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 > 第43章 舌战群儒

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 第43章 舌战群儒

作者:404守夜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27 18:36:25

这位母亲顿时喜极而泣,挣脱军士的阻拦,来到孩子跟前,抱着孩子哭:“姊然,你可吓死阿娘了,告诉你不要乱跑,你怎么不听话,你怎么不听话啊......”

说话间竟还打起了女童,李长河赶紧劝阻,但他也深知,打在孩身,疼在娘心,这位母亲更多是疼惜和愧疚。

这位母亲见孩子无事,赶紧向李长河道谢,拉着孩子跪了下来。

女童母亲道:“快向恩人道谢,要不是这位医师,你早亡了!”

李长河哭笑不得,赶紧搀扶,表示这不过是医者职责罢了,此时李世民的游船也靠岸了。

就在母女两人感恩李长河的时候,不合时宜的话突然传来。

“虽说救了女童,但你也玷污了女童贞洁,不合礼制,要知男女授受不亲,如今亲了这女童,污了清白,让这孩子以后如何自处?”

“没错,如今如此做,这孩子算是被你毁了,唉...”

“以后谁敢娶这女童呢?”

“毁人清誉,肯定也不是什么好好医师。”

“道貌岸然吧,咦...”

......

无数的指责犹如洪水袭来,李长河心中一沉,救人本就耗费了大心力,此刻又面对酸臭腐儒诋毁,百姓从众指责,顿感四肢一软,头晕目眩,身体不自觉往后倒去,但一双大手有力的接住了他,是李世民。

“来人,赐座,给李县男弄点吃食!”李世民面无表情道。

李长河露出憔悴的笑,李世民重重点头,表示一切有我。

进食了一些牛羊食物,李长河感觉体力恢复了一些,然后他的目光看向人群中,整理神态,一字一句道:

“请问,刚才哪位说:男女授受不亲?站出来,吾欲驳斥。”

百姓中不少人脸色一变,因为他们也听到了,李世民刚才说李县男,说明李长河不仅是个医师,还是有爵位在身的贵族。

他们目光忍不住看向李世民,心中泛起担心。

李世民瞬间了然:“不过是辩论,自然畅所欲言,更是无罪,今日时光正好,饮酒作诗算是上篇,不如接下来就以辩论为下篇!”

眼见大唐天子都认同了,不少人站了出来,他们衣着比百姓好许多,一看就是读书人。

“好,甚是有趣,来人整理场地,请辩论者入座!”

军士速度极快,一会就在曲江边陈设好了一切。

众人落座,百姓在一旁围观。

李世民居于至尊北位,大唐皇后长孙无垢陪伴其身,李长河位于李世民左下位,而那落水母女在右位,并有房玄龄和裴寂落座,其他人也相继落座。

一切准备妥当,辩论开始,有一三十多岁男子站起,拱礼后道:“愚清河崔氏,崔文理。”

“竟是五姓七望!”李长河心中了然。

崔文理道:“《礼记·曲礼》云: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yijiā),不同巾栉,不亲授。嫂叔不通问,诸母不漱裳。外言不入于梱,内言不出于梱。女子许嫁缨,非有大故不入其门。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

这是什么意思?

解释起来就是男女之间不能杂坐,不能用同一个衣架、毛巾、梳子。

叔嫂之间不能随便搭话,庶母不能给洗衣,男女内外有别,连谈话的内容都要分开讲。

甚至已经出嫁返家的兄妹之间也不能同席而食。

随后崔文理继续道:“而《礼记·内则》更是有云: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上面要说男女有别的话,这个就是对小孩的规矩,意思孩子们到了七岁以后,男孩、女孩就不能一起睡觉,也不能一起吃饭。

“李县男,尔虽才情、诗情、医术俱高,但礼义廉耻,国之根本,怎敢忘?”

