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夏夜晚风和你 > 第16章

夏夜晚风和你 第16章

作者:普通的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1 03:02:56

第十六章 AI辩题的攻防博弈与锐思的暗手

聚光灯下,林溪的一辩陈词刚落,京华中学的一辩便立刻起身。对方是个戴金丝眼镜的男生,语气沉稳,一开口就直指核心:“对方辩友将AI比作‘加剧不平等的剪刀’,却忽略了AI技术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普惠价值。去年,我国‘AI支教’项目已覆盖1200所乡村学校,让偏远地区的孩子接触到优质课程;AI辅助诊断系统在县级医院的普及率达60%,有效弥补了基层医疗资源的不足。这些案例难道不是AI缓解社会不平等的有力证明吗?”

台下响起轻微的议论声,评委们低头在笔记本上记录。江熠悄悄在纸条上写“拆解‘普惠价值’的局限性”,推到林溪面前。林溪会意,在攻辩环节开始前,快速梳理出应对思路——对方只强调AI的理想应用,却回避了“技术可及性”的核心矛盾。

攻辩环节,京华中学二辩率先向张弛提问:“对方辩友认为AI加剧不平等,那如何解释我国通过‘东数西算’工程,将东部AI算力资源向西部调配?这难道不是在主动缩小数字鸿沟吗?”

张弛早有准备,起身时手里拿着一份打印好的政策报告:“首先感谢对方辩友提到‘东数西算’,但我们需要看清数据背后的现实——截至今年一季度,西部省份AI算力的实际利用率仅为38%,远低于东部的72%。为什么?因为西部缺乏能操作算力设备的技术人才,也没有匹配的产业场景。就像给偏远山村送去一台超级计算机,没有会用的人,没有能用的场景,最终只能沦为‘摆设’。这恰恰说明,AI技术的分配不均,本质是‘技术 人才 产业’的多重不平等,单纯调配算力,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他的回答逻辑严密,还引用了最新的算力利用率数据,台下评委纷纷点头。京华中学的二辩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张弛会准备得如此细致。

轮到林溪向对方提问时,她将矛头对准了“AI就业替代”的问题:“对方辩友提到AI的普惠价值,那请问,我国制造业中,AI机器人已替代了约200万传统岗位,其中80%是农民工群体。这些群体普遍缺乏AI相关技能,再就业难度极大,这难道不是AI加剧阶层固化的直接体现吗?”

京华中学的一辩试图反驳:“但AI也创造了新的岗位,比如AI训练师、数据标注师等,去年这类岗位的新增数量超过150万。”

“可这些新岗位中,65%集中在一线城市,且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林溪立刻跟进,拿出手机展示教育部的调研数据,“而被替代的农民工群体,82%学历在高中以下,且多分布在三四线城市和县域。他们既无法到达岗位集中的地区,也不具备岗位要求的技能,新岗位对他们而言,只是‘看得见、够不着’的海市蜃楼。这种‘替代’与‘创造’的不对等,难道不是在加剧就业市场的不平等吗?”

这一轮攻防,林溪他们凭借扎实的数据和精准的拆解,占据了明显优势。自由辩环节开始后,双方的交锋更是激烈到白热化。京华中学三辩提出“AI在精准扶贫中识别贫困对象的精准度达98%,有效避免了扶贫资源的浪费”,江熠立刻回应:“但某省的调查显示,有12%的偏远农户因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进入AI扶贫识别系统,最终错失帮扶机会。当技术将‘不会用智能设备’的群体排除在外时,它带来的不是普惠,而是新的‘排斥’。”

王婷则抓住对方“AI缓解医疗不平等”的论点,补充道:“去年某县医院引进AI辅助诊断系统后,误诊率确实下降了15%,但系统的维护费用每年需要20万元,这相当于该县医院全年医疗经费的8%。为了维持系统运行,医院不得不减少其他医疗设备的采购,导致普通门诊的就诊效率下降。这种‘为了AI而牺牲基础医疗’的情况,难道是缓解不平等的初衷吗?”

自由辩的每一个回合,林溪他们都紧扣“技术可及性”“资源匹配度”“群体适配性”三个核心,用具体案例和数据打破对方的理想主义论述。而京华中学虽然气势不减,但在密集的现实问题面前,渐渐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总结陈词环节,京华中学四辩试图回归“技术发展的长远价值”,强调“AI初期可能带来阵痛,但长期来看会推动社会整体进步”。王婷则在总结时,将话题拉回“人的需求”:“我们讨论AI与社会不平等,不能只谈技术的‘长远未来’,更要关注‘当下的人’——那些被AI替代却无法再就业的农民工,那些因不会用智能设备而被排除在帮扶之外的老人,那些为了维护AI系统而牺牲基础医疗的患者,他们的困境,不是‘阵痛’,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存难题。”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的评委和观众,声音坚定:“真正的技术进步,不该是让一部分人‘先跑’,而让另一部分人‘掉队’;不该是用‘长远价值’掩盖‘当下困境’。AI要缓解社会不平等,首先要解决‘技术如何适配不同群体’的问题,要让技术向‘不会用、用不起’的群体倾斜,而不是让群体向技术妥协。这,才是我们今天讨论这个辩题的意义所在。”

