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四合院:理工天才的逆袭人生 > 第55章:於海棠的「科技广播」

风从背后吹过来,工装贴在身上,袖口稳稳的,一点不晃。我踩著自行车进了厂门,车把有点偏,像是昨晚炉火烤得前叉变形了,骑起来总往左拐。我没管,推著车往技术组走,脑子里还在过冷却曲线的节点参数。

刚进屋,把车靠墙一立,就听见外头喇叭“滋啦”一声响。

我皱了皱眉,这声音像是线路没接好,接触不良的那种杂音。抬头看了眼墙角的广播喇叭,铁皮外壳有点锈,线头耷拉著,平时都是传达通知用,响一次准没好事——不是点名批评迟到,就是通报谁偷拿厂里煤球。

我坐下来,从工具包里掏出游標卡尺,准备接著算昨天没写完的公差。手刚摸到草稿纸,喇叭忽然又响了,这次声音清了,传出一个熟悉的声音。

“各位工友,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

是於海棠。

我笔尖顿了一下,没抬头,心想她又写什么好人好事了,估计又是谁帮食堂搬煤、谁捡到饭票交公。

可下一秒,我的名字出来了。

“就在前几天,我们红星轧钢厂的一位青年技术员,林风同志,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设计出了一种新型节能煤炉。经过实测,这种炉子比传统炉型节省煤炭將近四成。”

我手一抖,笔尖在纸上洇出个小黑点。

我没动,也没抬头,就盯著那墨跡慢慢晕开,像个小太阳。

“这个炉子不仅省煤,还升温快、火候稳,关键是——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林风同志在下班后,一点一点测试、调整,用科学方法做出来的。”

我慢慢把笔搁下。

外头阳光斜进来,照在椅背上的工装袖口。那补丁平整得几乎看不出痕跡,內衬角落那个“林”字,正对著桌面,没人看得见,但我知道它在那儿。

我手指无意识地蹭了蹭袖口边缘,又收回,放在膝盖上。

於海棠的声音继续从喇叭里传出来:“有人说,搞技术的人冷冰冰,只认数据不认人。可我觉得,林风同志做的事,恰恰是最温暖的。他没有去喊口號,也没有去爭表现,但他用知识,让烧饭变得更简单,让冬天变得更暖和。他用知识,让生活更美好。”

我猛地吸了口气。

不是因为她说得好,而是这句话——“让生活更美好”——我从来没这么想过。

我做那个炉子,是因为煤不够烧,是因为贾张氏天天骂街吵得人睡不著,是因为我想用最少的资源达到最高的热效率。我是为了省煤,为了安静,为了数据达標。

我没想过“美好”。

可现在,有人站在广播里,把我的计算、我的焊点、我的测温片,全都串成了一句话,一句让我坐在这儿,动不了的话。

我抬头看了眼喇叭,锈壳子还在微微震。

“我们总说,工人要出力,干部要带头。可今天,我想说,像林风同志这样的年轻人,他们用脑子干活,用科学解决问题,他们才是真正走在时代前头的人。”

我低头,看见自己刚才那张写歪了的计算稿。墨点还在,像个小黑疤。我伸手把它抽出来,没揉,也没扔,就捏在手里。

外头忽然传来脚步声,接著是傻柱的声音:“哎哟我去!林风你上广播了?”

我没应。

他扒著窗户看了一眼,端著饭盆就往院里跑:“快听快听!林风搞发明啦!”

紧接著,好几扇窗户推开,有人探头,有人笑,还有人大声喊:“林风!你啥时候教我们做个这炉子?”

我没站起来,也没回应。

可嘴角有点绷不住。

我赶紧抿了抿,低头假装看稿子,结果发现手里的纸已经被我捏出几道摺痕。我顺手把它叠成一个小方块,塞进了工具包的夹层里——正好和那个绣著“林”字的袖口在同一侧。

广播还在继续,於海棠开始讲炉子的结构原理,说什么“二次进风”“蓄热腔体”,术语用得还挺准。我听著听著,居然听出点门道来——她没瞎编,是真的拿了我的图纸去研究过。

说到一半,她顿了顿,声音轻了点:“也许有人会觉得,一个煤炉算什么大发明?可我觉得,真正的科技,不一定要上天入地。它可以从一口炉子开始,从一家人不再为煤发愁开始,从一个年轻人默默坚持做对的事开始。”

我手撑著桌子,慢慢把身子往后靠了靠。

椅子吱呀了一声。

我闭了会儿眼,再睁开时,正好听见她最后一句:“让我们,为林风同志点个讚。”

喇叭“啪”地一声,断了。

屋里静了几秒。

我盯著桌面,手指在桌沿轻轻敲了两下,像是在测频率。

然后我拉开抽屉,拿出新纸,重新写计算稿。冷却曲线画到一半,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林风!”

於海棠站在门口,头髮有点乱,像是跑过来的。她手里攥著个本子,脸微红,眼睛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