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夏夜晚风和你 > 第40章

夏夜晚风和你 第40章

作者:普通的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1 03:02:56

第四十章潮玩出海传文化,非遗工坊育新苗

非遗潮玩线上线下同步售罄的捷报传来时,林溪的办公桌上正放着一封来自德国柏林国际玩具展的邀请函。展方在信中写道:“中国非遗潮玩在海外社交平台引发热议,我们希望能邀请你们参展,让更多国际观众感受中国传统手艺与潮流设计的碰撞。”

“这是让非遗潮玩真正‘出海’的好机会!”林溪拿着邀请函,召集团队和明城大学的合作师生召开会议。赵凯副院长带来了好消息:“我们设计学院与柏林艺术大学有合作关系,他们愿意协助我们在展会上搭建‘中国非遗潮玩专区’,还会组织当地的设计师与我们交流。”

张爷爷听到“出海”二字,立刻从工具箱里翻出一捆精细的竹篾:“我得把竹编工艺再精进些,让外国朋友看看咱们中国竹编的厉害!”王师傅也点头:“我准备研发几款融合国外节日元素的面塑潮玩,比如能变形的圣诞驯鹿,这样更贴近当地受众。”

为了让非遗潮玩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团队做了细致的准备。首先是语言适配——在潮玩的说明书和包装上,除了中英文,还增加了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三种语言,详细介绍非遗工艺的历史和制作过程;其次是文化融合,设计团队结合不同国家的文化符号,对现有产品进行微调:在竹编机甲的胸口,除了面塑能量核心,还增加了可替换的“文化徽章”,有代表中国的龙纹、代表德国的鹰纹、代表法国的鸢尾花纹;剪纸场景盒的背景板,也新增了“柏林勃兰登堡门”“巴黎埃菲尔铁塔”等国际地标图案。

出发前往柏林前,团队还在非遗基地举办了一场“非遗潮玩出海预览会”,邀请了二十多位外国留学生和在明城工作的外籍人士体验产品。来自德国的留学生托马斯,拿着竹编机甲手办,兴奋地说:“这款机甲的关节设计太精妙了!在德国,很多人喜欢收藏机械模型,我相信他们会爱上竹编这种独特的材质。”来自法国的设计师苏菲,则对剪纸场景盒情有独钟:“剪纸的层次感和灯光结合,像一件微型艺术品,放在家里当装饰也很合适。”根据大家的反馈,团队又对潮玩的细节做了优化,比如将面塑玩偶的尺寸调整得更符合国际潮玩的标准,把竹编机甲的重量减轻,方便携带。

二月的柏林,寒风凛冽,但国际玩具展的场馆内却暖意融融。“中国非遗潮玩专区”被布置得古色古香,展台上摆放着竹编机甲、面塑生肖、剪纸场景盒等产品,背景墙上播放着老匠人制作非遗潮玩的视频,张爷爷编织竹篾的特写镜头、王师傅捏制面塑的灵活手指,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

林溪和陈阳负责向观众介绍竹编机甲:“这款机甲的关节用0.3毫米的细竹篾编织而成,经过草木灰水煮定型,能360度转动,既保留了竹编的传统工艺,又满足了潮玩的互动需求。”说着,陈阳转动机甲的手臂,竹编纹理在灯光下清晰可见,观众们纷纷发出惊叹声。一位来自德国的潮玩经销商汉斯,当场签下了500套竹编机甲的订单:“我要把这些产品带回德国,放在我的潮玩店里,让更多人了解中国非遗。”

王师傅和李萌则在面塑生肖展区忙碌,他们现场演示面塑的制作过程。王师傅捏出一个生肖牛的雏形,李萌在一旁用小刻刀雕刻细节,不一会儿,一个能变形为耕犁的面塑生肖牛就完成了。“太神奇了!”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拿起生肖牛,轻轻一掰,牛的身体就展开成了耕犁,孩子兴奋地拍手:“我也要一个!我要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当天,面塑生肖玩偶就卖出了300多套,还有几家欧洲的玩具品牌,提出了联名合作的意向。

剪纸场景盒展区同样火爆,李奶奶和张悦现场教观众剪简单的剪纸图案。李奶奶拿起一张红色的彩纸,对折两次,剪刀快速游走,不一会儿,一个小小的福字就剪好了。来自法国的苏菲接过福字,开心地说:“我要把这个福字贴在我的笔记本上,这是我第一次体验中国剪纸,太有趣了!”张悦则向观众介绍剪纸场景盒的可变场景功能,她打开LEd灯,切换背景板,从“春柳依依”到“冬雪皑皑”,再到“柏林勃兰登堡门”,观众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上传到社交平台,#中国非遗潮玩柏林出圈#的话题很快登上了海外社交平台的热搜。

