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夏夜晚风和你 > 第28章

夏夜晚风和你 第28章

作者:普通的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1 03:02:56

第二十八章健康数据模块攻坚与适童测评的深度拓展

小程序后台的数据还在持续跳动,“老人健康数据查询”的需求却像一颗种子,在林溪心里迅速生根发芽。周三上午,她带着团队坐在活动中心的长桌前,桌上摊着新的需求清单——孙爷爷的子女希望“随时看到父亲的血压数据”,张奶奶想“让外地的孙女知道自己每周测血糖的情况”,还有几位独居老人提出“数据异常时能自动提醒志愿者”。

“健康数据模块不是简单的‘上传 查看’,得考虑三个核心问题。”陈明宇拿着笔在纸上画圈,语气严肃,“第一,数据来源怎么来?老人的血压仪、血糖仪品牌不一样,有的能联网自动传数据,有的只能手动记录;第二,**怎么保护?健康数据是敏感信息,不能随便让人看,得设‘权限管理’;第三,异常提醒怎么触发?比如血压超过160\/100mmhg时,要同时通知子女和志愿者,不能漏掉。”

江熠立刻拿出手机,翻出之前调研的“智能健康设备清单”:“我之前问过社区里的老人,常用的血压仪有三个品牌,其中两个支持‘蓝牙连接手机’,另一个只能手动输数据。我们可以在小程序里加个‘数据录入’功能——能自动传的设备,直接对接小程序;不能自动传的,让老人或志愿者拍‘测量结果照片’,小程序自动识别数字,不用手动打字。”

王婷则更关注**问题:“权限管理得细一点,比如子女只能看自己父母的数据,志愿者只能看‘自己负责的老人’的数据,而且得让老人自己‘授权’,不能默认开放。另外,数据存储得加密,万一小程序被攻击,也不会泄露信息。”

林溪点点头,把这些想法整理成“需求文档”,然后联系李阳:“健康数据模块需要对接设备接口和加密存储,你们能帮忙吗?”李阳很快回复,说可以找学校的“信息安全实验室”合作,加密问题能解决,设备接口则需要找品牌方要“开放权限”。

接下来的一周,团队分成两组行动。江熠带着志愿者上门,统计每位老人的“健康设备型号”,并联系品牌方申请接口;林溪和王婷则设计“权限管理”页面——老人打开小程序,点击“家人授权”,输入子女的手机号,就能设置“查看权限”(比如“只能看近7天数据”)和“提醒权限”(比如“血糖超过7.0mmol\/L时提醒”);李阳和同学们则忙着对接接口,测试数据传输。

可问题还是来了。周五下午,李阳带着电脑赶到活动中心,眉头紧锁:“有个品牌的血压仪不给开放接口,说‘担心数据安全’,我们没法直接对接,只能让老人手动上传。而且手动上传的‘照片识别’功能,对模糊的照片识别不准,比如数字‘8’和‘3’容易认错。”

林溪立刻让志愿者找来了那位用“无接口血压仪”的老人——72岁的赵爷爷。赵爷爷拿出血压仪,屏幕上显示着“145\/90mmhg”,志愿者用手机拍照后,小程序识别成了“145\/60mmhg”,把“90”错认成了“60”。“这可不行,数据错了比没数据还危险。”赵爷爷皱着眉,“我眼神不好,拍照片总拍模糊,要是能有‘语音输入’就好了,我说数字,小程序记下来。”

林溪立刻让李阳加“语音输入”功能,还特意标注“支持方言识别”——赵爷爷说的是本地话,普通话说得不流利。李阳连夜修改代码,第二天测试时,赵爷爷对着手机说“血压145\/90”,小程序准确识别,还弹出“是否确认保存”的提示,赵爷爷点了“是”,数据顺利上传到子女的账号里。

解决了数据录入问题,异常提醒又出了岔子。周一上午,孙爷爷的血压测出来是170\/105mmhg,小程序本该同时提醒子女和志愿者,可志愿者没收到通知——原来志愿者的手机“关闭了小程序推送权限”,没看到提醒。林溪立刻在小程序里加了“推送权限引导”,打开小程序时,会弹出“请开启推送权限,以便接收紧急提醒”的提示,还配了“怎么开启”的图文步骤,连“不同品牌手机的设置入口”都标得清清楚楚。

