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四合院:理工天才的逆袭人生 > 第66章:老工具机的「卡壳绝症」

天刚蒙蒙亮,我左手还搭在收音机外壳上,右手的螺丝刀刚拧下第三颗固定钉,老头就捧著机器乐呵呵地走了。我站起身,肩膀像被铁锤砸过一样,一动就抽著疼。没顾上揉,直接回屋把工具包甩上肩,转身往厂里赶。

调度员老赵在车间门口直跺脚,看见我来了,一把拽住我胳膊:“林风!三號轧机又趴了!这都第三回了,再停下去,今天这批钢坯就得报废!”

我挣了挣,他手劲大,没松。我盯著他发红的眼珠子,说:“让我先看看。”

三號轧机是五十年代引进的苏联老傢伙,铁壳子厚得能挡子弹,可这几年毛病越来越多。我走近时,几个技术员正围著主传动箱直摇头。老技师周师傅蹲在旁边,手里捏著把黄油枪,脸色黑得像炉灰。

“苏联机器,设计上不可能有问题。”他头也不抬,“肯定是你们操作不当,齿轮咬死了就硬拖,能不卡?”

我没接话,从工具包里抽出游標卡尺,直接拆了防护罩。齿轮组露出来,表面磨损不算严重,但嚙合处有细微错位。我卡了两下,读数跳了三回,最终定在0.15毫米——超了標准值。

“间隙大了。”我说。

周师傅抬头瞪我:“多大?”

“0.15。”

他冷笑:“小数点后两位你也敢拿尺子量?那是设计公差!”

我掏出隨身带的草稿纸,翻到一页写满参数的背面,指著一行字:“模数2.5,压力角20°,这是这台机子的原始设计值。按这个算,嚙合极限间隙是0.08,现在超了近一倍。”

周师傅愣了下,伸手要抢纸。我没鬆手,纸角被他扯出一道斜口。

“你哪来的数据?”他声音压低了。

“借的。”我说,“外文资料,翻译了一半。”

他盯著我看了五秒,终於哼了声:“拆开看看可以,修不好,你担责任。”

“行。”我说,“拆。”

我们把主齿轮组卸下来,架在工作檯上。问题比预想的复杂——不是单个齿轮磨损,而是整组加工时基准偏移,导致嚙合不均。换?厂里没备件。买?进口周期三个月。

我盯著齿轮看了一刻钟,转身回工具包里摸出一把扁銼。

“你干啥?”周师傅问。

“修。”我说,“手工。”

他差点跳起来:“你拿銼刀修精密齿轮?你知道这玩意儿公差多小?差一丝,整套报废!”

我没理他,把齿轮夹进虎钳,用自製的角度规固定位置。第一銼下去,手抖了一下,赶紧停住。重新定位,五秒一銼,每三下测一次千分表。

车间里渐渐安静下来。有人站久了,换了腿;有人掏出烟想点,被旁边人拦住。我顾不上这些,只盯著錶针微小的跳动。太阳从东窗爬到南墙,午饭时间过了,没人提吃饭。

快到下午四点,秦淮茹提了个铁皮壶进来,壶嘴冒著热气。她没说话,把壶放在工具台边,拧开盖子,一股浓茶味散出来。

“喝一口?”她问。

我摇头:“手不能停。”

她看了眼我右手,指节发白,虎口处已经磨出水泡。她没再问,把壶盖好,轻轻放在角落,走了。

第二天一早,我准时到岗。水泡破了,掌心黏著纱布。周师傅站在旁边,手里拿著新千分表:“今天还能干?”

我点头,继续銼。

中午,茶壶又来了。这次壶底压了张纸条:“纱布湿了容易粘肉,用蜂蜡涂一层。”字跡工整,是秦淮茹的笔。

我没动纸条,但收工时,从兜里摸出一小块蜂蜡,抹在纱布內侧。

第三天傍晚,最后一道修整完成。我鬆开虎钳,把齿轮组重新装回传动箱。周师傅亲自拧紧螺栓,手有点抖。

“试车。”我说。

电源合闸,电机嗡鸣。主轴缓缓转动,齿轮咬合,一开始有轻微顿挫,几秒后,节奏变得均匀。再十秒,声音平滑得像水流过铁槽。

周师傅没动,耳朵贴在机壳上听了半分钟,猛地直起身:“稳了!真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