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科举,张时安带头开卷 > 第241章 初入国子监

科举,张时安带头开卷 第241章 初入国子监

作者:玉米扒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24 11:14:15

清晨的京城,天光微亮,薄雾未散。

张时安一行人起了个大早,特意嘱咐厨娘不必准备早饭——昨夜他们便已商量好,今日定要尝尝京城最有名的早点。

\"师兄,我打听过了,朱雀大街拐角那家'福满楼'的油条和豆浆最是出名!\"

徐子睿兴致勃勃地说道,眼睛亮得像是藏了两颗星星。

陈明哲则翻着一本昨夜从书肆买来的《京城食记》,指着其中一页道:

\"这上面说,西市的'王记煎饼'也是一绝,薄脆香酥,夹着酱肉和嫩葱,咬一口满嘴流油。\"

张时安笑着摇头:\"你们两个,倒是把京城的美食摸得门清。\"

张时勇揉了揉肚子,豪迈道:\"管他哪家,先吃饱再说!走!\"

一行人出了院子,沿着青石板路往早市走去。

还未到市集,便已闻到阵阵香气——油炸面食的焦香、蒸笼里包子的麦香、炖煮骨汤的醇香,混杂在晨风里,勾得人食指大动。

转过街角,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

街道两侧支满了早点摊子,热气蒸腾,白雾缭绕。

卖油条的汉子手持长筷,从翻滚的油锅里捞出一根根金黄酥脆的油条,沥干油后堆在竹筐里;

煎饼摊前,老板娘手法娴熟,舀一勺面糊摊在铁板上,手腕一转便成了一张薄如蝉翼的饼皮。

再磕个鸡蛋,撒上葱花,翻面抹酱,夹上薄脆,一气呵成;

旁边卖豆腐脑的小贩高声吆喝:\"咸的甜的都有嘞——\"

\"这也太香了!\"徐子睿咽了咽口水,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煎饼摊。

张时安笑道:\"想吃什么,自己买。\"

几人分头行动,不一会儿便捧了满手的吃食——油条、煎饼、炸糖糕、芝麻烧饼、肉包子、豆浆、豆腐脑……寻了张空桌子坐下,大快朵颐。

张时勇咬了一口煎饼,满足地眯起眼:\"这京城的东西,果然比咱们那儿精细多了!\"

陈明哲小口啜着豆浆,轻声道:\"这豆浆磨得细,一点渣都没有,还带着淡淡的甜味。\"

张时安则慢条斯理地撕着油条,蘸了蘸豆浆,入口酥软香甜,不由得点头:\"确实不错,但物价也贵。\"

吃饱喝足,几人又逛到了文斋街——这里是京城读书人的圣地。

整条街全是书肆、笔墨铺子、字画装裱店,甚至还有专门代写书信、抄录典籍的摊子。

街上人来人往,大多身着儒衫,手持书卷,或低声讨论,或驻足翻阅。

各家书肆门口都挂着\"新到某某文集某某大家批注\"的木牌,招揽顾客。

\"师兄,你看那家!\"

徐子睿指着一家名为\"翰林轩\"的书肆,兴奋道,\"听说他们家有最新刊印的《四库全书》节选!\"

张时安也有些心动:\"进去看看。\"

书肆内,书架高耸至顶,密密麻麻摆满了书籍。

掌柜的是个戴圆框眼镜的老者,见几人衣着不俗,立刻迎上来:\"几位公子,想看什么书?\"

张时安拱手道:\"可有新到的经史子集?\"

掌柜笑道:\"有有有!这边请——\"

几人挑挑拣拣,最终买了几本新出的策论集和一本《星象考略》。

陈明哲还淘到了一册罕见的《山海经》手抄本,喜不自胜。

逛到午时,几人又去尝了京城的特色菜——红烧狮子头、清蒸鲈鱼、蜜汁火腿……

一顿饭吃得肚皮滚圆,连张时勇都摸着肚子直呼\"撑死了\"。

回院子的路上,徐子睿突然想起一事:\"对了师兄,咱们今日不去国子监报到吗?\"

张时安摇头:\"我打听过了,今日是国子监休沐日,明日一早再去。\"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张时安便带着两个师弟出了门。

国子监位于京城东南,占地极广,朱红大门,青石台阶,门前一对石狮威严肃穆。

门楣上悬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书\"国子监\"三个大字,笔力雄浑,据说是先帝御笔。

\"这就是国子监……\"陈明哲仰头望着那高耸的门楼,声音微微发颤。

徐子睿也收敛了平日的跳脱,肃然道:\"天下读书人的圣地啊。\"

张时安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衣冠,迈步上前。

门口站着两名身穿皂衣的差役,见三人走近,其中一人抬手拦住:\"几位有何贵干?\"

