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集成电路计算机就不一样了,像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最快速度可是能达到1000万次每分钟。
混合架构机型的计算机,也就是集成电路与电晶体混合计算机,最快速度也可以达到500万次。
比起单纯的电晶体计算机速度要快的多。
將来肯定也是要研究的,不过那至少是四五年以后的事情,这中间到是可以先研究集成电路。
李梟记得集成电路,好像就是今年才被人研究出来的,先是一个叫杰克的研究出来了锗集成电路。
隨后翻过年,也就是1959年一个叫做罗伯特的,又研究出了硅平面集成电路技术,两个人可以说也是奠定了现代集成电路的基础。
在1960年的时候,mos场效应电晶体诞生,这也实现了低功耗、高集成度的设计,而等到1963年的时候,cmos技术提出,而这也成为了现代晶片主流工艺。
之后集成电路再取得突破就要等到1971年的时候,到时候就不再是小规模集成电路,而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李梟感觉等到mos场效应电晶体诞生,就可以试著研究第三代计算机。
cmos技术对於他来讲並不难,毕竟cmos技,就是由电晶体组成的,其中包括了 p型电晶体以及n型电晶体,两者互补连接,就形成了集成电路。
虽然技术不难。
但效应电晶体以国內现在的技术可研究生產不出来,这个就要等到效应电晶体技术取得突破了。
倒也是不急著研究。
到是操作软体以及各类软体需要研究一下。
如果以cdc6600电晶体计算机为基础,再配上其它功能的话,作业系统肯定不能在用原先的,必须要改动,甚至是进行重新编辑。
一些cdc6600计算机上没有的软体,也需要重新编辑程序。
这一点虽然不算太难,但绝对会耗费不少心神。
不过想到cdc6600电晶体计算机,以及那些计算机的功能,到时也值了。
想到此李梟就开始列举了起来,像是程式语言与编译器、数学与科学计算库、 系统工具与调试器这些是必须要有的。
还有就是气象模擬软体、结构力学分析软体、通用数学软体、工程计算软体、统计与数据分析软体,这些更必须要有。
也都各自有大用处,像是通用数学软体,就可以用於数值分析、矩阵计算、信號处理及控制系统设计,还可以用於微积分、微分方程求解,或者是符號计算、数值模擬、图像处理等等。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读好书选 101 看书网,??????????????????.??????超讚 】
並且还要支持算法开发和数据可视化。
统计与数据分析软体,必须要能处理社会科学统计模型,还可以求解线性/非线性规划问题。
至於一些比较商业化的,像是航空订票系统之类的,李梟也是打算放弃,以国內现在的情况,根本就用不到,能用到的时候,至少也是80年代以后了。
当然工业自动化控制软体也可以试试,李梟记得也就是在60年代的时候,就有了雏形,好像是m帝通用公司发现继电器控制系统,存在很大的问题,体积庞大、噪声大、维护复杂、修改困难、可靠性低等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