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 > 第37章 财税之法

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 第37章 财税之法

作者:404守夜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27 18:36:25

李长河之所以如此着急忙慌,是因为他想到了一个很严重的事情。

驾轻就熟,来到皇宫,宫门侍卫已非常熟悉李长河,所以简单检查就放行进入。

这个时间,东宫早朝已散,但内阁成员还在处理国务,为了处理国事方便,李世民专门在皇宫内找了一个地方做办公区域,名为:政事堂,内阁大臣和李世民每日大部分时间都在这处理事务。

见李长河慌忙赶来,李世民赶紧召见。

见内阁成员都在,李长河看了一眼,然后有些欲语难说出口,李世民也是瞬间明白,将其带到政事堂自己办公室。

“说吧,发生什么事情?让你这小子如此着急?”李世民问。

李长河赶紧道:“老师,今日行走街上,见到流民,我突然想到自己在新旧唐书记载,贞观元年灾情连绵,关中春有旱灾,秋有洪灾,且贞观二三年还有蝗灾来袭,我们需要早做打算。”

李世民顿时神色肃穆起来,眉头皱成川字,已经完全将自己带入角色中。

沉吟片刻。李世民道:“走,出去与内阁大臣再确认一下。”

政事堂内,李世民发问:“玄龄,今年天下收成如何?”

房玄龄先是一愣,然后道:“圣上,今年丰收之年,除个别地方受天灾影响,整体还算平缓!”

李世民眉眼忧愁更多,“个别地方天灾?刚李县男告诉朕一个情况,长安街上流民最近有增多迹象,这可不是好消息,若明年天公不作美,储存的粮食可还能应对?”

“这...”房玄龄心中一紧,他想起前几日确实有雍州府递上折子说最近长安流民渐多,今日皇帝再提,难道是自己忽视了什么?

这时候裴寂似乎看出了点什么,站起身道:“圣人,若天公不作美,明年粮食受创,那以目前储存粮食情况,却会捉襟见肘,如今长安粮仓只够满足四个月。”

李世民重重看了裴寂一眼,虽然这家伙有些方面很差劲,但是才能还是很强的,在从太原到长安一路上管理粮草后勤一直没出过大差错。

李世民点点头:“如此看来,粮食问题颇为严重,民以食为天,细微处见真相,如今外有强敌环伺,若内部再不稳,后果不堪设想,需要好好思虑。”

“裴首宰,有何良方?”

裴寂这几日算是初步摸透了点李世民。

以前总觉得李世民高高在上不可捉摸,但自渭河之盟之后性情大变,虽更加神秘,但却也更容易揣摩,听李世民这话,他心中已有对策。

“圣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收成不错,我们可趁机低价买入粮食储备下来。”

“善!裴相此举深得我意,尔等内阁诸臣速速拟个折子,将此事推进下去,明年是贞观开局之年,一切求稳,还有,同步命令下去,做好各项农事准备,防旱抗洪,该铸堤坝的铸堤坝,该挖水渠的挖水渠。”

“各地的粮仓也要复查核验,高士廉,找人负责巡视,确保无误!”

高士廉:“臣遵旨!”

“好,这件事一定要做好,诸位阁臣继续处理政事,李县男,坐,朕还有事给你说!”

在李世民要求下,李长河坐到了一个长会议桌前。

没错,现在会议桌椅已经造出来了。

当然这个不是李长河的原因,而是自己老师李世民的主意,

唐朝的盘坐对李世民来说很不舒服,所以命宫造处工匠照着现代工艺,造了些桌椅出来。

如此方便之物,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李世民大手一挥,将其安置在了朝堂和政事堂等办公处。

上朝也不用盘坐着了,都坐在椅子上。

虽然此举有礼部一些官员觉得有些不妥,但是几日后,享受到桌椅的方便舒适后,他们一个个也不说话了。

李长河坐定,政事堂内内阁众人远远看着李长河,眼神中充满了一些其他意思。

李世民见此笑道:“要看就正大光明看,一个个偷偷摸摸的。”

拍了拍李长河肩膀,李世民道:“你们觉得仁心如何?”

“自然是英才,有为......”

“哈哈,你们真会挑好听的说,当然说的也没错,朕觉得也是,没告诉你们,其实他已经是朕的学生了。”

“他的本事,尔等刚都认可了,目前官阶仍是听诏郎,俸禄按五品,算内阁顾问,不参与内阁政事,只有建议权,往后有什么疑问可以找他!”

李世民的一番话说的轻松,但顿时让内阁七人震惊不已,字少意思多。

“什么意思?天子门生?”

“皇帝这招妙,让内阁诸臣自己承认,然后顺势将李长河参入内阁,这又有什么深层含义?”

“这是要为李长河未来铺路吗?”

......

内阁几人都是老狐狸,一瞬间将李世民的话揣摩了好几层意思,他们更知道李世民如此做法是不合规制的,但看李世民这意思,就算他们反对,最后结果肯定没什么改变。

不过另一方面,李长河确实有本事。

这其中属房玄龄最为认可,不仅仅是他救了自己的儿子。

更重要是,在应对霍乱小组中,他亲眼见识到了李长河可怕的组织和动员能力,年纪不大,但是一言一行老练异常,有条不紊,是个大才,假以时日,或许...

但房玄龄心中更有疑惑,因为他很清楚,天子如此抬高李长河,势必引来仇恨的目光,一个不慎,最后结果可不会太好,历史已经说明一切。

李长河这边,他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老师李世民竟然将了自己一军,先斩后奏。

脸上顿时露出一丝不解和不愿,但很快便收敛起来,他来到这个世界,目的愿景很简单,那就是当一名好医生,治病救人,仅此而已。

但如今老师这手操作,似乎是要让自己从政啊!

