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夏夜晚风和你 > 第72章

夏夜晚风和你 第72章

作者:普通的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1 03:02:56

第七十二章德国工坊传技艺电影剧本融匠心

德国柏林的初秋带着微凉的风,阳光透过工坊的落地窗,在木质操作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李爷爷刚把带来的竹篾整齐码放在架子上,就听见门口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爱丽丝带着二十多个欧洲孩子涌了进来,他们手里捧着笔记本和相机,眼睛里满是期待,有的孩子还举着从中国买的竹编小篮子,兴奋地向李爷爷展示。

“李爷爷!我们等您好久啦!”爱丽丝快步走上前,帮李爷爷接过装着劈竹刀的布包,布包上绣着的中国结在阳光下格外鲜艳。“这些孩子都是德国、法国、意大利的非遗爱好者,有的还跟着数据库学过简单的竹编,今天特意来跟您学编‘世界之窗’挂饰。”

李爷爷笑着点头,从竹篾堆里选出几根粗细均匀的浅黄竹篾,放在操作台上:“编挂饰要先学‘基础经纬法’,大家看仔细了——这根横放的是‘经篾’,竖放的是‘纬篾’,纬篾要从经篾的缝隙里穿过去,一上一下,像给竹篾‘搭小桥’。”他边说边演示,手指灵活地翻动竹篾,原本散乱的竹条很快就有了规整的纹路。

孩子们围在操作台旁,屏住呼吸盯着李爷爷的手,有的还拿出手机录视频,生怕错过一个细节。来自意大利的男孩卢卡学得最认真,他模仿着李爷爷的动作,小心翼翼地将纬篾穿过经篾,可刚穿到第三根,竹篾就“啪”地断了。卢卡皱着眉,有点沮丧地说:“竹篾好脆啊,怎么才能不折断呢?”

李爷爷走过去,拿起一根新的竹篾递给卢卡,指着竹篾的纹路说:“穿篾的时候要顺着竹纤维的方向,力度轻一点,像摸小猫的毛一样。你看,这根竹篾的纤维是斜着的,你刚才用力太猛,还逆着纹路穿,肯定会断。”他握着卢卡的手,手把手教他调整力度和角度,当纬篾顺利穿过最后一根经篾时,卢卡眼睛一亮,兴奋地欢呼起来:“成功啦!我终于学会‘搭小桥’啦!”

工坊里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李爷爷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都配了一位懂中德双语的志愿者,方便沟通。有的孩子专注于练习基础技法,竹篾在指尖翻飞,偶尔断了也不气馁,立刻拿起新的竹篾重新尝试;有的孩子则发挥创意,在基础纹路里加入自己国家的元素——法国女孩艾米丽把薰衣草梗剪成小段,编进竹篾里,让挂饰带着淡淡的薰衣草香;德国男孩汤姆则用竹篾编出了小啤酒杯的图案,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下午,张师傅带着陶艺工具来到工坊,刚把陶轮安装好,就被孩子们围了个水泄不通。“张师傅!我能试试拉坯吗?”来自荷兰的女孩莉莉举着小手,眼神里满是渴望。张师傅笑着点头,帮莉莉系上围裙,调整好陶轮的高度:“拉坯要先把黏土‘扶正’,双手放在黏土两侧,轻轻往上推,让黏土变成‘小柱子’。”

莉莉坐在陶轮前,双手按住黏土,随着陶轮缓缓转动,她慢慢往上推,可黏土却歪歪扭扭地往一边倒。张师傅蹲在旁边,轻声指导:“左手要稳住黏土的左侧,右手稍微用力,推的时候保持双手平衡,就像抱着一只小猫,不能让它歪倒。”莉莉按照张师傅的方法调整姿势,果然,黏土渐渐变得笔直,还慢慢拉出了一个小小的杯口。“我做出杯子啦!”莉莉高兴得跳了起来,周围的孩子都凑过来看,纷纷举手想要尝试。

工坊里的时光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傍晚。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有的是编了一半的“世界之窗”挂饰,有的是歪歪扭扭的陶艺杯,还有的是融合了各国元素的创意竹编——围在李爷爷和张师傅身边,依依不舍地合影留念。艾米丽把自己编的薰衣草竹编挂饰送给李爷爷:“李爷爷,这个送给您,谢谢您教我们中国竹编,我以后要跟着数据库继续学,编一个大大的竹编挂毯,挂在我家客厅里!”