面对崔文理的咄咄逼人,李长河冷笑,随即起身。

“仁者爱人,仁者见仁,不仁者不爱人,不爱人者,人人得而诛之。”

“你说,女童若是死了,其母心神俱伤,那女童是为不孝,吾本医师,使命为救人,若不救她,是为不仁不义,崔郎君是想陷害我于不仁不义之地步吗?”

“孟圣在《孟子·离娄上》言: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授之以手,权也。”

“要知,所有的礼义廉耻都建立在人这个基础上,无人,哪有礼,崔郎君,你说,是先有人还是先有礼?”

崔文理顿时哑然,因为他知道李长河说的没错,孟亚圣是认为人命比死板的礼仪重要得多,关键时刻更重要的是变通。

人当然是比礼更早,一切的礼都是为人服务的。

李长河继续道:“若今日溺水者是你的孩子,难道你就能如此狠心吗?为了自己名垂千古,就以另外一人的性命为代价,难道这就是你认为的仁义礼智信?”

“我眼中无色,而你眼中有色,我能够坦然面对,是因我能辨别出真正的善与恶,在我的眼中,她不是女子,亦不是孩童,只是一个病人。”

“今天无论是谁,怀着对生命的无限尊敬,我都会去救,因为在医者的眼中,没有男女之别,有的只是病人,吾等医师所要做做的唯一一件事便是救他!”

“啪啪啪...”掌声响起,那是李世民为李长河叫好。

坐在李世民身边的长孙皇后也随即配合鼓掌。

房玄龄、裴寂等人知道,在朝堂之上若是哪一方辩论出色,便会用笏板拍手叫好,只不过现在没有器具。

皇帝如此做,或许是为了叫好,于是也跟着拍起手来。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就是因为今天他们拍手,让拍手成为一股潮流,往后日子里,凡是对某件事某个人表示认同,都会以拍手作为礼仪。

崔文理知道自己败了,皇帝都表示了认可,他还能反驳什么?于是灰溜溜退下。

随即又上来一人,此人亦是五姓七望中人,范阳卢氏,卢青山。

“饱暖思欲,若不加抑制,扰乱国家安定,国将不国!”开口便是给李长河扣上一顶大帽子。

但李长河可不惯着他,直接道:“《诗经》上说: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此乃自然之态,人性之本,堵不如疏!”

“就如一条大河,有洪灾泛滥,你若是想着一直堆高堤坝,能保证一直不会决口吗?若决口了,那情况又将是怎样的严重?”

“做事要溯其本源,溃坝有可能是上游洪水携带了大量泥沙,堵塞了河床,也有可能是蚂蚁洞穿了堤坝,也有可能是人为的偷工减料。”

“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而任何的真理都不是想当然的自我感觉。”

“将正确的道理告知男女,让心中无色,又怎会引发社会动荡?”

“还是说,这**只是你嘴上说说,只是为了标榜自己,限制别人,而不去思考自身?”

“你...”卢青山气的满脸通红。

李世民哈哈大笑,继续为李长河鼓掌助兴。

他退下后,又有人站出来。

“吾乃...”

......

就这样,李长河舌战群儒,讲道理摆事实,用论据和真切的道理反驳他们,以文拒敌,无有能胜者。

很快时间过去了两个小时,这些儒士心中充满惧怕之意,因为他们发现,原来了解儒学的竟不是自己人,而是李长河这个“敌人”。

眼前这个叫李长河的人,简直对儒家经典研究透了,每句话都在引经据典,让他们找不到破绽,就算他们将话题引导到有利于,李长河也能快速找到反击的方法。

这简直太可怕了,竟有人集百家之长,无所不知,这就是天才吗?

