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夏夜晚风和你 > 第58章

夏夜晚风和你 第58章

作者:普通的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1 03:02:56

第五十八章咖啡非遗两相契文创香飘商圈里

联盟小院的竹篱笆上,新挂的竹编风铃在晨风中轻响,铃身刻着的“小院文创”四字随着摆动若隐若现。林溪刚把最后一批定制陶杯装进棉麻布袋,巷口就传来汽车引擎的轻鸣——木白咖啡店的老板林薇亲自来提货,车后座早已清空,就等着这批“桂雨青”釉陶杯装车。

“可算等到了!”林薇一进院就直奔石桌,拿起一个陶杯对着阳光端详,杯壁上的竹枝纹在光影下愈发灵动,“上次在体验课看到你们拉坯,就觉得这杯子肯定不一般,现在摸着手感,比我预期的还要好——釉面细腻不挂杯,杯型握着也舒服,下周‘非遗咖啡季’稳了!”

沈星辞递过产品清单,清单上详细标注着陶杯款式、数量和工艺细节:“林姐,这批共200个,100个竹枝纹配咱们小院logo,100个桂花纹印咖啡店标识,都经过二次高温烧制,装沸水完全没问题。每个杯子都配了棉麻收纳袋,袋子上的刺绣是王婶带着社员们手缝的,小卡片上还写了陶杯的烧制故事。”

林溪趁机把合作方案补充完整:“咱们除了用陶杯装咖啡,还在店里设了个‘非遗小角’,摆上竹编手机壳和迷你茶具样品。客人买咖啡满50元就能抽一次奖,奖品就是咱们的文创产品,中奖率100%,既能提升咖啡销量,也能让更多人了解竹编和陶艺。”

林薇听得眼睛发亮,当即掏出手机拍了陶杯照片发朋友圈:“我这就预热!对了,启动仪式那天,一定要请王婶和李爷爷来现场演示手艺,我已经跟周边几家商铺打过招呼,他们都愿意帮咱们宣传,到时候整条街都能沾上非遗的热闹劲儿。”

送走林薇,小院里瞬间忙成了一锅粥。手艺制作组的社员们围着李爷爷学习剖篾,因为隔壁茶馆也订了150个竹编杯垫,要求一周内交货;苏晓带着设计组的成员趴在长桌上,正根据茶馆“禅意”主题修改纹样,铅笔在画纸上勾勒出莲花与远山的轮廓;周航则举着手机,拍摄社员们制作杯垫的过程,要剪成“非遗手作日记”短视频,发在社团的新媒体账号上。

“不好了,竹篾不够用了!”后勤组的赵叔拿着空竹筐匆匆跑来,额头上还沾着竹屑,“李爷爷说咱们存的老楠竹都用完了,新竹要等下个月才能砍,我问了城里几家竹材店,要么价格涨了三成,要么竹篾晒得不够透,一折就断。”

李爷爷放下手中的竹刀,眉头拧成了疙瘩:“外面买的竹篾大多没经过‘三晾三煮’,做出来的杯垫用不了多久就会开裂,砸了咱们文创社的招牌可不行。这样,我明天带两个手艺好的社员去邻县的竹编合作社,他们那儿的老竹农做了一辈子竹编,竹材质量绝对靠谱。”

王婶擦了擦手上的陶土,主动请缨:“我跟你们一起去,顺便问问合作社能不能教咱们植物染色技术。现在咱们的竹编都是本色,要是能染成浅绿、淡蓝,肯定更受年轻人喜欢,而且天然染料环保,也符合非遗的理念。”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李爷爷、王婶就带着社员小陈和小杨,背着竹筐坐上了去邻县的大巴。竹编合作社藏在山脚下,院子里堆着成捆的楠竹,几位皮肤黝黑的老竹农正坐在树荫下剖篾,竹篾在他们指间翻飞,转眼就变成了细细的竹丝。

“你们是联盟小院的吧?张社长早就等着你们了!”一位老竹农放下手中的活计,领着他们走进里屋。合作社社长张建国是个五十多岁的汉子,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竹编图谱:“我刷到过你们的短视频,把老手艺做出新花样,厉害!咱们的竹材都是山上的三年生楠竹,砍下来后先晾三个月,再用沸水加草木灰煮两个时辰,去除虫卵和糖分,这样的竹篾又韧又防潮。”

李爷爷拿起一根竹篾,用手指轻轻一掰,竹篾弯成弧形却没断,他满意地点点头:“这竹篾质量确实好!张社长,咱们订个长期合作——每月给我们供500斤竹篾,按批发价算,要是后续用量增加,我们提前半个月跟您说。”

张建国爽快地答应:“没问题!你们做非遗传承是积德的事,我们合作社全力支持。不仅给你们优惠价,下周我还派个老师傅去你们小院,教社员们植物染色,咱们山上的栀子、蓝草、苏木,都是最好的染料。”