经过两周的调试,“健康数据模块”终于上线。上线当天,孙爷爷的儿子在外地打开小程序,看到父亲的血压数据是135\/85mmhg,还收到了“近7天血压正常”的提示,特意打电话给林溪:“以前每周只能打电话问,现在随时能看,放心多了,谢谢你们。”

就在健康数据模块推进的同时,“适童科技产品测评”也在深度拓展。之前的早教机测评反响很好,不少家长留言希望“测评儿童手表”——现在的儿童手表功能太多,有的能视频通话,有的能定位,有的还能玩游戏,家长不知道“该选哪款”。

王婷带着“家长测评组”的志愿者,选了6款热门的儿童手表,从“核心需求”出发设计测评维度:“家长最关心的是三个点——定位准不准、通话清不清晰、能不能防沉迷。我们就围绕这三点测,再加上‘续航时间’和‘防水性能’,毕竟孩子爱跑爱闹,手表得耐用。”

测评过程比想象中复杂。为了测“定位精度”,志愿者带着6块手表,在社区的广场、楼道、地下车库等地方反复测试,记录每块手表的“定位误差”——有的手表在广场上定位误差只有5米,到了地下车库就变成了50米;为了测“防沉迷”,志愿者让自己的孩子试用手表,看能不能“绕过家长控制玩游戏”,结果发现有款手表能“通过语音助手打开游戏”,根本不受控制。

更棘手的是“家长反馈”。有位家长说:“我家孩子总弄丢手表,要是手表能‘报警’就好了,比如离开孩子10米远就响。”王婷立刻在测评报告里加了“附加功能推荐”,把“防丢失报警”作为加分项;还有家长担心“手表辐射”,王婷又联系了社区医院的医生,在报告里附上“儿童手表辐射安全标准”,告诉家长“只要是正规品牌,辐射都在安全范围内”。

测评报告上线后,立刻被家长们转发。有位家长在后台留言:“之前差点买了那款‘能绕过控制玩游戏’的手表,看了报告才避开,太感谢了!”还有家长建议:“能不能测评‘儿童学习平板’?现在很多孩子用平板上网课,不知道哪个护眼。”

林溪团队立刻响应,开始筹备“儿童学习平板测评”。这次他们不仅邀请家长,还找了社区小学的老师——老师更懂“学习功能”,比如“有没有同步教材”“能不能设置‘只允许打开学习App’”。周阿姨还带着“内容创作组”的志愿者,去学校问孩子们:“你们用平板时,最讨厌什么?”孩子们说“屏幕太亮眼睛疼”“玩不了游戏会生气”,这些反馈也被写进了测评维度里。

九月初,“社区科技服务小程序”上线满两个月,后台数据显示:累计注册用户1200人(占社区居民的80%),健康数据模块累计上传数据3200条,异常提醒触发12次,全部及时处理;适童测评报告累计阅读量5000次,帮助200多位家长选到了合适的产品。

这天下午,社区居委会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科技有温度,服务暖人心”。林溪团队站在锦旗前合影,孙爷爷特意赶来,握着林溪的手说:“现在我不仅会用小程序预约服务,还能让儿子看我的血压数据,你们真是帮了大忙!”

合影结束后,团队坐在活动中心的长桌前,看着窗外的孩子们在广场上玩耍,老人们在树荫下聊天,心里满是欣慰。陈明宇拿出新的“需求清单”,笑着说:“接下来我们可以加‘社区互助’模块,比如老人家里有闲置的智能设备,能在小程序上‘捐赠’给需要的人;还可以加‘科技科普’板块,每周发一篇‘防诈骗指南’,比如‘怎么识别假的健康App’。”

林溪点点头,接过清单:“我们做的不是‘完美的小程序’,而是‘不断贴近居民需求的小程序’。只要居民有需要,我们就继续改进。”

夕阳透过玻璃窗,落在清单上,把“社区互助”“科技科普”的字迹染成了金色。团队成员们的脸上带着笑容,眼里满是坚定——他们知道,“科技包容”的路没有终点,未来还有更多需求要挖掘,更多问题要解决,但只要他们始终把“居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就一定能让科技真正成为“连接温暖的桥梁”,让每个居民都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与幸福。

而此时,远处的社区公告栏上,贴着“小程序新版本预告”,路过的居民停下脚步,指着“社区互助”模块的介绍,小声讨论着“家里的旧平板正好能捐出去”,脸上满是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