总结陈词结束时,全场掌声雷动。评委退席讨论的十分钟里,林溪的手心一直攥着汗——京华中学毕竟是传统强队,即使在攻防中处于劣势,也可能凭借评委对“传统强队”的印象分逆转。

当评委代表宣布“正方(林溪所在队伍)获胜”时,训练室里压抑已久的兴奋瞬间爆发。王婷激动地抱住林溪,张弛和江熠击掌庆祝,李哲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走出赛场时,海州一中的四辩迎面走来,笑着说:“你们刚才的自由辩太精彩了,尤其是拆解‘AI扶贫’那一段,简直一针见血!”

然而,这份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回到酒店后,张弛突然发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不见了——上午训练时,他把电脑放在酒店大堂的休息区,去洗手间的功夫就没了踪影。“电脑里有我们接下来对阵锐思辩论队的战术预案,还有京华中学的弱点分析,”张弛急得满头大汗,“要是被锐思的人拿到,我们下一场就被动了!”

李哲立刻联系酒店安保,调取监控录像。录像显示,张弛离开后,一个穿着黑色连帽衫的人走到休息区,拿走了电脑,而这个人的身形,与锐思辩论队的一名队员极为相似。李哲拿着监控截图,找到组委会投诉,但锐思辩论队的教练却矢口否认:“我们队员今天下午都在房间准备比赛,没有任何人离开过酒店。而且这截图这么模糊,怎么能确定是我们的人?”

组委会再次陷入“证据不足”的困境,只能承诺加强酒店的安保巡逻,却无法强制锐思辩论队配合调查。“他们肯定是故意的,”江熠气得一拳砸在桌子上,“知道我们下一场要和他们打,就用这种手段偷我们的战术!”

林溪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现在生气也没用,电脑里的资料已经泄露,我们必须立刻调整战术。张弛,你还记得预案里的核心观点吗?我们重新梳理,把原来的战术推翻,换成备用方案。”

张弛点头,努力回忆:“原来的预案是从‘AI技术的伦理风险’切入,针对锐思辩论队‘重技术效率、轻人文关怀’的弱点。备用方案是从‘AI技术的监管缺失’展开,强调‘缺乏监管的AI会加剧数据垄断,进而扩大不平等’。”

“那就用备用方案,”林溪立刻分工,“江熠负责整理‘数据垄断’的案例,比如某互联网企业利用AI收集用户数据,垄断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导致中小商家生存空间被挤压;王婷负责找‘AI监管政策’的漏洞,比如当前我国AI监管主要集中在算法透明度,对数据使用的监管还存在空白;张弛负责计算数据垄断带来的收入差距——某平台的AI推荐算法,让头部商家获得70%的流量,而中小商家仅获得10%,这种差距正在逐年扩大。”

深夜的酒店房间里,四人围着桌子,重新构建战术框架。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映着他们疲惫却坚定的脸。李哲则一直在联系组委会,试图为他们争取“延迟比赛”的机会,但组委会以“赛程已固定,无法更改”为由拒绝。

“明天就要和锐思辩论队比赛了,我们只有不到12个小时的时间准备,”林溪看着手表,“大家再加把劲,就算资料泄露,我们也要用实力赢过他们!”

第二天清晨,林溪他们带着新的战术预案走进赛场。锐思辩论队的队员坐在对面,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比赛开始前,锐思的一辩故意路过林溪身边,低声说:“你们的战术我们都知道了,这场比赛,你们赢不了。”

林溪没有回应,只是握紧了手中的辩稿。她知道,这场比赛不仅是辩论技巧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于“规则与底线”的较量。如果他们输了,不仅会失去晋级机会,还会让锐思辩论队的“暗手”得逞;如果他们赢了,就能用实力证明,真正的胜利,永远属于坚守底线、靠实力说话的人。

比赛的辩题是“AI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利大于弊\/弊大于利”,林溪他们是反方,持“弊大于利”的观点——这正是他们昨晚重新准备的“AI监管缺失”方向。

锐思辩论队的一辩率先发言,果然沿用了林溪他们原来的战术,从“AI技术的伦理风险”切入,列举了AI歧视、AI失业等问题。林溪心中冷笑,他们果然偷了原来的预案,却没想到自己早已换了战术。

