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冷面王与复仇妃的盛世棋局 > 第51章 埋骨听风

冷面王与复仇妃的盛世棋局 第51章 埋骨听风

作者:曹海燕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3 07:02:17

狼居胥山祭坛的惊天一爆,如同在狄人信仰的根基上炸开了一个巨大的、无法愈合的缺口。圣山崩塌,圣火熄灭,萨满圣物被夺,种种“天罚”异象与“亡灵作祟”的谣言交织在一起,彻底摧垮了狄人大军的斗志。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数万狄军不战自溃,丢盔弃甲,一路向北疯狂逃窜,沿途自相践踏,死伤枕籍,建制全无。

玄甲军兵不血刃,便取得了这场决定性的胜利。当先锋斥候将狄人溃逃三百里、已不成气候的消息传回云州镇时,整座边关雄城都陷入了劫后余生的狂喜与沸腾之中。将士们欢呼雀跃,百姓们奔走相告,压抑了数月的阴霾一扫而空。

胜利的喜悦,如同烈酒,冲刷着战争的创伤,却也暂时掩盖了胜利背后,那触目惊心的代价。

云州镇外,临时划出的巨大焚化场上,浓烟滚滚,直冲天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焦糊与特殊药草气味的、令人窒息的怪异气息。场中堆满了阵亡将士的遗体,层层叠叠,大多残缺不全,覆盖着白布,无声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由于天气寒冷,且为防止疫病,大规模土葬已不现实,只能选择集中火化,日后将骨灰带回故里。

崔锦书一身素白麻衣,脸上蒙着浸过药汁的厚布巾,只露出一双沉静如水的眸子。她亲自站在场边,指挥着金鳞卫与征调来的民夫,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项沉重而必需的工作。每一具遗体被抬上柴堆前,她都会微微躬身,以示哀悼。没有哭泣,没有言语,只有一种近乎肃穆的专注与尊重。

云裳跟在她身后,眼眶红肿,强忍着泪水,帮忙记录着阵亡者的姓名与所属队伍——尽管很多遗体已无法辨认。

“动作快些!注意风向!药粉不能省!”崔锦书的声音透过布巾,有些沉闷,却清晰有力。她特意在柴堆中混入了大量石灰与消毒药材,以最大程度净化环境,防止瘟疫。

然而,肃穆的仪式之外,不和谐的声音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焚化场选址在云州镇外一片相对平坦的荒地,但紧邻着几处村庄的农田。时值冬末,虽然田里只有越冬的麦苗,但对于靠天吃饭的农人而言,那是来年全部的希望。

一群穿着破旧棉袄、面带菜色与愤怒的农民,在一个须发花白、拄着拐杖的老者带领下,冲破了外围士兵的阻拦,哭喊着涌到了焚化场边缘。

“不能烧了啊!官爷!不能在这里烧啊!”那老者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用嘶哑的嗓音哭嚎道,“这烟!这灰!落下来,地就毁了!明年麦子还怎么长?!我们一村老小,就指望这点田活命啊!”

“是啊!打仗是你们的事!凭什么毁了我们的田!”

“我们的祖坟也在这附近!惊了祖先之灵,谁担待得起!”

“求青天大老爷开恩!换个地方吧!”

农民们情绪激动,跪倒一片,哭声、哀求声、愤懑的指责声混杂在一起,与焚化场的肃杀气氛形成了尖锐的对比。

负责维持秩序的校尉面露难色,试图解释:“老乡们,这是军令!也是为了防止瘟疫!战后抚恤会有……”

“抚恤?那点粮食够吃几天?地毁了,可是几代人的事啊!”老者捶打着地面,悲愤欲绝。

场面一时有些失控。士兵们手持长矛,阻拦着情绪激动的农民,双方推搡之间,冲突一触即发。

崔锦书眉头紧蹙,快步走了过来。她理解这些农民的苦衷,战争带来的创伤,不仅仅在战场,更深刻地烙印在这些无辜的百姓身上。但焚化之事,关乎数万将士的尊严与全城的安危,绝不能因噎废食。

“诸位乡亲,请听我一言。”她摘下布巾,露出苍白却沉静的面容,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在此焚化,实属无奈。但请放心,朝廷绝不会坐视百姓困苦。战后,凡受影响的田地,必将优先赈济,减免赋税……”

她的话尚未说完,一个冰冷彻骨的声音自身后响起,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阻挠军务,冲击焚场,按律,当如何?”

李承民不知何时已驱轮椅而至。玄甲未卸,墨氅染尘,面色冷硬如万年寒冰,周身散发着刚从尸山血海中走出的、令人胆寒的煞气。他目光如刀,扫过跪地的农民,最后定格在那名为首的老者身上。

那老者接触到他的目光,浑身一颤,如同被冰水浇头,瞬间噤声,只剩下本能的恐惧。

校尉冷汗涔涔,单膝跪地:“回……回王爷!按律……当……当斩!”

一个“斩”字,如同惊雷,炸得所有农民面无人色,瑟瑟发抖,连哭都不敢哭了。

李承民眼神没有丝毫波动,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拖下去。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冷酷的命令,不带一丝转圜余地。在他看来,战时军法如山,任何阻碍,都必须以铁血手段清除。仁慈,只会导致更大的混乱与牺牲。

“是!”侍卫如狼似虎,上前就要拿人。

“且慢!”

