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忘忧斋异闻录 > 第三十章 一灯如豆待君返

忘忧斋异闻录 第三十章 一灯如豆待君返

作者:西门瘦肉汤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6 16:11:02

老婆婆道:“公子想问的,是魏府旧宅那盏灯的事吧?”

宋正卿心中一动,恭敬道:“还请婆婆赐教。”

“那孩子,叫阿影。她不是什么邪祟,她只是个等不到心上人回家的可怜人罢了。”

据老婆婆所说,阿影本是魏府夫人的陪嫁侍女,与魏延昭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魏延昭一直未娶妻,只因心中早就认定了阿影。

可惜碍于身份悬殊,一直未能言明。

十年前,魏延昭最后一次出征,将自己最心爱的一盏黄铜行军灯,亲手交给了阿影。

他当时对她说:“阿影,此去凶险,不知归期。但这盏灯,你定要替我好生收着。见灯如见我,只要灯亮着,我就一定会回来。”

阿影抱着那盏被将军称之为定魂灯的铜灯,再不撒手。

从那天起,她夜夜点灯,在绣楼之上,痴痴地等待。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

一等,便是数年。

她等来的,却不是将军得胜归来的身影,而是战死沙场尸骨无存的噩耗。

所有人都劝她,将军回不来了,节哀顺变。

可她不信。

她指着那盏依旧亮着的铜灯,对所有人说:“你们看,灯还亮着,将军说了,只要灯亮着,他就一定会回来。”

她拒不相信,将自己锁在那座绣楼里,与那盏灯相依为命。

最终,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夜,她油尽灯枯,死在窗前。

尸体还抱着那盏已经冰冷的铜灯,

她的执念,化为了如今的影娘。

影娘在那座荒废的魏府之中,等待将军归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唉……那孩子太痴了,谁都劝不动,活活把自己等死了。”

这番话,几乎完全证实了宋雪凝昨夜的所见。

那个温柔擦拭着古灯的侍女身影,就是阿影。

而那些被吸走的生气,或许只是她为了维持灯亮无意识的行为。

她已不再是人,失去了理智,一切都凭本能。

宋正卿心中已有了计较,正准备起身告辞,却又鬼使神差地多问了一句:“婆婆,魏将军少年英雄,在战场上横扫千军,俾睨天下,不知他平日里是怎样的人?”

老婆婆的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神情,她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

“延昭少爷在战场上,那真是杀伐果断。平日里在家里,却是温文尔雅。但是后来……”

话未说完,里屋的门帘突然掀开。

一个中年妇人快步走出,不悦地打断了她的话。

“娘!跟个外人说这么多做什么。人家大户人家的事,是我们能随便议论的吗?”

妇人一边说着,一边警惕地瞪了宋正卿一眼,搀扶起老婆婆,道:“天色不早了,我娘要歇息了,公子请回吧。”

老婆婆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在妇人催促的眼神下,闭上了嘴。

宋正卿见状,不好再问,只得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转身离去。

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的眉头却紧紧地锁了起来。

阿影的故事虽然凄美,也解释了影娘的由来。

可是,老婆婆那句未说完的话,以及那中年妇人紧张警惕的神情……

有蹊跷!

这个完美的少年英雄身上,似乎还藏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回家后,宋雪凝听完兄长的转述,沉默了许久。

窗前灯火将她沉静的面容映得忽明忽暗。

“十年等待,油尽灯枯。”她轻声叹息,之前对邪祟的敌意和警惕,多了一些同情。

宋正卿的调查虽未完全明朗,但魏府绣楼中影娘点灯等待将军归来的故事,却不知怎地,悄然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流传开来。

这凄美悲情的故事,迅速压过了之前的恐怖传闻,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最新的谈资。

闻者无不唏嘘感叹,尤其是深闺中的女子和那些经历过离别之苦的人,更是为影娘的痴情与忠贞洒下一掬热泪。

一时间,影娘不再是人人畏惧的邪祟,反而成了至情至性的象征。

茶楼里的说书先生都开始改编她的故事,每每讲到动人处,台下总是泣声一片。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被这故事感动。

那些曾遭受枯荣劫的受害人家属,极为恐惧与愤怒。

他们联合起来,认为无论影娘有何等悲苦的缘由,其存在本身便是巨大的威胁。

那盏诡异的灯今日吸人精气使人衰老,他日谁知会不会夺人性命?

一番鼓噪之下,竟有几家血气方刚的子弟,纠集了一帮工匠壮丁。

他们提着斧凿棍棒,声称要彻底拆了那魏府鬼宅,灭了那盏妖灯,永绝后患。

可这拆宅之举,却进行得极不顺利,甚至可说邪门。

第一批工匠刚靠近魏府残破的围墙,还未动手,便觉头晕目眩,心中莫名涌起巨大的悲恸与茫然。

他们手中工具纷纷掉落,竟是半点破坏之念都提不起来,只会痴痴望着绣楼方向流泪,回家后便浑浑噩噩,病了好几日。

有人不信邪,换了第二批人手,准备了黑狗血、公鸡头等辟邪之物,结果更糟。

刚踏入那片区域,明明青天白日,却觉四周光线骤暗,唯有绣楼窗口那点橘光幽幽闪烁。

所有人心跳加速,仿佛被无形的手扼住了喉咙,惊恐万状地逃了回来。

他们事后连做几天噩梦,无人再敢提及拆宅之事。

凡企图对老宅不利者,皆会莫名遭遇厄运,不是失足跌伤,便是家中突生变故。

而那盏定魂灯的光晕,是一道无形的屏障,守护着那座破败的绣楼和它所承载的执念。

凡是心怀恶念、企图靠近破坏者,皆会被那光芒照出心中惶恐,失魂落魄而归。

魏家虽人丁寥落,但毕竟是功勋卓着的忠烈之门,在朝在军仍有余荫故旧。

得知有人欲拆魏府旧宅,几位族老和与魏家有旧的朝臣便暗中施了压力。

京兆尹府也顺势下了模糊的指令,只说是保护现场,详查旧案,实则便是不允人妄动。

如此一来,投鼠忌器。

既有这无法用常理解释的邪性,又有官面上的阻力。

拆宅灭灯之事,终究不了了之。

魏府旧宅依旧孤零零地矗在京西落日里。

绣楼窗口那点暖黄的光晕,每夜准时亮起,等待一个永不归来的故人。

人们远远绕行,心中交织着感动、恐惧与好奇。

这枯荣劫的源头,竟成了一处无人敢碰也无人能解的禁忌之地。

全城百姓都为枯荣劫而惶惶不可终日,甚至不敢在日落后踏出家门。

就在这压抑的节骨眼上,一个足以引爆整个京城的爆炸性新闻,轰然传开。

“威远将军魏延昭,回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