李爷爷接过挂饰,心里暖暖的:“好孩子,只要你们喜欢中国非遗,爷爷以后还来教你们。”他从包里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竹编书签,分给每个孩子,书签上编着不同的中国传统图案——龙、凤、牡丹,“这是爷爷给你们的礼物,希望你们能记住,不管在哪个国家,手艺都是连接我们的桥梁。”

与此同时,远在上海的联盟小院里,沈星辞正和美国动画公司的编剧彼得视频连线,讨论《非遗小使者》电影剧本的修改细节。电脑屏幕上,剧本的文档正逐页滚动,彼得指着“竹编工坊奇遇记”的章节说:“我们想在这个情节里,加入更多中国竹编的文化元素,比如让主角发现竹编挂饰里藏着的古诗,通过古诗了解竹编的历史。”

沈星辞点点头,打开数据库里的“竹编文化背景”板块,指着其中一段介绍说:“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竹编的诗句,比如唐代诗人王维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里面提到的竹篮就是竹编的一种。我们可以让主角在编挂饰时,发现竹篾的纹路正好组成了诗句里的字,这样既有趣,又能让观众了解竹编与中国文化的联系。”

彼得眼睛一亮,立刻在剧本上做标注:“这个想法太棒了!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个情节,让主角用竹编手艺帮助外国小伙伴解决难题——比如外国小伙伴的玩具坏了,主角用竹篾编了一个零件,把玩具修好,体现非遗手艺的实用性。”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竹编情节聊到陶艺场景,又从土布织造聊到跨国合作的细节。沈星辞拿出孩子们之前整理的“非遗融合案例”,给彼得看丫丫和佐藤美穗合作的“三国纹样”陶盘、阿木和马可合作的金属丝竹编作品:“这些真实的案例可以融入剧本,让故事更生动。比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跨国非遗共创’的情节,主角和外国小伙伴一起,用中国竹编、日本清水烧、意大利金属丝工艺,共同制作一件作品,体现‘非遗无国界’的理念。”

彼得连连赞同,还提议邀请小院的孩子们参与剧本创作:“孩子们的想法更有童趣,比如他们可以设计主角的非遗工具——一个会说话的竹编小篮子,或者一个能显示陶艺技法的魔法陶轮,让电影更受小朋友喜欢。”

沈星辞立刻把这个提议告诉了小院的孩子们。丫丫第一个举手:“我想让主角的陶轮有‘纠错功能’,当主角拉坯的手法错了,陶轮就会轻轻震动,还会用可爱的声音提醒‘要保持双手平衡哦’!”阿木则说:“我想让竹编小篮子能变出不同颜色的竹篾,这样主角就能编出五颜六色的挂饰,吸引更多外国小伙伴喜欢竹编!”小雨也补充道:“还可以让小篮子里藏着世界各地的非遗故事,主角遇到难题时,小篮子就会讲一个故事,给主角启发!”

孩子们的创意让彼得惊喜不已,他立刻把这些想法写进剧本大纲,还决定下个月来小院实地采风:“我要和孩子们一起编竹编、做陶艺,亲身体验非遗手艺,这样才能写出更真实的情节。”

德国工坊的活动还在继续。第二天,李爷爷和张师傅带着孩子们走进柏林的一所小学,举办了一场“中国非遗进校园”活动。李爷爷在学校的礼堂里,用简单的德语和生动的演示,给全校师生介绍中国竹编的历史:“中国竹编有几千年的历史,古代的人们用竹编做篮子、做帽子、做家具,现在我们还能用竹编做艺术品,甚至和其他国家的手艺结合,创造出新的作品。”他边说边拿出孩子们昨天编的薰衣草竹编挂饰、啤酒杯图案竹编,引得台下阵阵掌声。

张师傅则在学校的手工教室,教孩子们做简单的陶艺品——小茶杯。他把黏土分给每个孩子,耐心地指导他们揉土、塑形:“揉土要像揉面团一样,把黏土里的空气都揉出来,这样做出来的茶杯才不会裂。”孩子们学得不亦乐乎,有的孩子还在茶杯上画了中国龙、德国国旗的图案,用陶艺表达对两国文化的喜爱。

