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 > 第575章 大唐商政促进会

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 第575章 大唐商政促进会

作者:404守夜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27 18:36:25

第二天,初十一,今天是个大日子。

明帝李世民亲耕籍田,重农劝稼。

所谓“籍田”,是古代帝王在春耕前象征性耕种的一块田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并祈愿丰收。

仪式通常包括:

祭祀神农:以太牢(牛、羊、猪三牲俱全)之礼祭祀中华农耕文明的始祖神农氏。

帝王亲耕:皇帝亲自手持耒耜或扶犁,在田地上推行三次,称为“三推”。

礼成劝农:随后由司农官员率众完成耕种,并颁布诏令,宣告春耕开始,勉励天下百姓专心农事。

这样的事其实在贞观元年二月六日进行过一次春耕日。

但那一次的春耕劝农随后也引发了帝京‘王守义’事件,河东地区被清算。

随后的贞观二年因为诸多事由,没有再进行亲耕籍田,今年再启。

不过看起来今年是个欢庆的年份,前几日来自边境的大胜消息,实实在在让大唐的威名传扬四海。

如今大唐,历经两年大治,已经有了初步的“四夷自服”局面形成。

所以凡是大唐朝廷的重大事项,每一个活动,都有着内含的意义。

这一次的春耕也不例外。

朝廷邀请了在京的各方国使,还有大唐各地的代表,一同参加春耕。

不止如此,此番春耕还是一项农业技术展示的平台。

由大唐皇家农学院、科学院和北阳特区联合推出了各种新式农业用具,目的是展示大唐农业科技的进步,但侧面也借此展示了大唐的实力。

毕竟人以粮为天,虽然没有直接展示大唐粮食收成,但从这些器物中可以预测,未来的大唐粮食产量情况,这就是国力展示的一种。

也更是对最广大农民信心的提振。

要知道,贞观开年以来,旱灾,水灾,蝗灾,震灾,霜灾,各种灾害层出不穷,但在大唐朝廷的实力出手下,赈灾平难,因各种灾害导致的粮食减产程度也被大大降低,百姓们虽然不能说丰衣足食,但至少大部分人饿不死。

而饿不死,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件极难做成的事情。

所以,大唐才能提前一年展开对东突厥的灭国之战。

接下来,大唐的国力也将进入正式的快速上升阶段。

因为,基础已经初步搭建,时代和天气也将眷顾大唐。

历史上,就是从贞观三年开始,风调雨顺,全国粮食连年丰收,人口快速上升,社会安定,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外户不闭。

所以今年的春耕日有重大历史意义。

事实也是如此,参与这届春耕日的人极多,也必将是历史上最隆重的一届春耕日。

大唐携着大胜之威,威服四海。

夜里,百叟宴,天街之中,灯火通明,大唐皇帝李世民与民同乐。

与两年前的那夜不同,今年的夜宴上,没有再出现类似王守义这样的人,这也是世家大族最怕的一件事,幸好没有发生。

但,要说真没什么事,也不对,一项司法事件出现大众眼前。

很明显,此刻能出现的事情,都是早已准备好,有着其特定的目的和意义。

法院院长戴胄公开提起一个案例,一名叫刘恭的囚犯因为脖子上有“胜”字的纹理,自称“当胜天下”。

于是被逮捕入狱,如今对他的判决,法院、检察院等多方不能达成合议,想要请明帝圣裁。

李世民听后朗然一笑道:“如果上天要使他兴起帮助大唐复兴崛起,朕反倒是欢迎,因为大唐以人为本,若有人能力超过朕,那么内阁政事堂朕会为他留下宰相的座席。”

“但同样,朕也想告诉与朝廷和地方官员同志,大唐律法以人为本,应以宽简,刘恭之言朕更相信是酒后胡乱之言,于国于民无伤大雅,不应重罚,应该以最新出台的大唐律法为准,贯彻罪刑法定原则。”

“他的言语没有造成社会极大损益,那就按照律法,先以批评教育为主,其次罚利,再次短狱,不可再增。”

“回到刘恭身上,一个胜字根本说明不了什么,往后律法一定不能以难为民众为要,要体现慎刑恤狱,更不能有无端猜忌而罪人的司法态度。”

最后,李世民的话赢得了广而热烈的掌声,也为接下来的律法改革再次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李世民的话,三大报接下来好几天对其进行阐释,引发坊间讨论,为未来的法治大唐奠定了民意基础。

时间一转,到了贞观三年一月十五。

这一天,上元佳节,就在各坊市街巷早已准备好热烈庆祝佳节时,大唐皇家商学院却在举行一场笼注定载入史册的“大唐商政促进会议”。

学院新建的大议事堂内,人头攒动,此次参与会议的人数高达五百多人。

与会者并非寻常百姓,而是经过严格遴选的各界代表。

有身着锦袍、精明干练的京畿与各地豪商巨贾,世家大族。

有代表朝廷各部的重臣,如民部尚书刘政会,工部尚书段纶,盐铁司长李明济等。

有科学院、农学院、工学院、商学院等高学翘楚;

还有来自西域、新罗、吐蕃、吐谷浑、东北诸部等地的行商领袖与使节,他们衣着各异,但都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会场布置也是庄重而新颖。

由李长河绘制的巨幅《大唐主要商路图》悬挂于正壁,其上不仅标注了传统的丝绸之路,更用醒目的朱笔勾勒出计划中的海上贸易航线与内陆水陆联运等网络。

台上还陈列着一众最新研制的产品:精巧的齿轮传动织机模型,晶莹剔透的玻璃器皿,高效的新式水轮碾磨模型,顶级工艺的白糖等。

当然还有:丝绸,茶叶,精盐,肥皂等两年前就有巨大利益空间的产品。

在隔壁,还有两个展厅,全部都是大唐最新出产的商品,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只等会议之后的午后,于大众参观。

而这些无声的展品,就是如今大唐工业与商业潜力的最强宣言。

早上九时,钟磬清鸣。

皇帝李世民身着常服,在参议郎李长河及内阁重臣的陪同下,步入会场。

他没有直接登上主位,而是缓步绕场一周,目光扫过每一位与会者,微微颔首致意。

这份平易近人,让在场的商贾们受宠若惊,也让外国使节感受到了大唐皇帝对商业的真诚态度。

“诸位。”李世民坐定,声音沉稳有力,回荡在大厅中,无需刻意提高,便自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今日上元佳节,万民同乐。然,民富方能国强,国强始得民安。”

“富之根源,在于生财有道,流通有方。故朕今日与诸位贤达齐聚于此,非为虚礼,实欲共商大唐商业振民之大计。”

开场寥寥数语,定下了会议的基调:务实、开放、利民。

而后会议的核心,由李长河主导发布。

他走到台前,身后是数块巨大的漆板,上面已用白笔勾勒出今日议题的纲要。

“诸位。”李长河目光炯炯,“今日之会,旨在明确三件事:

大唐欲为何事?

大唐将如何为之?

诸位可从中获得何种机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