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四合院:理工天才的逆袭人生 > 第22章:手抄笔记的魅力

门缝下的纸条还在桌上,我盯著那行字看了两秒,顺手塞进工具包夹层。天刚亮,外头有扫地的声音,沙沙的,节奏很稳。我起身把显微镜收进抽屉,又从最里层摸出个用牛皮纸包好的本子——《基础物理笔记》,边角已经磨毛了,纸页泛黄,是我穿越后头三个月手写的。

正翻著,院门口传来脚步声,不快,但每一步都踩得实。抬头看见娄晓娥站在门槛外,手里捧著个布包,没敲门,只朝我点点头。

“还你东西。”她走近,把布包放桌上,打开,正是那本笔记。

我愣了下:“你什么时候拿走的?”

“前天。”她说,“你送显微镜去厂里那天,趁你不在,跟秦京茹借的。”

我皱眉:“她不该给。”

“她问了我三次,要不要借。”娄晓娥看著我,“我说,我想看看你脑子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样子。”

我没说话,翻开本子。封面换了新牛皮纸,边角压得平整,里头每一页都用铅笔做了批註,问题写在空白处,密密麻麻。有一页讲热胀冷缩实验,我用蜡烛加热铁钉,记录伸长量。她在旁边写:“若用煤炉余热做持续加热,是否可测更小形变?”

另一页是槓桿原理推导,我画了个挑水扁担的示意图,標了支点和力臂。她写:“若以此法测材料应力,是否可用於染料罐壁厚检验?”

我翻得越来越慢。

“你全看了?”

“通宵看完的。”她说,“昨天白天也看了。一共三遍。”

我抬头:“看懂了?”

“不是全懂。”她指了指中间几页,“这部分关於金属疲劳的推论,你用铁丝反覆弯折做实验,记录断裂次数和角度,再反推材料极限。这方法……太土了,可逻辑是对的。”

我笑了下:“土才好用。没设备的时候,就得靠手边的东西。”

“可你不是有知识吗?”她问,“为什么不用书上的標准方法?”

“书上的方法要仪器。”我说,“我们厂里连游標卡尺都轮流用,更別说测力计了。我能做的,是让人用铁丝、蜡烛、秤砣,也能得出接近的数据。”

她点点头,忽然问:“你写这些,是给谁看的?”

“没人。”我说,“最开始是怕忘了。后来……写著写著,就成习惯了。”

“可它能帮人。”她语气认真,“我爹看过你修工具机的记录,说你写的热处理流程,比厂里老师傅传的还准。但他不信你能写出来。”

“他信不信不重要。”我说,“数据对就行。”

她没接话,从兜里掏出一张纸,递给我:“我整理了几个问题,有些是我不懂的,有些……是我觉得你能解决的。”

我接过一看,上面列了七八条,全是基於笔记內容的延伸。最后一条写著:“若知识也能像工具一样交换,是否该有个『等价』標准?”

我抬头:“你这是要开课?”

“想跟你学。”她说,“不是背公式,是学你怎么想。”

我沉默了一会儿。以前在现代,实验室里大家各忙各的,討论也只在项目节点。没人会捧著我的笔记通宵看,更没人问“你怎么想”。

“晚上?”我问。

“七点,老地方。”她顿了顿,“这次不用躲了。问题太多,站著说不完。”

我点头,把笔记重新包好,放进工具包最里层,动作很轻,像收图纸那样。

她看著我:“你觉得我……是在玩?”

“不知道。”我说,“但你写的这些问题,不是隨便看看就能问出来的。”

她嘴角动了动,没笑,但眼神鬆了些。

正要走,傻柱从外头晃进来,手里拎著饭盒,路过门口瞅了一眼。

“哟,”他站住,“这破本子比粮票还金贵?娄小姐亲自送回来?”

娄晓娥没理他。

我也没说话,只把工具包拉链拉上,扣好。

傻柱咧嘴:“林风,你这记的啥?『牛顿三大酷刑』?”

“力学基础。”我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