一时间他们的自信心被严重打击,到了现在竟然五分钟都没有人站出来了。

众儒士目光不自觉看向一个人,那就是孔家二郎孔志约。

孔志约因盗诗斗诗使其颜面尽失,本想灰心离去,但后面发生李长河曲江救人,他也就没离开,又看到李长河舌战群儒,他心中异常澎湃,本想着李长河肯定失败,万万没有想到李长河一路横扫,于是他心中又热络起来。

如今众多儒士看着他,他的第一想法就是孔家颜面或许可以借此夺回,但另一方面他也是打心底敬佩李长河,因为李长河懂得实在是太多了。

而孔志约更知道,想要洗刷自己身上耻辱,那就必须辩论赢。

不得不说,作为年轻一代的翘楚,对于儒家经典,在场儒士,他说第一,没人敢说第二,除了穿越来开挂的李长河。

孔志约整理衣裳,然后朝着李长河行礼,然后道:“请。”

“礼乐为先,复有规则,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方才有世界昌明,人心乐善,五谷丰登,万物有序。”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尊卑有序,男女有别,为社稷根本,男治外事,女治内事......”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为人所弃,以礼制欲......”

孔志约侃侃而谈,理论观点清晰明了,比之前所有与李长河辩论的儒士都厉害,其语言似有将李长河的观点完全推翻之意。

当他说完后,李世民没有鼓掌,但是裴寂、王绩等人却随之鼓掌,而后众多儒士弹冠相庆,似乎觉得胜券在握。

但李长河害怕吗?不,他完全无惧。

拂了拂肩膀褶皱,李长河道:“孔圣尊周礼,但周礼本质却是“以人为本”,西周中原,男女可在仲春之月自由相会,尽情欢娱,因为周代商八百年,天下大同,礼乐兴盛!”

“礼乃仁之外形,夫子曰: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所以义为最高原则,礼若违此原则,则礼要改。”

“此乃损益,即变化进步。”

“礼从最开始便是社会政、商、文化的综合体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周因于殷礼,所损益。礼总是在前代的基础上继承变化的,这是规律。”

“孔圣尊礼,是因为礼是一种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文明。”

“一代有一代的文明,亦有一代之礼。”

“而有唐一代,也该有自己的礼!”

“若妇女溺水而不施救,是与豺狼无异,男子窥视妇女的身体,自是好色无耻,但救人性命者,查看妇女身体,则不违反戒律,因生之伟大。”

“吾李仁心,通变在心,不离其义,无愧于仁!”

“为何辩论,尔等皆不胜我?因为真理往往需要自己去思考实践得出,而并不该是拿来主义,直接用别人的想法来替代自己的想法。”

“而我对原则的坚守,更不是尔等可以比拟。”

振聋发聩的声音,震撼了每个人,也将李长河自己新潮的思想传输给在场所有人,新的哲理就此诞生。

虽真理的诞生是漫长而曲折的,但只要是适应时代,那便是最强音。

李世民心中激动,直接站起来鼓掌,连声说了三句好,手掌都拍红了。

裴寂、王绩、孔志约这些传统儒士脸色大变,他们心中苦涩,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输了,不,是现在的儒学输了。

因为这场辩论中,大唐最高权力之人,大唐皇帝认可了李长河,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有可能成为正统思潮,这对儒家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李长河看着四周的人,他想起了学医时发的誓言,他不禁念了出来:

吾,李长河,字仁心。

作为医师中的一员;

庄严宣誓,为服务万民而献身;

将病人的健康和福祉置于首位;

将尊重病人的本心和尊严;

将保持对人类生命的最大尊重;

将不因年龄、男女、国别、种族、疾病难易、社会地位或任何条件来干预我的职责和我的患者;

将尊重病人所托付给我的秘密,即使病人死亡;

将以良知、尊严和高尚的行为践行我的职业;

将维护医学的荣誉和高尚的传统;

给予赋予我医学知识的所有人尊敬和感谢;

将为了病人利益和医学进步分享我的医学知识;

将尽我最大的能力去提供最好的服务;

将不会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去谋害良善,谋求不义之财;

以吾之名,郑重地、自愿地做出这些承诺,永生不改,至死不渝。

誓言成,众人皆惊,这一刻,他们似乎看到了圣师的光辉在李长河身上闪耀。

如此高尚的品德,仿若书中记载的完人。

他们更不知道的是,这个宣言发出不久,便成了每个大唐医师的行医准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