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 > 第474章 贺兰离京风暴起

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 第474章 贺兰离京风暴起

作者:404守夜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27 18:36:25

两天后,慕容贺兰再次与大唐进行磋商,然后在原有条件下,提出在湟河谷地中段设立吐谷浑自己的贸易管理特区,并且由吐谷浑方进行主要管理和驻军。

李长河看了一下慕容贺兰提出的地点,倒是愣了一下,这地方竟然就是现代的海东市嘛。

条件最终被大唐答应,因为李长河很清楚,兰州和秦州都在大唐手中,压倒性优势巨大,所以吐谷浑肯定也会提出自己的方案进行对冲。

而海东这块地方,对于吐谷浑来讲就是一个很好的跳板,也能更好保持吐谷浑的利益。

其他方面,首先便是边界安全问题,根据条约,吐谷浑要严格履行互不侵犯义务,严禁边境大量驻军,一旦发现违反条约,那么大唐会率先冻结当年特区税金收入,并根据条约对一些大唐特产货物进行涨价或者减少供应等措施。

若吐谷浑方合作态度良好,大唐会逐渐开放特区货物贸易数量,并对一些特定商品进行豁免出口。

这其中,慕容贺兰率先要求的便是大唐对简单水泥技术出口,但被明确拒绝,表示只能出口成品水泥货物。

这点让慕容贺兰很是遗憾,他一眼便看出来,这水泥物件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但他也尽力了,他很清楚,这一物件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最后能拿下大唐对吐谷浑的出口权,已经是最大的收获了。

然后慕容贺兰提出两国交流活动,即派出吐谷浑学子前来大唐求学。

这一点李世民和李长河都很纠结。

因为这个条件很正常且合理,但是对于大唐方来讲,就算在怎么阻挡,虽然如今技术含量低的技术会慢慢流出,但若是让他国学生前来学习,那么暴露流出的可能性会更大更快。

所以自从贞观革新开始后,长安逐渐收紧外来人入城的要求。

此次经过审慎思考,最后决定在秦州成立秦州文学院。

专门负责来自西边的他国学生定点交流。

也借此契机,在北境幽州成立幽州文学院,北方所有部落国家的学生交流皆需要在此学院。

而这两大学院只教习文化类,不涉及任何提升生产力的技术。

对此慕容贺兰觉得不解,他不懂为何不能在长安进行两国学子交流,但他也没多想。

但让李长河和李世民没想到的是,多年以后,秦州文学院和幽州文学院成为了多国文化交流的两大圣地。

除了这些外,用条约形式要求慕容顺留在了长安,作为两国间的联络使。

其他便是经贸方面的具体内容,双方博弈了多日才敲定具体合作。

而在这段时间里,长安也发生了一些其他事。

第一,李安远被李世民从洛阳召回述职,在朝会上大加赞赏,但似乎又隐隐褫夺去了一些军事权柄。

这倒是没引来多大关注,因为自此李世民上台后,各地军队长官是权力都是在逐渐收回重新分配,尤其是李世民的近亲,一般都是拿去军权,而后调任入中央。

但朝会散去后,李世民却留下了李安远,而后两人不知说了什么,就见李安远随即闭门不出,也不见客。

惹得朝中不少人思虑这其中有什么隐情。

尤其是京兆杜家。

面对这个亲家,李安远严厉下令,不得与杜家有任何利益往来,严禁杜灵江回家省亲。

第二件坊间比较热闹的事就是,平康坊的烟花趣事这段日子渐多流传,平康坊的人流量肉眼可见增多,有时候李长河晚上经过都能看见不少人在街上行走。

尤其是侯显开的风月楼,那真是人头攒动。

时间一转,便到了贞观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这一天,慕容贺兰带着满满的货物和有利两国的条约准备返回吐谷浑。

在金光门前,慕容顺送别。

两人互视一眼,眼中光芒闪动,心照不宣。

隔一日,二十七日,从洛阳回来的李安远突然给内阁上书《自罪表》,表示自己被人蒙蔽,错误的要求国子监祭酒皇甫季对六院施加影响力,更准确是对皇家政法学院进行利益输送。

随后李世民要求内阁成立调查组对此事进行调查。

而后政法学院老师兼人事署副署长袁文峰联合三名政法学院老师共同递交《关于政法学院内部问题梳理陈表》。

随即李世民震怒,除内阁调查组外,又要求两署一卫加入六院问题调查。

即:教育署,特情署和锦衣卫。

一时间长安风向一变,官员们知道,新一轮的风暴要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