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宋朝商贸发达,转运却很艰难。
这是古代的生產力限制决定的,而且四川的赋税和粮食,因为西北用兵的关係,经常都要放到西夏前线去。
这辽宋西夏三方,都是当年大唐的碎片。
但唐朝可没有挖地三尺,搞出来这么多赋税,就已经搞的官逼民反,然后流寇又遍地。
到了宋朝这会儿,小规模的民变、起义和叛乱,那都是家常便饭,也要考虑到大宋这个土地兼併和赋税的徵收。
不过这都是小打小闹,以后被招安的,那是一片一片的。
也有方腊这种,实在是一言难尽的傢伙。
王小波和李顺,他们在四川起事的时候,那是有著正义口號,而且付诸行动的。
换成方腊这种,隔壁的石纲固然祸国殃民,但是要考虑到摩尼教这玩意儿,一直以来都是偽装成各种形式,最后出来造反的,而且还是在破坏秩序的那种。
一直到了21世纪,都有这类玩意儿的残存。
宋朝这挖地三尺的赋税,確实也是麻烦事,如果粮食產量提升,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
也就是大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农业社会已经到达了一定高度,要不然非得出大乱子不可。
而赵佶召见的时候,率先提到的问题,也是黎风在开封府各地巡视的情况。
“臣驾车在各县间巡视,见新法所產之早收夏粮,月底便可以收割,刈麦之时,尚需多派人手,保甲里正之间,能扶犁者,於自家田地间,怕是颇为辛劳。”
“黎卿此作何解?”
“陛下,既然推行新青苗法,利钱不及过往十分之一,自然是非常低廉。似乎所得甚少,然而行新式耕种之法,更兼用料,差遣专家往各地指导,皆有成效。其中所得之处,夏收之时,便可初见分晓。至於秋收之时,所得赋税,若不曾遭遇天灾,必然远超往年。”
“黎卿,也超过丰年之时?”
“正是。臣此去东明、陈留、雍丘、考城、襄邑五县,巡视之间,也可见田间景象。这是手机里拍摄的现场照片,与应天府各处,大为不同。”
黎风去陈留之前,到襄邑县时,就和对面应天府各处做了对照。
效果非常明显,用新法者植株健壮,而且预计產量,也会很高。
像是往年献上的嘉禾作为“祥瑞”,也是远远不够了。
对於赵佶来说,他能够想像到的,也是成片成片的祥瑞,这是大吉之兆啊。
嘴上说不搞封建迷信,但是赵家人就没有不迷信的,可能哲宗在这方面好点,都赶上了挖出来个玉璽当祥瑞,不久他就无了。
“既然如此,也是吉兆啊。”
但黎风不想在这个时候,单纯的搞个吉兆这种,水平太低了。
要讲的话,就是天子有道,臣工协力,百姓勤劳,银行这边也就是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把各种技术介绍给官家以及大宋子民,又请了专家过来。
赵佶之前和这些专家谈论,他们也都年纪较大,而且主要在县城周围的职田和近处来指导,远处的地方,有些也是没去过的。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