活动结束时,学校校长握着李爷爷的手,激动地说:“太感谢你们了!中国非遗太神奇了,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手艺,还让他们了解了中国文化。我们希望以后能和联盟小院长期合作,每年都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更多孩子爱上中国非遗。”

李爷爷笑着答应:“我们也希望能和更多国家的学校合作,让中国非遗走进更多课堂,让全世界的孩子都能感受非遗的魅力。”

回到柏林的工坊,李爷爷和张师傅收到了一个惊喜——上海联盟小院寄来了“全球非遗手艺数据库”的最新升级版本,其中专门增加了“德国工坊专区”,里面收录了孩子们学习竹编、陶艺的视频,还有李爷爷讲解的竹编技法、张师傅演示的陶艺步骤。“以后就算我们回国了,德国的孩子们也能跟着数据库继续学习!”张师傅高兴地说,立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爱丽丝和孩子们。

爱丽丝看着数据库里的视频,感动地说:“这个数据库就像一座‘不关门的非遗学校’,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能跟着中国手艺人学手艺。我要把这个专区分享给欧洲的所有非遗机构,让更多人了解中国非遗,爱上中国非遗。”

时间过得飞快,李爷爷和张师傅在德国的工坊活动即将结束。临别前,爱丽丝和孩子们为他们举办了一场小型的“非遗成果展”——工坊的墙上挂满了孩子们这几天编的竹编作品,操作台上摆着他们做的陶艺品,每一件作品都融入了中国非遗技法和欧洲文化元素,像一座连接中西方的“手艺彩虹桥”。

“李爷爷、张师傅,谢谢你们带来这么棒的中国非遗!”卢卡拿着自己编的“世界之窗”挂饰,眼眶有点红,“我以后一定要去中国联盟小院,跟你们学更多手艺!”

李爷爷摸了摸卢卡的头,笑着说:“爷爷在小院等你,到时候爷爷教你编更复杂的竹编,张师傅教你做更漂亮的陶艺。”

踏上回国的飞机时,李爷爷和张师傅手里捧着孩子们送的礼物——艾米丽的薰衣草竹编挂饰、汤姆的啤酒杯竹编、莉莉的陶艺小茶杯,还有柏林小学孩子们集体签名的非遗手册。看着这些充满心意的礼物,他们心里满是温暖——这次德国之行,不仅传播了中国非遗,还收获了跨越山海的友谊。

与此同时,上海联盟小院里,沈星辞和孩子们正在为彼得的到来做准备。丫丫把自己做的“三国纹样”陶盘擦得干干净净,准备送给彼得;阿木编了一个竹编小篮子,里面放满了小院的特色手工艺品;小雨则整理了一本“非遗故事集”,里面记录了小院里发生的每一个非遗故事。

“彼得来了之后,我们要带他去李爷爷的竹编摊位、张师傅的陶艺区,还要让他体验土布织造!”沈星辞笑着说,眼里满是期待,“我们要让他感受到,非遗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能摸得到、学得到、用得到的生活艺术,是能连接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温暖力量。”

夕阳西下,联盟小院的灯笼渐渐亮起,映照着墙上的“全球非遗传承计划”海报。海报上,中国的竹编、德国的薰衣草工艺、美国的动画、日本的清水烧、意大利的金属丝技法……各种非遗元素交织在一起,像一幅色彩斑斓的“世界非遗地图”。

李爷爷和张师傅的德国之行,是这幅地图上的又一个精彩坐标;即将到来的彼得采风,会为这幅地图增添更多生动的细节;而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手艺人、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国家,加入这幅地图的绘制中。因为他们知道,非遗的传承不是一个人的坚持,也不是一个国家的努力,而是全世界共同的责任——用匠心守护传统,用创新连接未来,让每一门手艺都能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彩,让每一份文化都能在跨越山海的交流中温暖人心。

而联盟小院的故事,也将在这场跨越国界的非遗传承中,继续书写着新的篇章——下一站,或许是美国的动画工作室,或许是日本的清水烧工坊,或许是意大利的金属丝小镇……每一个新的站点,都是一次新的出发,都是对“让中国非遗走向世界,让世界拥抱中国非遗”的坚定践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