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 > 第518章 国家机器运转起

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 第518章 国家机器运转起

作者:404守夜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27 18:36:25

这样的行动确实鼓舞人心,但后续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

阿史那结社率当街行凶罪不容诛,但他身份却是突厥的使者。

自古以来中原有:不斩来使之惯例。

而且若是此番不能有充足的理由给其他各邦国,对大唐的外交事宜会产生极大影响。

所以在大唐皇帝李世民做了当街斩杀阿史那结社率这件事后,李长河立马开始善后工作。

首先便是证据固定。

阿史那结社率当街刺杀大唐凯旋归来的大将军,射断大唐军旗,射死大唐普通百姓和将军护卫撒勒吉斡,有关这三件事其所有证据链条要钉死。

李长河差人画下事件发生的图画,相关证物全部保存,相关证言全部留存。

尤其是证言,为了使得大唐立于不败之地,采集了海量的证言,并且亲自写明时间地点名字,尤其是他邦使者的证言。

是的,安仁坊内聚集有大量外邦使者,他们自然也是目睹了事情的发生。

不止如此,李长河还让鸿胪署照会各国驻长安使者,请求他们对此事进行谴责。

具体如何谴责,即:发表各国使者署名文章于三大报上;发出各国的外交辞令,对突厥使者对大唐造成的恐怖行径进行谴责。

这是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大唐鸿胪署立马八百里加急对突厥发出最严厉的外交警告,并将事情原委广而告之草原。

对此,特批出有关宣传经费,并且启动突厥谍子对事情进行宣扬,在舆论层面占据主导地位。

军情署、特情署和锦衣卫、东厂四大情报机构开动,全力搜集突厥情报信息。

接着内阁紧急磋商,而后军事院发令,开启全国战备动员和边境军事二级警备。

原本战胜梁师都准备返回关中的第二、三批卫**停止返回,就地整备。

而后刑部尚书,军情署长李靖和程知节两人率两千玄甲军赶赴北部边境,与留在朔方的李世积贺薛万均四人共掌北境军情,相机决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随着朝廷的反应,长安的粮价应声而涨,再也控制不住。

这几年都是大灾之年,去年的粮食本就欠收,堪堪满足关中百姓所需。

今年开年后,一个又一个的灾害来袭,明眼人就知道,今年的粮食收成肯定更差,也幸亏朝廷早有先见之明,从江南和蜀汉地区调来粮食,使得长安粮价上涨在百姓承受力度中。

但战争打乱了大唐中央的部署。

李长河和李世民本来就没有计划贞观二年有动手的计划,只要按时完成既定计划,那么贞观三年一切都会好起来。

因为原本的历史就是这样的。

但历史就是喜欢跟人开玩笑。

阿史那结社率这三箭,使得情况骤变。

加之阿史那结社率还是如今突利弟弟,而突利如今正在和颉利进行掰手腕,不清楚阿史那结社率的死会不会让突利改变一些想法。

再大一点,阿史那结社率会不会让草原各部族产生什么变化,这些都是未知的。

所以大唐不能赌,只能先陈兵边疆应对一切。

内阁为了应对长安上涨的粮价,多条政令发出。

第一,关中地区施行粮食配给制,所有粮商进行国家管制,所有世家大族严禁屯粮,违者严厉处置。

第二,加速调粮,加强效率,为此总理王大臣李道宗亲自负责漕运,另有暗线任务,处理江南豪族顾家和江淮盐业。

第三,以工代赈,就目前情况而言,关中的天灾无可避免,为了增强信心,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闲置人力要被组织起来做一些重大工程,没有工资,或者只有很少的工资,唯一提供的是可以吃饭。

也幸亏从贞观元年开始朝廷就开始从江南等地区源源不断调粮,目前关中的情况还在可控范围内。

还有就是,南阳和汉中的两大粮食基地可以调配一点粮食出来了。

不过这里的粮食是经过加工的面粉。

然后就是全国各地的军事动员。

要求一个月内完成全部老兵返营命令的发出,两个月内完成老兵返营、兵员登记的工作。

登记后的兵员分为三个等级,六万的常备兵种,六万的预备兵种,六万的民兵兵种。

意思很明确,大唐如今兵在精不在多,卫**需要的是精锐。

哪怕与突厥战争开始,也只会大概率招募这六万的常备兵,其余十二万大概率不会上战场,只有真的大唐前线惨败,输的一塌糊涂,或许才会让他们上。

但历史上大唐没有输,尤其是经过军事改革的大唐卫**,其实力早已没有可比性。

而随着大唐朝廷的定调,一些事情也在悄然发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