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 > 第164章 治国论的抛出,舆论之战已起

裴寂悠悠道:“主动出击总比被动等死好,皇帝虽然登基不久,但是每一项政策都是切中要害,虽然没有一次性让我们感觉疼痛,可已经让我们持续流血。”

“若我们还是不管不问,等两年一届到期后,我裴寂想要改变些什么就晚了。”

“一旦我倒下,那么各位下场不必我说。”

“趁着我还能发挥余热,赶紧想办法稳固住我们的权力,维护住我们的利益,不然...”

裴寂不再说话,但众人已经从其言语中听到寒意。

是啊,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一切全凭裴首宰吩咐!”孔志约起身行礼道。

“请裴首宰吩咐...”众人起身,裴寂嘴角微微露出笑意。

“既如此,那么我们就这样...”

十一月八日,晨起,长安日报有文章:《治国论》。

其论文为匿名,但内容却着实惊天地。

首先以孔圣为由,指出治国齐家平天下,一切应有纲理,以儒学为基,道德为本,君君臣臣,民民本本,重农抑商,效仿周天子时代,这样才能大盛。

而后话语一转,指出如今大唐似乎偏离了圣人指出的道路,向着邪路而去,竟然给工商业从业者大开方便之门,对道佛进行和稀泥,还对先前芙蓉园落水急救进行指责,从各个方面指出正是因为朝廷背离圣人之道,才导致了这些事情发生。

静,非常之静,朝廷之上似乎没有声音,于是一天之内这则《治国论》火遍长安。

但这个火爆情况很快在第二天发生新的改变。

李长河署名:《知行合一,格物致知》。

李长河以《礼记·大学》内容开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总结下来即为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也就是方法论,但是李长河随后语言一转,表明第一步格物有问题!

如果第一步就错了,那很明显就是后面全错了,那就是直接质疑儒家经典,这一下子将长安所有儒生心中气意提起。

李长河随即提出:圣人必可学而至。

表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如果只是形而上学的去探求事物的知识,这样的学习就是疲于拼命向外穷索,使得精神外驰。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不是次第的修行顺序。

身、心、意、知、物者,本该是一个事,那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所有你知道的理论应该结合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一味死读书,这样你所学的更是与圣人千差万别,还举出例子,孔子周游列国,不断去实践自己的理论。

也正是在不断实践中才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最后,李长河提出一种新的说法,即科学。

表示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实例来印证所问。

而国家治理也需要科学,他认为国家治理如同盖房子,应该以规矩为基本,而儒家道德为框架,皇帝为上层建筑指挥,各层级互相配合,才能让国家大治。

李长河的文章立马也引发一场讨论风暴,而且更加热烈。

因为他很清楚舆论的重要性,所以一开始就发动自己的宣传机器,不间断在长安各处宣传,阵势比《治国论》自然宣传效果更好。

但裴寂一方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于是十一月九日,长安日报又有一篇文章出世,其措辞更加严厉,让人震惊的无以复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