王婶一听,立刻拿出笔记本记录:“太感谢您了!我们想染几种浅色系,比如桂花黄、竹影绿、天空蓝,您看用什么材料最合适?”张建国当即领着他们去后山,指着一片栀子花丛说:“这栀子果晒干了煮水,就能染出淡黄色;那边的蓝草能染蓝色,不过要经过发酵,工艺稍微复杂点,老师傅去了会详细教你们。”

这边竹材和染色的事顺利解决,木白咖啡的“非遗咖啡季”也如期拉开帷幕。活动当天,联盟小院的社员们早早来到咖啡店,王婶和李爷爷在门口摆了张八仙桌,桌上放着竹篾、陶土和工具;林溪和沈星辞穿着印着竹纹的围裙,负责给客人介绍文创产品;苏晓则带着设计组的成员,在“非遗打卡墙”旁帮客人拍照,墙上贴满了社员们制作文创产品的过程照片。

“这个陶杯也太好看了吧!”一位穿着汉服的女生端着拿铁,对着陶杯上的桂花纹拍照,“奶泡上还拉了同款花纹,老板也太有心了!”她身边的朋友则拿起竹编手机壳,反复摩挲着:“这手工编的就是不一样,摸起来特别有质感,比我之前买的硅胶壳高级多了。”

不到一上午,展架上的30个竹编手机壳就卖光了,还有20多人预订了迷你茶具套装。林薇笑得合不拢嘴,拉着林溪说:“咱们把合作延长到半年吧!下个月推出竹编咖啡袋,客人买咖啡豆就能送一个;下下个月做陶制点心盘,搭配甜品卖,肯定受欢迎。”

正说着,林溪的手机响了,是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打来的:“我们刷到你们咖啡季的活动视频,觉得特别好!下个月市里要办‘非遗文化博览会’,想邀请你们参展,展位免费,还能帮你们对接企业客户,你们愿意来吗?”

林溪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愿意!太感谢您了!我们一定好好准备!”挂了电话,她把消息告诉大家,社员们瞬间欢呼起来,小陈甚至抱起竹筐转了个圈:“咱们的文创产品终于能进大展会了!以后肯定有更多人知道咱们联盟小院!”

接下来的半个月,小院里每天都忙到深夜。手艺制作组的社员们分成两拨,一拨跟着李爷爷编竹编挂件和杯垫,一拨跟着王婶和陈越做陶制摆件;苏晓带领设计组,把所有文创产品的故事和工艺写成文字,做成一本精致的产品手册;周航则熬夜剪辑参展视频,从社团成立到咖啡季活动,把每个重要瞬间都剪了进去;沈星辞和赵叔忙着联系展架制作,要求展架主体用竹编,台面用陶板,全方位体现非遗特色。

参展前一天,小院里进行了最后的彩排。王婶坐在桌前,演示竹编杯垫的制作过程,原本需要20分钟的活计,她练到了15分钟就能完成,还能边编边给观众讲解;李爷爷则教大家捏陶制小葫芦,指尖翻飞间,一个圆滚滚的小葫芦就成型了;林溪和沈星辞拿着产品手册,反复练习介绍话术,确保能把每个产品背后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非遗文化博览会当天,联盟小院的展位前早早排起了长队。体验区里,孩子们围在李爷爷身边,跟着学编竹编小蚂蚱,虽然编得歪歪扭扭,却个个笑得开心;王婶则教大家捏陶制小茶杯,不少上班族也趁机放下手机,专注地捏着陶土;展架上的文创产品更是吸引了众多目光,一家科技公司的负责人当场订了500个竹编手机壳,作为员工福利;还有几所学校的老师,预约了社团的非遗体验课,希望能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博览会快结束时,市文化馆的馆长来到展位,握着林溪和沈星辞的手说:“你们的文创产品做得很有特色,既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精髓,又贴近现代生活需求。我们决定把你们列为‘市级非遗文创示范基地’,以后会给你们提供更多资源支持,比如免费的手艺培训、线上销售平台对接,希望你们能带动更多年轻人参与非遗传承。”

夕阳西下,社员们满载着订单和荣誉回到小院。王婶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桂花粥,大家围坐在石桌旁,一边喝粥一边规划未来——要开线上淘宝店,把文创产品卖到全国各地;要在小院里开设“非遗周末课堂”,每周教周边居民做竹编和陶艺;还要联合其他非遗传承人,做跨界文创产品,让更多老手艺焕发生机。

夜色渐深,小院里的竹编灯笼一盏盏亮起,暖黄的灯光透过竹篾,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影。林溪看着身边嬉笑打闹的社员,看着满院的竹篾、陶坯和文创产品,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非遗传承的路还很长,但只要这群热爱非遗的人携手同行,那些沉睡的老手艺,就一定能在新时代的土壤里,开出最绚烂的花,散发出最迷人的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