张时安从怀中取出山长的推荐信,恭敬道:\"学生张时安,特来报到。\"

那差役接过信,扫了一眼,脸色顿时恭敬了几分:\"原来是新入监的举人老爷,稍等,我这就去通传。\"

不多时,一名身穿深蓝色官袍、留着短须的中年男子缓步走出。

此人面容清癯,目光炯炯,举手投足间自带一股书卷气。

张时安连忙上前,躬身行礼:\"学生张时安,拜见大人。\"

徐子睿和陈明哲也赶忙跟着行礼。

那男子微微颔首:\"免礼。本官姓蔡,乃国子监祭酒。\"

蔡祭酒目光在三人身上扫过,最终落在张时安脸上:\"你就是张时安?\"

张时安恭敬道:\"正是学生。\"

蔡祭酒\"嗯\"了一声,转身道:\"随我来吧。\"

跟随蔡祭酒进入国子监,眼前的景象令三人大开眼界——

青石板铺就的甬道笔直延伸,两侧古柏参天,枝叶交错,形成一道天然的穹顶。

穿过第一进院落,便是明伦堂,堂前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刻\"整齐严肃\"四个大字,笔锋如刀,气势逼人。

再往里走,是藏书阁、讲堂、斋舍,一重又一重的院落,布局严谨,气象恢弘。

偶尔有监生经过,皆身着统一的天青色襕衫,步履匆匆,神情专注。

蔡祭酒带着三人穿过几道回廊,最终来到一间僻静的书房。

\"坐。\"蔡祭酒指了指一旁的椅子,自己则在上首落座。

张时安谢过,端正坐下,徐子睿和陈明哲则安静地站在他身后。

蔡祭酒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这才开口:\"你的推荐信我看了,致远书院的山长对你评价颇高。\"

张时安谦逊道:\"学生愧不敢当。\"

蔡祭酒放下茶盏,直视张时安:\"我且问你——何为'格物致知'?\"

张时安不假思索:\"'格物致知'出自《大学》,意为穷究事物之理,以获得真知。

朱子释之为'即物而穷其理',阳明先生则谓'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二者看似相悖,实则殊途同归,皆言认知之道。\"

蔡祭酒眉毛微挑,又问:\"《春秋》微言大义,何以体现?\"

张时安从容答道:\"《春秋》笔法,一字褒贬。

如'郑伯克段于鄢',一'克'字,既见兄弟相残之恶,亦显郑庄公不教而诛之过。此即微言大义。\"

蔡祭酒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继续考校了几个经史问题,张时安皆对答如流。

终于,蔡祭酒满意地点点头:\"不错,确有真才实学。\"

他略一沉吟,又问道:\"你可知国子监名额有限,为何山长独荐你一人?\"

张时安坦然道:\"学生惭愧,或许是山长认为学生在治学上略有心得。\"

蔡祭酒轻笑一声:\"倒是谦虚。\"

他瞥了一眼站在后面的徐子睿和陈明哲,淡淡道:\"至于这两位……\"

张时安连忙道:\"他们是学生的师弟,此次随行,是为学生的书童。\"

蔡祭酒\"嗯\"了一声,不再多言,起身从书架上取出一份文书,递给张时安:

\"这是入监凭证,明日辰时,准时来明伦堂报到。\"

张时安双手接过:\"学生谨记。\"

离开国子监后,徐子睿长舒一口气:\"这位蔡祭酒,气场也太强了,我刚才大气都不敢出。\"

陈明哲也点头:\"师兄方才对答如流,真是厉害。\"

张时安笑了笑:\"不过是些基础问题,你们若认真准备,也能答上。\"

三人边走边聊,浑然不知此刻国子监内,蔡祭酒正站在窗前,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张时安……\"他喃喃自语,\"这名字怎么如此耳熟?\"

突然,他猛地一拍额头:\"想起来了!去年那轰动京城的二十四节气表,不就是他所作吗?\"

蔡祭酒眼中精光闪烁,转身对一旁的助教道:\"去查查,这张时安还有什么过人之处。\"

助教领命而去,蔡祭酒则踱步到书架前,抽出一本《农政新编》,翻到记载节气的那一页,指尖轻轻点着张时安的名字,嘴角微扬:

\"有意思……一个精通天文农事的举人,如今又入了国子监。\"

他合上书,望向窗外——

明伦堂前,几名身着华服的监生正聚在一起谈笑风生,那是京城世家子弟的小圈子,向来眼高于顶。

蔡祭酒轻笑一声,自言自语道:\"这群天之骄子,怕是还不知道,国子监即将迎来一位'民间杀出的黑马'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