展会期间,团队还与柏林艺术大学的设计师们举办了一场“非遗潮玩创新研讨会”。双方围绕“传统手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展开讨论,柏林艺术大学的教授马克提出:“可以尝试用3d打印技术辅助非遗潮玩的制作,比如先打印出竹编机甲的骨架,再由老匠人进行竹编装饰,这样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保留手工的温度。”张爷爷对此很感兴趣:“我之前就觉得纯手工制作效率太低,要是能结合新技术,就能让更多人买到非遗潮玩了。”双方约定,后续将共同开展“非遗 科技”的潮玩研发项目。

从柏林回来后,非遗潮玩的海外订单源源不断,团队在明城保税区设立了“非遗潮玩出口仓”,专门负责海外订单的打包和发货。为了满足订单需求,林溪还在非遗基地周边的村子里,开设了“非遗潮玩工坊”,邀请村里的留守妇女和返乡青年加入,由老匠人进行手艺培训。

45岁的刘姐是第一批加入工坊的村民,她之前一直在外地打工,听说家门口能学手艺还能赚钱,立刻报了名。在张爷爷的指导下,她很快掌握了竹编机甲关节的编织技巧:“以前觉得竹编只能做篮子、簸箕,没想到还能做潮玩,现在每天在家门口上班,能照顾老人和孩子,还能赚钱,太开心了!”像刘姐这样的村民,工坊里还有30多个,他们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负责竹篾的裁剪和定型,有的负责面塑的捏制,有的负责剪纸的裁剪,形成了一条有序的生产流水线。

为了让工坊的村民们更好地提升手艺,林溪还和明城大学合作,开设了“非遗潮玩线上培训班”,邀请设计学院的老师和老匠人定期授课,内容包括潮玩设计理念、非遗工艺技巧、国际市场需求等。村民们通过手机就能听课,还能在线上提交作品,由老师和老匠人进行点评。28岁的返乡青年张强,通过培训班学到了面塑潮玩的创新设计方法,他设计的“面塑动漫人物”,在海外订单中很受欢迎:“以前我在外地做动漫周边,现在能把动漫和家乡的面塑手艺结合起来,感觉特别有意义。”

这年夏天,非遗基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名“非遗新匠人”,他们是通过“非遗潮玩人才计划”选拔出来的,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从事潮玩行业的设计师,还有热爱非遗的手工艺人。林溪为他们制定了为期三个月的培训计划,课程包括非遗工艺实训、潮玩设计实战、市场运营等。在竹编实训课上,张爷爷教他们编织复杂的竹编机甲关节;在面塑实训课上,王师傅教他们捏制多层变形的面塑潮玩;在设计实战课上,赵凯副院长和学生设计师们,教他们如何将非遗元素与潮流趋势结合。

培训结束后,不少“非遗新匠人”选择留在明城,加入林溪的团队或开设自己的非遗潮玩工作室。22岁的毕业生李雪,开设了“雪韵非遗潮玩工作室”,她设计的“竹编汉服娃娃”,在网上很受欢迎:“我从小就喜欢汉服和竹编,现在能把两者结合起来,做出自己喜欢的潮玩,感觉离梦想越来越近了。”

秋天来临的时候,林溪团队收到了来自柏林国际玩具展的再次邀请,这次展方希望他们能带来“非遗 科技”的新品。团队经过几个月的研发,推出了“AR非遗潮玩”——用手机扫描竹编机甲,就能在屏幕上看到机甲与虚拟怪兽战斗的场景,还能听到由竹笛、剪纸元素改编的背景音乐;扫描面塑生肖玩偶,就能看到生肖的传说故事动画,让潮玩不仅能玩,还能学知识。

在柏林国际玩具展上,“AR非遗潮玩”再次引发轰动,订单量比上次翻了三倍。汉斯笑着对林溪说:“中国非遗潮玩已经成为我们店里的‘明星产品’,很多顾客都等着你们的新品呢!”林溪看着展台上的非遗潮玩,心中满是感慨:从国内走红到海外出圈,从纯手工制作到“非遗 科技”融合,非遗潮玩不仅让老手艺焕发了新活力,还成为了传播中国文化的桥梁。

回到明城后,林溪站在非遗基地的院子里,看着老匠人们带着村民和新匠人忙碌的身影,看着展柜里摆放的各种非遗潮玩,心中有了新的目标:“未来,我们要让更多的非遗手艺融入潮玩,让更多的非遗潮玩走出国门,让全世界都能感受到中国非遗的魅力,让老手艺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夕阳洒在院子里的梧桐树上,金色的树叶随风飘动,仿佛在为非遗潮玩的未来祝福。林溪知道,这条路还有很长,但只要有老匠人的坚守、年轻人的创新、校企的携手,非遗潮玩一定能走得更远,非遗文化也一定能在传承与创新中,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