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 > 第278章 只因未到授衔时

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 第278章 只因未到授衔时

作者:404守夜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27 18:36:25

授衔...

内阁众人眉头皱起。

此事说来话就长了。

从禁苑改革开始,李世民和李长河便心中想着下一盘大棋。

欲要仿照现代军队制度,建立大唐新式军队管理体制。

但奈何这半年以来事情着实有点太多,在军队改革中步子就小了很多。

但即便如此,大唐统一的军队名称卫**还是建立了起来。

后续的军事训练又让大唐部队的科学性大大提升,战斗力大大提升。

所以年关刚过,李世民觉得新的军衔制度可以提上日程了。

与官员九品十八级品阶有些不一样,军衔也分为九品二十级。

具体为:列兵(当了一年的普通兵),上等兵(第二年自动晋升)。

其中列兵为从九品下,上等兵为从九品上。

而后是下士,中士,上士,等级为:正九品下,正九品中,正九品上。

接着是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等级为:正八品下,正八品中,正八品上。

少尉,中尉,上尉,大尉,等级则为:从七品,正七品,从六品,正六品。

少校,中校,上校,大校,等级为:从五品,正五品,从四品,正四品。

将军层次,少将,中将,上将,大将,等级为:从三品,正三品,从二品,正二品。

而在一品层次,军衔为元帅级。

元帅为从一品。

因为首宰是正一品,因而军中也有正一品,而它的名称为:大元帅。

一般不设立,就算设立也由皇族人任职。

总结,军中为九品二十级。

按理来说,李世民已经给出方向,具体操作应该会很简单。

但在实际操作时才发现,事情远远比想象的复杂。

因为人心思利。

自从朝廷放出有关重编军衔后,引发了全军上下广泛关注。

这种情况还在理解范围内并没有引发一些波动。

但当一月中旬放出初步军衔名单后,事情就变得奇怪起来。

这种,大部分人依旧是认为评定正常,但也有一小部分人心怀不满。

因为他们感觉自己的军衔被评定低了,面子上不好看。

这些人中的一些人资格比较老,也有重大战功表现,但之所以将他们军衔评定低,是因为他们以前犯过错误。

功是功,过是过,谁也不能因为有功就无视过错。

所以李世民要求对于过去犯过错误的要审慎。

因而军衔评定工作非常之复杂,非常之艰巨。

甚至一些评定低了军衔的人,竟然开始暗地里拉关系送礼。

更有甚者,有人在评定处骂街哭闹。

其中最有名的一个人便是侯君集。

在此次评定过程中,虽然他有从龙之功,而且很早就跟随李世民,但是他苛责手下,打骂手下,甚至还在武德年间害死过一个人,这就导致将他评定为中将军衔。

而与他同时期的,比如尉迟敬德,已经是大将军衔。

比他还差一点的程咬金竟然是上将军衔。

要知道玄武门之变中,自己担当的角色是怎样的重要。

如今难道就是卸磨杀驴?

自己虽然不在乎军衔高低的带来的薪酬,但行于世间,面子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他直接找到了评定的委员会,指名道姓要求将自己军衔往上提一提。

要是不做,他宁愿将这个军衔章挂在家里狗头上。

李世民知道后顿时勃然大怒,立马写了一幅字让人带给侯君集。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

这句诗词狠狠打了侯君集的脸。

要知道当初战场之上,这些人连命都不要,就要为大唐拼个未来。

现在呢,不过是一个小小授衔,就引得鸡飞狗跳,这有什么意思?

李世民的表态后的第二天,李靖上了一道公文。

内容:臣一心只为国,如今国家凋敝,药师何以敢获如此高军衔荣誉,愿意将大将军衔降低军衔至少将,节省国家供养,减小百姓负担。

接着李孝恭也上文,与李靖内容差不多,要求降低军衔。

有了这两位大佬在前,其他人也是纷纷上书要求降低自己军衔。

徐世积要求将上将降低到中将,段志玄要求上将降低到中将,刘弘基要求上将降低到中将,等等。

凭心而论,一个军人对军衔比较看重,无可厚非,毕竟军衔与军人的荣誉、地位、利益休戚相关。

但过犹不及,军人你要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保家卫国,而不是享受。

你争我夺,这像什么样子。

李世民面多众多将领要求的降低军衔并没有同意。

因为这是贞观朝。

要的就是一个公正。

你要抬军衔,他要降低军衔,要都是按照你们心思来,那置国家法度与何地?

于是立马下了一个皇帝令,要求有功之人必赏,有过之人必追究。

朝廷评定不是过家家,你说升就升,你说降就降。

将这些军伍人士狠批一顿,最后提了一个人,那便是侯君集。

李世民直接下令,将侯君集军衔再降低一等。

他不是觉得军衔不够吗,那就给他再降一降,看够不够,不够再给他降一降。

将军之下还有校尉官,更低也可以。

这下无人说话了,侯君集也终于醒悟过来,立马上书服从朝廷旨意。

就这样这场授衔风波才止住了。

但也仅仅是止住了,毕竟正式的授衔还未开始。

且评定也是个得罪人的事情,所以推进一直很慢。

但如今,眼看最终日期越来越近,也是到了不得不处理的境地了。

二月十五日,最后日期。

这一天被确定为卫**建军日,授衔也将在那日举行。

此刻面对着房玄龄的提问,内阁众人中还是有人发言了。

杜如晦道:“事情总要处理,避不过去,那就直面。”

“按照圣意办就行,军中的不满,就让我们内阁承受吧。”

“身在其位,就要为圣人分担其忧。”

“诺!”其余人拱礼。

见他们神色依旧凝重,杜如晦笑了笑,“给你们说个好消息吧。”

“如今大将有李孝恭将军,尉迟将军和李靖将军对吧。”

“是这样没错,怎么了?”魏征一脸不解。

杜如晦继续道:“我前几日对圣人旁敲侧击,他说大将应有十位,而元帅也应有十位。”

“什么?”众人一惊。

杜如晦:“圣人还说,突厥不除,不封大将之上。”

“所以,我预计十年之内诸将军皆有机会。”

众人一眼一亮,他们似乎知道该如何处理授衔事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