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我和IT博士的探灵日记 > 第三十一章 副厂长的青睐与突如其来的考察任务

自从我(再次)挽救了厂里的重大财产损失(可能还包括几个老师傅的性命)后,我在机械厂的地位可谓是水涨船高,直接跃升为陈副总工眼前的头号红人。

陈总工现在见了我,那脸笑得跟朵盛开的菊花似的,每一条皱纹都洋溢着“捡到宝了”的喜悦。他不仅把我转正提干一条龙服务办好,还开始把我带在身边,参加一些稍微有点级别的技术讨论会。

会上,那些工程师、老师傅们唾沫横飞地争论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时,陈总工就会时不时cue我一下:“小沈啊,你对这个怎么看?有没有什么…嗯…直觉?”

我就在两位博士的疯狂提示下,故作深沉地沉吟片刻,然后抛出一些一针见血但听起来又有点玄乎的建议。比如:

“王工,您这个切削速度再降百分之五试试?我听着这材料哭得有点惨。”

“李工,冷却液浓度是不是有点高?工件都哆嗦了。”

“张工,这两个零件…八字不合,放一起肯定打架,得换个媒人…啊不是,换个连接件。”

一开始大家还将信将疑,但几次实践下来,发现按我这“玄学”调整后,效果往往出奇的好!于是,“沈工”的名声越来越响,甚至带上了点“神秘色彩”。有人私下传我得了什么高人指点,或者祖传的手艺。

对此,我一概以“天赋异禀,耳朵好使”搪塞过去。深藏功与名,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

工资涨了,地位稳了,小红的零食危机也靠雷击木解决了(那木头能量真足,小红吸了之后整个人…整个鬼都容光焕发),我的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美滋滋。每天上班“听听”机器,下班带着小红溜达(别人看不见),偶尔还能去国营饭店改善伙食。

然而,好景不长。一个突如其来的任务,打破了我悠闲的(伪)技术员生活。

这天,陈总工把我叫到办公室,脸色异常严肃。

“小沈啊,有个紧急任务。”他递给我一份文件,“部里下了通知,要组织一个专家小组,去邻省的735厂考察学习他们新引进的德国生产线。厂里决定,派你和我一起去。”

我接过文件一看,头皮有点发麻。735厂?德国生产线?这听起来就很高大上,完全超出了我(和两位博士)的舒适区啊!我连那生产线长啥样都不知道,怎么“听”?

“陈厂长,这…这我行吗?我都没见过外国机器…”我试图挣扎一下。

“哎!要的就是你这股灵气!”陈总工一拍大腿,“那些外国机器是好,但娇气得很,动不动就闹毛病,他们自己的工程师都经常抓瞎。你耳朵灵,感觉准,说不定能发现一些他们发现不了的问题!这可是学习的好机会,也是为我们厂将来引进设备做准备!”

我心里疯狂呼叫外援:“古老头!罗冰块!德国生产线!搞不搞得定?”

【数据库中存在部分80年代德国工业设备资料,但不完整。需要现场扫描分析。】罗一鸣迅速回应,语气带着一丝…兴奋?

【德国货?嘿嘿,正好看看他们这年代水平咋样!佐佐别怕,有我们呢!大不了现场编…啊不是,现场分析!】古博士永远那么乐观。

看来是躲不过了。我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是!陈厂长,我一定好好学习!”

“好!”陈总工很满意,“回去准备一下,明天一早就出发!坐火车去,得两天呢。”

出发前夜,我在宿舍里有点焦躁地收拾行李。主要是担心露馅。万一那德国机器太先进,两位博士也搞不定怎么办?

小红飘在我旁边,感受到我的不安,传递过来安慰的情绪,还试图帮我叠衣服(虽然她的手直接穿过去了)。

“没事,小红,”我摸摸她的…空气,“姐带你去见见世面,看看外国机器长啥样。”

第二天,我和陈总工,还有厂里另一个负责翻译的张工程师(大学毕业,会点德语),一起登上了南下的绿皮火车。

火车哐哧哐哧,烟雾缭绕,人声嘈杂。陈总工和张工在讨论着技术问题,我则靠着车窗,看着外面飞速掠过的农田,心里七上八下。

【佐佐,放松。】罗一鸣的声音响起,【根据现有资料,那条生产线应是基于70年代末技术,并非不可理解。届时我会进行全方位扫描建模。】

【就是!就当公费旅游了!听说那边小吃不错!】古博士已经开始规划美食地图了。

经过两天漫长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735厂。

735厂果然气派,厂房崭新,那条德国生产线更是看得人眼花缭乱。巨大的机械臂、精密的传送带、复杂的控制柜…充满了工业美感,也散发着“我很贵别碰我”的高冷气息。

对方厂子的工程师带着我们参观,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骄傲,介绍着这台设备多么先进,效率多么高。

陈总工和张工听得连连点头,一脸羡慕。

而我,则悄悄让两位博士开始了工作。

【开始扫描…结构解析中…控制系统分析…】

【啧啧,这设计…有点意思,但也不是没毛病…你看这个液压缓冲,明显冗余过度了…】

参观到一半,经过一台正在运行的精密铣床时,我突然停下了脚步,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那机器运行得很平稳,噪音也在正常范围内。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它发出的某种高频声音有点…刺耳,让我隐藏在头发下的猫耳朵有点不舒服。

带队的工程师见我不走了,好奇地问:“沈工,有什么问题吗?”

陈总工也看向我,眼神里带着询问。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指着那台铣床说:“这台机器…主轴后面的那个辅助冷却风扇,轴承是不是有点问题了?听起来…声音不太对。”

那德国工程师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不可能!沈工。这是我们最新的设备,每天都有专人保养。而且,根本没什么异常声音啊。”

陈总工和张工也侧耳听了听,纷纷表示没听出什么。

德国工程师为了证明,甚至拿来听诊器一样的设备贴在机器上听了听,然后肯定地说:“一切正常。”

我顿时有点尴尬,难道是我感觉错了?还是中外机器叫声不一样?

【扫描确认:辅助冷却风扇轴承内部出现早期疲劳裂纹,目前人耳无法分辨,但高频震动异常。预计持续运行120小时后会出现明显噪音,200小时内可能卡死导致冷却失效,进而影响主轴精度。】罗一鸣给出了肯定答案。

我心里有底了,但看着对方自信的表情,也不好再坚持,只好说:“可能是我听错了,再观察观察吧。”

对方工程师笑了笑,没当回事,继续带队参观。

然而,三天后的中午,我们正在食堂吃饭,突然一个735厂的工程师慌慌张张地跑来找我们带队的那位德国专家(厂里请的外援),叽里呱啦一阵德语。

那位德国专家脸色一变,丢下餐盘就往外跑。

我们好奇地跟过去一看——正是那天那台精密铣床!此刻它发出了巨大的、不正常的轰鸣声,已经紧急停机了。拆开一看,果然是那个辅助冷却风扇的轴承碎了!因为冷却中断,主轴温度过高,精度也受到了影响!

所有人都傻眼了。

那位德国专家看着碎掉的轴承,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后猛地转过头,目光灼灼地看向我,用生硬的中文问:“沈…工?你三天前,是怎么知道的?”

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

陈总工激动得脸都红了。

我淡定地捋了捋并不存在的胡须(假装高深),微微一笑:“没什么,就是耳朵比较好使而已。”

深藏功与名。

姐的“人形故障检测仪”人设,算是彻底立住了,还走出了厂门,冲向了世界!

(第三十一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