崔锦书猛地踏前一步,竟直接挡在了那吓得瘫软的老者身前!她抬头,迎上李承民冰冷的目光,眼神中没有畏惧,只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坚持。

“王爷!法理不外乎人情!”她声音清亮,掷地有声,“他们并非敌人,只是护田心切的百姓!焚场选址,确有考虑不周之处!岂能因护国之举,反伤护国之民?!”

她手腕一翻,竟将一直握在手中的、代表她“匠侯”身份、可调动部分资源的玄铁令牌,重重拍在旁边一辆运送柴火的板车上!发出“砰”的一声闷响!

“若因军务而枉杀无辜,这令牌,不要也罢!这焚场,臣妾亦不再主持!”她语气决绝,寸步不让!

全场死寂!所有人都惊呆了!王妃竟敢当面顶撞王爷!甚至以辞任相胁!

李承民的目光骤然变得锐利无比,如同实质的冰锥,刺向崔锦书!空气仿佛瞬间冻结!周围的将领士兵无不屏息垂首,冷汗直流!

两人目光在空中激烈碰撞!一个冰冷如铁,法不容情;一个坚毅如石,心系民生。

良久,李承民嘴角缓缓勾起一丝极淡、却冰冷刺骨的弧度:“匠侯……是在教本王如何治军理政?”

压力如同山岳般压下!

崔锦书脊背挺得笔直,毫不退缩:“臣妾不敢!臣妾只是认为,埋骨之处,未必只能是荒冢!若能妥善处置,亦可孕育新生!”

她转身,指向那片被农民担忧的麦田,又指向焚化场:“王爷请看!骨灰富含磷钾,乃是极好的肥料!若将焚化后的骨灰,深埋于休耕的田地下层,其上再轮种牧草固氮肥田,三年之后,此地必成沃土!远胜寻常!”

她目光灼灼,带着一种技术者的笃定与创造者的激情:“届时,麦浪翻滚,岂不正是告慰英灵最好的方式?何必非要让将士之血,浇灌出百姓之怨?”

“插柳为碑,柳绿之处,便是魂归之所!这,难道不比冰冷的石碑,更能让亡魂安息,让生者慰藉吗?!”

她的话语,如同惊涛骇浪,冲击着每个人的心灵!将死亡与新生,战争与和平,如此尖锐又如此自然地联系在了一起!

李承民深深地看着她,看着她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光芒,看着她因激动而微微泛红的脸颊。他眼底翻涌着极其复杂的情绪,有怒意,有审视,有探究,更有一种……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被某种力量撼动的微澜。

周围的农民也听呆了,茫然地看着这位看似柔弱、却语出惊人的王妃。

死一般的寂静持续着。

终于,李承民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冰冷,却似乎少了一丝杀意:“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崔锦书心中微松,知道他已经动摇了。她迅速道:“请王爷下令:一,焚化照常,但需深挖坑道,确保骨灰深埋,不影响表层耕作;二,划出受影响田地,登记造册,未来三年免其赋税,并由官府提供牧草种子,指导轮作;三,沿焚场及周边,广植柳树,既固水土,亦为碑林!”

李承民沉默片刻,目光扫过那些依旧惶恐不安的农民,又落回崔锦书坚毅的脸上。

“准。”一个字,从他唇间吐出,重若千钧。

他转向那校尉,声音恢复了惯常的冷硬,却不再提斩首之事:“按王妃所言办理。若有再敢冲击军务者,严惩不贷!但抚恤与补偿,亦需即刻落实,不得有误!”

“遵命!”校尉如蒙大赦,连忙领命。

农民们愣了片刻,随即爆发出劫后余生般的感激涕零,纷纷磕头:“谢王爷!谢王妃娘娘!青天大老爷啊!”

一场流血的冲突,就这样被化解于无形。

李承民不再多看,驱动轮椅,转身离去。在经过崔锦书身边时,他目光极快地掠过她拍在车板上的那枚令牌,眼底深处,闪过一丝极难察觉的、意味不明的光。

崔锦书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弯腰拾起令牌,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她看着李承民离去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她知道,自己今日的举动,无疑是在挑战他的权威。但他……竟然让步了。

她转身,继续指挥焚化事宜,只是心中,却仿佛有什么东西,悄然发生了变化。

数日后,焚化工作接近尾声。巨大的深坑被挖掘出来,骨灰混合着石灰与泥土,被层层掩埋、夯实。一车车从附近苗圃运来的柳树苗,被精心地栽种在焚场周围与新规划的“军田”边界。

崔锦书亲自挑选了一株最为茁壮的柳枝,插在了焚场中央最高处。

寒风中,光秃秃的柳枝轻轻摇曳,显得脆弱而又顽强。

她站在那里,望着这片即将被新土覆盖、来年将长出青草的土地,心中默默道:

“待柳绿时,愿诸君安息。”

风过原野,卷起烟尘,仿佛带来了远方亡魂的低语。

埋骨听风,血沃春苗。

战争的创伤,或许能以另一种方式,被大地和时间慢慢抚平。

而权力与人性,铁血与温情,也在这片浸透鲜血的土地上,进行着一场无声而深刻的博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