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社会万象 > 第12章 南极篇

社会万象 第12章 南极篇

作者:叶枫FiyHqy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2 19:23:24

南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2亿多年前,当时地球上的陆地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劳亚古陆盘踞北半球,而今天的南极、非洲、南美、印度等地则连成一片,共同构成了南方大陆——冈瓦纳古陆(Gondwana)。

冈瓦纳古陆的分裂

大约1亿多年前,冈瓦纳古陆开始分裂,非洲、澳大利亚等陆块纷纷向北漂移,印度次大陆更是如箭离弦般向欧亚大陆飞速撞去。只有南极陆块孤零零地留在极地。

德雷克海峡的形成

到了3400万年前,南美洲与南极陆块的最后连接被板块运动的洪荒之力无情切断。海水喷涌而入,形成了宽达900千米的德雷克海峡(drake passage)。两个大陆隔海峡相望,努力勾连的“手指”依依不舍。

南极大陆的诞生

随着德雷克海峡的形成,一个以南极点为中心四面环海、孤立于其他大陆的南极大陆诞生了。它面积高达1400万平方千米,比中国的陆地面积还大46%。

气候的变化

大陆四周没有其他陆地、山岳的阻隔,海面上无遮无拦,“风”率先降临,它自西向东环绕南极一周,风力时常高达7级以上,人称咆哮西风带(Roaring Fifties\/Screaming Sixties)。强风吹动海面,形成海浪,海浪又带动深层海水形成更强大的洋流,洋流环绕南极同样无遮无拦,流速越来越快,规模也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了一个宽600-2000千米,深达2-4千米的超级洋流——南极绕极流(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洋流系统,流量超过全球所有河流总径流量的100倍。

气候的恶化

“风流双煞”形成了两大屏障,将整个南极包裹起来,来自北方的暖流难以进入,内部的寒流亦难外散,内外热量交换受阻,南极大陆几乎被“封印”其中。这导致原本生活在南极大陆上的生命面临末日,首先是寒冷,与没有被“封印”的北极相比,无论最低温还是年平均气温,南极都要冷20度左右,2013年记录的最低温甚至达到-93.2°c,为地球之“冷极”。

冰雪覆盖

至冷之中,冰雪纷纷飘落,高山上发育出巨大的冰川,将南极的山峰切割得尖削凌厉。当冰雪堆积超过千万年,南极98%的陆地都被巨大的冰川所笼罩,称为冰盖(Ice Sheet)。

以上就是南极的起源,从冈瓦纳古陆的分裂到南极大陆的形成,再到气候的恶化和冰雪的覆盖,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在南极建立科考站的国家有30个,其中包括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智利、中国、捷克、厄瓜多尔、芬兰、法国、意大利、德国、印度、日本、荷兰、新西兰、挪威、秘鲁、波兰、白俄罗斯、韩国、俄罗斯、南非、西班牙、瑞典、乌克兰、英国、美国、乌拉圭、巴基斯坦、罗马尼亚等。

以下是部分国家在南极建立科考站的时间信息:

1.1904年,阿根廷在南极建立了奥尔卡达斯站

2.1947年,智利建立了阿土洛普拉特舰长站

3.1948年,智利建立了贝纳尔多·奥伊金斯将军站

4.1954年,澳大利亚建立了莫森站

5.1956年,法国建立了迪蒙·迪维尔站

6.1956年,苏联建立了米尔尼站,后来归属俄罗斯

7.1957年,日本建立了昭和站

8.1957年,美国建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站

9.1968年,美国建立了麦克默多站

10.1981年,德国建立了格奥尔格·冯·诺伊迈尔站

11.1983年,中国加入了《国际南极条约》

12.1984年,印度在南极建立了达克辛-甘戈特里站

13.1985年,中国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

14.1989年,中国建立了中山站

15.1990年,挪威建立了特诺尔站

16.1991年,巴基斯坦建立了真纳站

17.1992年,德国建立了诺伊迈尔2号站

18.1993年,挪威建立了托尔站

19.1994年,智利建立了胡里奥·埃斯库德洛教授站

20.1995年,日本建立了富士冰穹站

21.1996年,乌克兰建立了沃拉德斯基站

22.1997年,乌拉圭建立了鲁佩尔托·艾丽切尼贝尔蒂站

23.1998年,俄罗斯建立了新拉扎列夫站

24.1999年,法国和意大利联合建立了康宏站

25.2001年,德国建立了科嫩站

26.2005年,智利建立了胡里奥·埃斯库德洛教授站

27.2009年,中国建立了昆仑站

28.2012年,印度建立了巴拉提站

29.2014年,中国建立了泰山站

30.2014年,韩国建立了张保皋站

31.2018年,中国建立了罗斯海新站

南极和北极在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生态系统、人类活动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以下是详细的对比:

| 对比维度 | 南极 | 北极 |

|--|--|--|

| 地理位置 | 位于地球最南端,属于南极洲,是七大洲之一,周围被海洋环绕,处于南极圈内 | 位于地球最北端,主要由北冰洋构成,周围是陆地,在北极圈内 |

| 温度 | 气温较低,常年在-80c至-60c之间,由于陆地面积广阔 | 温度相对较高,通常在-30c至-50c之间,因为大范围为海洋 |

| 气候 | 气候非常极端,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冰盖 | 气候相对温和一些,尽管气温低,但冰层较薄,海洋的作用使得气温有所升高 |

| 生态系统 | 几乎完全由冰层覆盖,只有少数动物能够生存,如企鹅、海豹和海鸟等 | 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北极熊、海豹、海鸟和各种鱼类等 |

| 人类活动 | 仅有少数科研站和探险活动,由于极端的气候和地形 | 吸引了更多的商业和探险活动,因为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相对温和的气候 |

| 地理特征 | 是一块大陆,冰盖下方有陆地,冰盖平均厚度在2000~2500米 | 属于深海,上面是一个巨大的厚冰盖 |

| 代表性动物 | 企鹅、鲸、磷虾等 | 北极熊、苔藓驯鹿等 |

| 极夜时间 | 4月到11月 | 11月到次年4月 |

| 国家归属 | 没有国家归属 | 有挪威、丹麦、加拿大、美国、俄罗斯、芬兰、冰岛、瑞典等8个国家的领土伸入其境内 |

| 人口 | 没有常住居民,只有科考队长期驻扎 | 有大约400万居民,其中包括18万左右的土着居民 |

| 海冰特征 | 海冰比北极更自由地移动,平均厚度为1.6米,几乎所有冬天形成的海冰都会在夏天融化 | 海冰相对而言比南极地区的海冰流动性要小,厚度约为2米至3米,在某些地方约为4米至5米 |

| 气候带 | 包括陆缘冰区的气候带、沿岸气候和内陆地区的气候 | 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暂凉爽,部分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 |

| 气候变化 | 南极气温相较于气候平均变化不大,但南极半岛仍以远超全球平均的速度在增暖 | 近40多年来,北极升温速率为全球同期的3.7倍;2022年,北极整体平均气温比较常年偏高1.10c |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南极和北极在多个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南极更冷、更干燥,生态系统相对单一,而北极则相对温和,生态多样性更丰富。这些差异不仅影响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也对人类的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南极圈主要指的是南纬60度以南的区域,这个区域由南极洲的陆地和冰架构成。根据《南极条约》,这一地区被定义为和平与科学保护区,各国可以在该区域内进行科学研究和非军事性质的活动。

围绕南极洲的国家主要有以下几类:

1.隔海相望的国家:这些国家虽然不直接与南极洲接壤,但它们的海域与南极洲相邻。包括阿根廷、智利和澳大利亚。

2.有科研存在的国家:许多国家在南极洲设立了科学研究站,进行气候、地质、生物等多方面的研究。例如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和韩国。

3.参与南极条约的国家:全球有多个国家参与了《南极条约》,这些国家虽然不一定在南极洲有直接的存在,但它们通过条约参与南极事务的管理和决策。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印度和巴西。

需要注意的是,南极洲本身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而是全球共同的自然资源。《南极条约》旨在保护南极环境,并促进国际合作与科学研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