想了片刻,李长河就要开口拒绝,但李世民直接一句:“就这样定了,李县男,朕命你为天子听诏郎,正五品官阶,来去自由,不用定时参加朝会等闲杂事宜,但内阁和我让你来时,就要听诏而来,可明白?”

李长河心中苦笑:“臣遵旨!”

“甚好,来,诸位臣工,下一个议题,国家财税!”

只见房玄龄、裴寂等人脸色顿时凝重。

讨论随即展开,李长河自然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听着,对于专业性国家经济,他不是金融专业的人才,从小听家里人提起,高中时候有家教给他补习过,不过他对其不感兴趣,所以学习也是皮毛,但即便如此,对于现阶段大唐来说,已经是超越时代的存在。

随着内阁阁臣商议事情的深入,李长河不禁皱起眉头,因为他似乎高看了这群帝国最聪明的人,他们貌似对经济一窍不通啊!

除了萧瑀还懂一点点经济知识规律,其他人都是抓瞎。

他们说的话,只笼罩一个核心,那就是农业,且比较散乱,都是按照经验来处理国家财税。

当然自己的老师李世民是一个工科大佬,但在现代社会的耳濡目染下,也知道一些基本的经济规律,再看这些阁臣,他们对于经济的看法,简直是荒缪,令人头大。

最后李世民目光看向李长河,却也看到李长河皱起的眉头,两人无奈苦笑。

房玄龄和裴寂自然也看到李世民和李长河的异色,讨论声音逐渐低沉,随即陷入了沉寂。

李世民喝了一口茶,“朕万没想到,帝国财税竟糜乱至此!”

萧瑀立马拱礼道歉:“陛下,是臣无能,居经济大臣之职,却不能替圣人排忧解难。”

李世民挥手,“不怪你,毕竟在国家治理这方面我们是比较欠缺,以前只知马上打天下不易,原来马下治天下更不易!”

“如今天下三百万多万余户,与隋九百六十万户比,少了六七成,如今还有外敌当前,国家积弱,诸位臣工有什么有效措施扭转局面吗?”

......

长久的沉默,还是李世民一句话鼎定乾坤。

“祖宗不足法,改!”

一句话定了基调。

“圣上,如何改?改了一定有效?国立九年,一路走来,无有大碍,万一改错,怎么办?”裴寂接连发问。

李世民没有说话,他知道,现在由他说话不合适,所以李长河站出来了。

行礼后道:“裴首宰,你的话有理,但也没有理,我曾听师父讲一个故事,锅中有蛙,初放冰水,蛙惬意十足,但是其后持续加热,水温上升,初始蛙不觉,但至水温一定程度,蛙已难逃,生生被煮死。”

“大唐财税如今就好比那锅中蛙?虽尚能支撑,但不行改变之策,就同温水煮青蛙,最终埋葬的是我们自己。”

“李县男,大善!”李世民立即表示支持。

又见是李长河反驳,裴寂内心没来由烦躁道:“哼,那有什么好办法,洗耳恭听。”

李长河道:“开源节流,改革为先!”

“要知,任何法令都要适应时代需求,它不是一成不变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流动的水才能最终成为大海,而静止的水只能是池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众人低语重复,眼神顿时冒出光,不愧是才子李长河,出口成诗。

“好一个为有源头活水来,李长河,有什么办法说出来,能让国家富强,皆可讲。”

“圣上,那臣这个听诏郎就抛砖引玉了。”

“解决财税问题,必定改革,首先便是租庸调制度更正完善,以前收税是按户收,臣建议按照地收。”

“为使国家长治久安,应尽公平,有地者皆纳税!”

“李长河,你这是什么意思?”裴寂顿时跳了出来。

“字面意思,就是只要是大唐子民,无论贵贱,都要纳税。”

此话一出,除了李世民,众人脸色皆变!

就连房玄龄也站出来道:“李县男,此等妄想之语,无任何意义,你这是让陛下也要纳税吗?”

李长河笑道:“我只是个听诏郎,负责出主意,具体决策还是靠尔等大唐重臣!”

“各位阁老,仁心坚信,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居于特权阶层,要有度,特权的存在不能使国家崩溃,这天下百姓若为水,则官为舟,水可载舟,也可覆舟。”

“纵观历史各朝代,阁老们定会比我更熟悉王朝灭亡道理。”

“特权阶层的壮大毕竟导致无法无天,占据大量土地,却不事生产,也不缴税,也不付出,当国家出现问题,钱财从哪里来?”

“如今,大唐初立,一切都未固化,变则通,则达,勿要错失时间。”

“所以财税改革势在必行!”

“此乃节流之法,而开源之法就是征工商税。”

此话一出,再度震惊众人。

裴寂直接道:“李长河,与民争利!”

李长河冷笑一声,“商人,不事生产,收入颇巨,还不缴税,享受着国家带来的一切,凭什么?是我们与民争利,还是他们与民争利?”

“更有甚者有些不法商人,于国家危难之时趁火打劫,征税有理有据,当然征工商税并不是打倒商人,相反,也要支持。”

“可完善相关税法,制定好的营商环境,毕竟只有商人才能将四方货物运转天下。”

“国家就如同一个人,士农工商代表一个人的四肢,少一个还能灵活协调吗?”

“只有各司其职,才能更好的活着!”

“我的建议就如此!”

......

“咳咳。”李世民看着众人,似笑非笑道:“你们觉得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