尔豺狼成性,变本加厉!岁岁侵边,杀我吏民,掠我财货!凉州之屠,数万生灵涂炭,此恨滔天!朕屡遣使节,尔皆置若罔闻,如今可尝我大唐刀锋乎?”

声浪滚滚,带着帝王的愤怒与正义的审判,颉利浑身一颤,几乎瘫软在地。

“幸赖天地祖宗庇佑,将士百姓同心。”李世民的声音复转高昂,“今日,尔等丑类,尽为阶下之囚。此非天意,实乃尔等倒行逆施,自取灭亡之必然。”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激动的百姓和肃立的军队,做出最终裁决:

“朕为天下主,非恃武力,念尔曾为一邦之主,朕不忍加以斧钺之刑。”

“但罪行需要救赎,着,削去颉利一切爵位封号,押禁苑,圈禁终生,其余俘虏,按律分别处置。”

不死颉利,并非饶恕,而是更高级别的羞辱与掌控,他将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战利品和警示,被圈养起来,见证大唐的日益强盛。

还有就是如今北境草原,多方势力也在观察,一旦大唐做绝,可能草原的叛乱会层出不穷,对后续的统治不利。

现在这样做,既彰显了胜利者大唐方的绝对权威,又体现了大唐皇帝的“宽仁”与气度。

于无声中拿下民心。

“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百姓们激动地挥舞着手臂,许多人喜极而泣。

积压了数年的屈辱与仇恨,在这一刻得到了彻底的宣泄。

民族的自信心与凝聚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混在人群中的各国使节与胡商,无不面色凝重,心生凛然。

他们亲眼目睹了一个强大帝国的崛起和一个旧霸主的彻底陨落。

大唐的威严,通过这场精心设计的献俘仪式,深深地刻入了他们的灵魂深处。

就在这时,当山呼万岁的声浪稍稍平息。

人群情绪仍处于沸腾之际,一名身形魁梧、身着貂裘的使者大步从观礼的番邦使团队列中走出,正是薛延陀部的使者曳莽·鲁明力。

他手中高擎着一柄象征草原最高礼遇的金鞘宝刀,刀柄镶嵌着硕大的绿松石与红宝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他行至御道中央,面向朱雀门楼,以手抚胸,深深一礼,声若洪钟:

“伟大的大唐明帝陛下!”他的汉语带着浓重的口音,却顺畅清晰。

“你的功绩照耀四方,比阿云郎雪山更高,比乌云海的草原更广。”

“昔日突厥颉利暴虐,奴役诸部,如同悬在我们头顶的利刃。是你,卫**天兵所向,为我们扫除了这巨大的灾祸。”

他高举金刀,大声道:“草原的规矩,谁为我们带来和平与安宁,谁就是众部共主。”

“大唐明帝陛下,武功赫赫,恩德广布,已不仅是中原的天子,更是我们薛延陀部族共同的庇护者。”

“吾曳莽·鲁明力,奉真珠毗伽可汗之命,代表薛延陀全体部众,恳请陛下,顺应天意民心,接受我们最崇高的尊号:‘天可汗’。”

此言一出,如同巨石投入湖面,瞬间引发了连锁反应。

其他部族使者:诶,薛延陀,不是,你这么干?不讲武德?

于是各部使者互相看了一眼,立马争先恐后出列表态。

回纥、拔野古、同罗、仆骨、契苾等铁勒诸部、东北诸邦的使节纷纷上前,躬身附和:

“回纥愿尊陛下为天可汗!”

“契苾亦同!”

“拔野古附议!”

“契丹部附议。”

“新罗附议。”

“吐谷浑附议。”

......

“请陛下为天可汗,统御四方!”

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其情其景,比方才的欢呼更显庄重,这是来自草原和四夷的正式臣服与认可。

城楼之上,李世民面色沉静,但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他微微抬手,全场瞬间安静下来。

“朕,乃大唐天子,受命于天,牧守中原。”他的声音平稳而深远,“‘可汗’,乃草原贤王之号,朕岂可轻受?扫除颉利,乃是为报大唐仇耻,亦是为解万民倒悬,非为贪图尊号。诸位使者之意,朕心领之,然此号,朕不敢受。”

“功不足够,勿要再提。”

薛延陀使者曳莽·鲁明力立刻再次躬身,言辞恳切:“陛下!‘可汗’之号虽源于草原,然陛下之德威,早已超越疆域族别!此非贪图虚名,实乃四方万民发自肺腑之拥戴,是天地共鉴之至理!若陛下不受,我等归去,何以面对翘首以盼的部众?望陛下体察我等赤诚!”

李世民沉吟片刻,再次摇头:“华夏与草原,风俗各异,治理之道亦有不同。朕若受此号,恐名实难副,反生嫌隙。天下归心,不在名号,而在行事。朕但求百姓安康,四境安宁,足矣。”

此时,其他部族使节也纷纷拜伏于地,齐声请求:“陛下!若无您这如日当空的‘天可汗’统御,草原必将再陷纷争,各部攻伐,生灵涂炭!唯有你的威德,方能镇抚四方,保长久太平!此乃苍生之愿,非止为一尊号,实为祈盼和平之凭依啊,望陛下万勿推辞!”

李世民目光扫过楼下拜伏的使者,又看向身旁的太上皇李渊和长孙皇后,最后与李长河及内阁重臣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他深吸一口气,仿佛经过了深思熟虑,缓缓开口:

“诸卿赤诚,朕已深知。若再推辞,倒显得朕不近人情,罔顾苍生之望。”他话锋一转,展现出超越时代的政治智慧,“然,‘可汗’终非中原正朔。朕既为天下共主,华夏与胡虏,皆朕子民。号令天下,当有一体之称,方能彰显华夷一体,四海一家。”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陡然提升,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包容:

“这样吧,朕愿接受这‘天’字,以示承天应命,恩泽普世。但这‘可汗’之称,当与‘皇帝’合一。”

“且朕自为‘明,众主之尊号,便为:明天帝。”

“朕之功绩,在之目前,实属有愧,虚名暂定,不定礼仪。”

此话一出,众邦使者点头,立刻心悦诚服地再次拜倒。

随即传来:

“明天帝!明天帝!明天帝!”

更狂热的欢呼。

这个尊号,既包含了草原的臣服,又升华至中原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可谓空前绝后,完美契合了此刻李世民和大唐的巅峰地位。

“臣等,拜见明天帝陛下!”

“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声浪再次响彻云霄。

“天帝” 这个前所未有的尊号,出现在了世间,虽然还未被正式各方官方书面认定。

但其潜力和威名,成为了超越秦皇汉武的至高荣耀。

也就是从今日开始,‘天帝’称号为后世历代帝王立下了一个永恒的追求标杆。

成就“天帝”伟业。

就如武将追求的:饮马瀚海,燕然嘞石一样。

无上的荣耀。

而此时的颉利可汗被押解着,带离向禁苑。

他最后一次回头,望向城楼上那被万众高呼“明天帝”,那光芒万丈的身影,又看向那些狂热拜倒的昔日草原属部使者,眼中没了一丝光芒。

他知道,属于突厥的时代,已经彻底终结。

而一个以长安为中心,以李世民为明天帝的崭新时代,正伴随着这响彻寰宇的欢呼声,磅礴开启,无可阻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