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万物药用集 > 第7章 牛黄

万物药用集 第7章 牛黄

作者:天生的吃货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1 04:35:14

牛黄的别名有犀黄、丑宝、西黄、各一旺(蒙语名)、乌金黄、果黄、丑黄、天然牛黄、人工牛黄等。

功效作用

1.清热解毒:可用于治疗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病症,像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牛黄清火丸等中成药都有此功效,对风热头痛、目赤效果较好,还兼有清热凉血作用,适用于血热型患者。

2.镇惊开窍:能治疗高热惊厥、神昏谵语等症状,对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等疾病引起的相关病症有一定疗效,如安宫牛黄丸可用于热入心包、神昏窍闭之危症的抢救,对脑炎、脑出血、脑缺血后损伤等脑病及所致的高热昏迷有独特疗效。

3.化痰定惊:人工牛黄具有化痰定惊的功效,可用于痰热谵妄等情况。

4.其他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牛黄还具有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氧化、抑制肿瘤生长、抗心肌损伤、降压、利胆、保肝、助脂肪消化、使胰酵素活化等作用,对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多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牛黄降压丸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牛黄解毒片对口腔溃疡、牙龈炎等有治疗效果,牛黄蛇胆川贝液可用于治疗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

禁忌

1.孕妇禁用:人工牛黄明确孕妇禁用,天然牛黄一般也不建议孕妇使用,因为其性寒凉,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2.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牛黄解毒丸、牛黄清火丸等含有矿物药雄黄,雄黄有毒性,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可能会加重肝肾负担,故应慎用,且不宜长期服用。

3.脾胃虚寒者慎用:牛黄性寒凉,脾胃虚寒者服用后可能会加重脾胃的不适,如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4.不宜长期服用:所有含牛黄的品种均药性苦寒,且含有大黄、番泻叶等蒽醌类泻药,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脾胃虚弱、腹泻等不良反应,也可能会对肝肾等器官造成损伤。

中医药理

1.传统医学理论:牛黄味苦,性凉,归心、肝经。其清热解毒的功效,是因为其性寒凉,能清热泻火,去除体内的热毒;镇惊开窍的作用,则是因为其归心经,可安定心神,对于热邪扰心、痰热蒙蔽心窍等引起的惊厥、神昏等症状有治疗作用。

2.现代医学研究:牛黄中含有胆红素类、胆汁酸类、氨基酸类、无机元素类等多种成分,其药理作用广泛。如牛黄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中的某些成分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有关;其抗氧化作用,可能与其中的抗氧化物质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损伤有关;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等机制有关。

《牛黄的食用方法》

安宫牛黄丸

1.口服:一般可以用手掰成小块,然后用温水送服,也可以咀嚼后服用。

2.舌下含服:对于中风昏迷的患者,可以将药丸和表面的金箔一起研碎,用少量温水融化开,然后将浸了药糊的药棉置于患者舌下,达到舌下含服的效果。

牛黄解毒片

1.口服:小片每日不得超过9片,大片不得超过6片,一般早晚饭后服用,用温水送服。

2.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鱼腥食物,戒烟酒,避免与西药同服,有可能减低药效。

其他牛黄制品

1.遵医嘱服用:其他含有牛黄的中成药,如牛黄消炎丸、六神丸、至宝丹、梅花点舌丹等,也需要遵照医生药师的指导使用,根据具体病情和体质来确定服用方法和剂量。

需要注意的是,牛黄制品多为处方药,使用前一定要咨询中医医师或中药药师,在临床医师准确辨证的情况下针对具体证型应用,不可擅自服用或超量、长期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或健康隐患。

《牛黄的丹方》

牛黄丹

1.出处:《医学入门》卷八。

2.组成:牛黄1钱,生大黄5钱,寒水石5钱,升麻5钱,粉霜5分,朱砂5分。

3.主治:痘出大便不通,疮中脓水不干。

4.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黍米大。每服10丸,人参或紫草薄荷煎汤送下。

安宫牛黄丸

1.出处:清代吴鞠通所着的《温病条辨》。

2.组成:牛黄、麝香、郁金、犀角、黄连、朱砂、冰片、珍珠、山栀、雄黄、黄芩等。

3.功效:清热开窍、豁痰解毒。

4.主治:热邪内陷心包或痰热壅闭心窍证所致的中风昏迷、小儿惊厥等。

紫雪丹

1.出处:一说出自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说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三说为苏恭方,录自《外台秘要》。

2.组成:黄金、寒水石、石膏、磁石、滑石、玄参、羚羊角、犀角、升麻、沉香、丁香、青木香、炙甘草、硝石、麝香、朱砂。

3.功效:清热开窍、镇惊熄风。

4.主治:高热惊厥、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精神分裂症、病毒性脑炎、重症肺炎、急性扁桃体炎、麻疹、斑疹伤寒、猩红热、白喉等发热性、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至宝丹

1.出处:由宋代医生郑感所传,由沈括编入《灵苑方》一书,后见于《苏沈良方》和《幼幼新书》。

2.组成:犀角、牛黄、玳瑁、麝香、安息香、朱砂、琥珀、冰片、金箔、银箔。

3.功效:清热开窍、化浊解毒。

4.主治:中暑、中风、热病神昏、小儿惊风,以及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血管意外、肝昏迷、癫痫等。

牛黄清心丸

1.出处: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组成:牛黄、犀角、羚羊角、麝香、冰片、朱砂、雄黄等29味名贵中药。

3.功效:清心化痰,镇惊祛风。

4.主治:风痰阻窍所致的中风、惊风抽搐、癫痫、痰涎壅盛、神志混乱等症状。

万氏牛黄清心丸

1.出处:明代,名医万全所着的《痘疹世医心法》。

2.组成:牛黄、朱砂、黄连、栀子、郁金、黄芩六味药。

3.功效:清热解毒,镇惊安神。

4.主治:热入心包、热盛动风证,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及小儿高热惊厥。

牛黄抱龙丸

1.出处:《医学入门》。

2.组成:常用治小儿急惊风,壮热神昏,惊厥抽搐,每与胆南星、朱砂、天竺黄等同用。

3.功效:治疗痰蒙清窍之癫痫发作,症见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搐者,可与全蝎、钩藤、胆南星等配伍,以加强豁痰息风、开窍醒神之功。

犀黄丸

1.出处:《外科全生集》。

2.组成:配犀角、麝香、**、没药,研末,以黄米饭捣烂为丸,晒干(忌火烘)。

3.功效:陈酒送下三钱,治乳岩(乳癌),横痃,瘰疬,痰核,流注,肺痈,小肠痈。

牛黄解毒丸

1.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2010年版。

2.组成:与黄芩、冰片、大黄等同用。

3.功效:性凉,为清热解毒之良药,用治火热内盛之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珠黄散

1.出处:《绛囊撮要》。

2.组成:与珍珠为末吹喉。

3.功效:用治咽喉肿痛,溃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