轮到林溪发言时,她直接抛出新的论点:“对方辩友今天谈的AI伦理风险,只是‘表面问题’,而AI技术真正的‘弊’,在于其背后的‘监管缺失’导致的‘数据垄断’——当前,全球top10的科技企业,掌握了75%的AI训练数据,它们利用AI算法,将数据转化为垄断资源:在金融领域,某企业的AI信贷算法,让信用评分低的群体只能获得高利率贷款;在教育领域,某平台的AI推荐算法,让付费高的学生获得更优质的课程资源;在就业领域,某公司的AI招聘算法,暗中排除35岁以上的求职者。这些‘数据垄断’带来的不平等,正在撕裂社会,而当前的监管体系,根本无法遏制这种趋势。”

她的发言完全超出了锐思辩论队的预期,对方的表情瞬间变得僵硬。攻辩环节,江熠抛出“数据垄断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案例:“某平台的AI算法,让头部主播的收入是普通主播的50倍,而这种差距的根源,是平台用AI将70%的流量分给头部主播。更可怕的是,平台还利用AI收集用户数据,精准推送头部主播的内容,让普通主播永远没有出头机会。这种‘AI 数据垄断’的模式,正在让‘马太效应’愈演愈烈,难道不是对社会的‘弊’吗?”

锐思辩论队的二辩试图反驳:“但监管部门已经在加强对平台的监管,比如要求平台公开算法原理。”

“公开算法原理,不代表能解决数据垄断,”王婷立刻回应,“某平台去年公开了推荐算法的基本框架,但核心的‘数据权重分配’仍未公开——比如用户的消费能力、地域信息等数据,在算法中占多少权重,外人根本无法知晓。这种‘表面透明,实质垄断’的情况,正是监管缺失的体现。就像给一个没有门的房子装了一把锁,看似有防护,实则毫无用处。”

自由辩环节,林溪他们步步紧逼,用“数据垄断”“监管空白”“社会撕裂”三个维度,构建起严密的论证体系。而锐思辩论队因为准备的是应对“伦理风险”的战术,面对“数据垄断”的新论点,完全陷入被动,只能反复重复“AI技术能提高效率”的观点,却无法回应林溪他们提出的现实问题。

总结陈词时,锐思辩论队的四辩试图挽回局面,却因为缺乏对“数据垄断”的准备,只能泛泛而谈“技术发展需要包容”。而林溪在总结时,将论点升华到“人的主体性”:“我们今天讨论AI技术的利弊,本质是在讨论‘技术该服务于人,还是人该服从于技术’。当AI技术被数据垄断者掌控,当监管无法保护普通群体的权益,当技术带来的红利只流向少数人,这样的技术发展,就算能提高效率,就算能创造财富,对大多数人而言,也是‘弊大于利’。”

她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赛场:“真正的技术进步,不该是让少数人用数据和算法垄断世界,不该是让监管追在技术后面跑,更不该是让普通人在技术浪潮中被迫‘掉队’。我们期待的AI,是能让农民工在被替代后有新的就业机会,是能让偏远老人也能用得上智能服务,是能让中小商家不被数据垄断挤压生存空间的技术。只有当AI技术回归‘服务所有人’的本质,它的‘利’,才能真正大于‘弊’。”

当评委宣布“反方(林溪所在队伍)获胜”时,全场爆发出最热烈的掌声。锐思辩论队的队员脸色铁青,一言不发地离开了赛场。走出赛场时,海州一中的四辩和其他队伍的队员围上来,纷纷向林溪他们祝贺:“你们太厉害了!不仅赢了比赛,还戳穿了锐思的小动作!”

李哲拿着一份新的监控报告走过来,笑着说:“组委会刚才收到了酒店补充的监控,拍到了锐思队员把电脑扔在酒店后门的垃圾桶里,现在证据确凿,他们可能会被取消比赛资格。”

林溪看着队友们兴奋的笑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场比赛,他们不仅赢了战术,更赢了底线;不仅守住了晋级的机会,更守住了辩论这项运动的初心——用逻辑和事实说话,用观点和思考影响他人,而不是用旁门左道的手段获取胜利。

小组赛最后两场,林溪他们凭借稳定的发挥,先后击败了两支队伍,以小组第一的成绩晋级淘汰赛。晋级名单公布的那天,训练室里挂满了队友们手写的加油标语,李哲还特意买了蛋糕,庆祝他们阶段性的胜利。

“淘汰赛的对手会更强,”林溪看着晋级名单上“京华中学”“海州一中”等熟悉的名字,“但我们已经证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对手用什么手段,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坚守底线,就一定能走得更远。”

江熠点头,拿起白板笔,在上面写下“淘汰赛目标:进入四强”:“接下来,我们要针对淘汰赛的辩题类型,提前准备更多预案,不仅要巩固‘数据’‘现实案例’的优势,还要加强‘价值升华’的能力,让我们的观点更有感染力。”

深夜的训练室里,灯光依旧明亮。林溪他们围坐在桌前,讨论着下一场的战术,偶尔传来的笑声,打破了赛前的紧张。他们知道,淘汰赛的赛场会更加残酷,暗涌也可能更加汹涌,但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用实力说话,用初心前行,在全国赛的舞台上,绽放属于他们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