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开局50,边吃瓜边科研 > 第597章 卫星研究报告

四合院:开局50,边吃瓜边科研 第597章 卫星研究报告

作者:佚名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6 17:09:41

从那边回来,李梟也开始做起了关於卫星研究的计划书。

对於卫星他之前就研究过,也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在发射第二颗卫星的时候,要把国內80年代以前卫星上的功能儘可能集中起来。

不过第一颗卫星,老老实实把“东方红一號”给製造出来就完事了。

“东方红一號”,的结构很简单,主要分为三个结构。

外壳、仪器舱和承力筒。

外壳顾名思义,就是整个卫星的外观,它是一个直径1米的球形72面体,全部都是由铝铜合金製成。

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中间还有一个环形腰带。

而在上半部分设计了一个40厘米长的超短波天线,腰带上则装有4根长3 米的短波拉杆天线,以及两组微波天线。

卫星就是靠著这几组天线,向地面发送信號。

仪器舱就是装在卫星內部的装置,在里面装的都是各种各样的设备,像是乐音发生器、短波发射机、微波应答器、超短波信標机、电池等等!

而为了能够保证仪器舱不受损伤。

仪器舱的设计更是费了大心思。

当初设计人员,通过结构设计、环境控制、防护措施、安装固定这四大核心手段入手,这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首先技术在结构层面。

就是採用了密封与承力的双重保障。

就拿密封性来说,就利用了专用密封圈,以及精密的机械加工工艺,实现了舱室的完全密封,这样一来就能隔绝太空中的高真空环境,也能避免因为真空导致內部气体泄漏。

在承力方面,它与承力筒进行了连接,这样一来在发射的时候,仪器舱就能把衝击力均匀传递到承力筒上。

也能够避免因为力量太大,导致仪器舱因受力不均发生形变。

承力筒就是仪器舱底座,也是卫星的主要承力结构件,在发射的时候,就会与运载火箭连接在一起,所以製造他的材料就很重要了。

因为承力筒不仅要承受卫星自身的重量,还要承受运载火箭的推力。

可以说设计的结构並不复杂。

不过虽然说结构不复杂,但要研究起来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画完设计图纸,李梟就开始写了一些需要研究的技术。

首先就是高低温,要知道太空温差超200c,向阳面温度可以达到100c以上,背阳面则是-100c以下。

如何保证卫星不会因为温控失效失灵这是一个难题。

而解决办法倒也简单,就是利用其他仪器余热调节温度,利用特殊涂层和材料组合实现热平衡。

播放乐音的装置也是一个问题。

想要在太空中播放音乐,就是要確保电子乐音装置在振动,在真空环境下不变调,至於解决的方法也给出了答案。

那就是用6个音源振盪器,来模擬铝板琴音色,然后程控线路生成节拍。

此外就是天线该如何展开,这个倒也很好解决,就是用套管式弹性天线,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要如何保证,在离心力作用下顺利解锁,但这个其实也不难。

至於製造的四大目標,也就是“上得去、抓得住、听得见、看得见”。

上得去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把卫星送到太空中去,能够確保卫星成功进入轨道,这个就要依靠运载火箭了。

抓得住就是要保证可以精確追踪与轨道测定。

这个解决的办法需要两种,一种是都卜勒测轨技术,也就是利用无线电频率变化,来计算卫星速度与距离。

第二则是建立全国测控网,也就是八个地面站,然后在通过通信线路传输数据,从而实现“三台计算机八地联试”。

这个对於李梟来讲也不难,唯一难的就是八个基地的建造,以及通讯线路的建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