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夏夜晚风和你 > 第61章

夏夜晚风和你 第61章

作者:普通的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1 03:02:56

第六十一章全国展会初亮剑非遗文创闯江湖

联盟小院的鸡刚叫头遍,李爷爷就背着装满竹编样品的藤筐出了门,筐里的“缠枝纹挂屏”“桂花纹收纳篮”都是他熬夜赶制的精品,竹篾泛着温润的光泽,每一道纹路都透着老手艺的细腻。紧随其后的林溪和沈星辞,手里提着装满陶制文创的纸箱,箱内垫着软布,小心翼翼护着“桂雨青釉咖啡杯”“竹影灰陶盘”——这些是要带去全国非遗文创展会的“王牌展品”,也是小院文创社成立以来最引以为傲的成果。

“路上小心,到了记得给我们报平安!”王婶站在竹篱笆旁挥手,身后跟着苏晓、周航等社员,每个人手里都拿着提前写好的“展会小贴士”,上面记着展位布置细节、产品介绍重点,甚至还有应对不同客户的沟通技巧,“苏晓画的宣传海报都卷好了,铺展架的时候记得用竹夹子固定,别被风吹坏了。”

高铁上,李爷爷摩挲着藤筐里的竹编挂屏,眼神里满是期待:“这辈子没出过这么远的门,没想到老了还能带着竹编去全国展会,要是能让更多人喜欢咱们的手艺,就算值了。”沈星辞笑着递过一杯热茶:“李爷爷,这次展会不仅能展示咱们的产品,还能跟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交流,说不定能学到新手艺,给咱们的文创产品添新花样。”

历经六个小时的车程,三人终于抵达展会所在的城市。走进展馆的瞬间,林溪和沈星辞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数千平方米的展厅里,布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展位,苏绣、剪纸、木雕、陶艺……琳琅满目的非遗作品让人目不暇接,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传统文化的厚重气息。

他们的展位在“传统工艺创新区”,紧邻着一家做青瓷的展位。刚卸下行李,就见一位穿着蓝布衫的老者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个青瓷茶杯:“你们是联盟小院的吧?我在展会手册上看到你们做竹编和陶艺结合的文创,特意过来看看。”

李爷爷赶紧递过一个竹编收纳篮:“您是青瓷张师傅吧?久仰您的大名!这是我们编的竹篮,您看这纹路,都是老手艺编的。”张师傅接过竹篮仔细端详,手指划过竹篾的接口处:“编得好!接口藏得严实,竹篾选得也地道,现在能沉下心做传统竹编的年轻人不多了。”

两人越聊越投机,张师傅甚至提出合作:“我的青瓷茶杯配你们的竹编杯垫,肯定受欢迎!咱们可以做一套‘青竹合璧’礼盒,茶杯刻竹纹,杯垫编青瓷纹样,既有青瓷的雅致,又有竹编的质朴。”林溪立刻拿出笔记本记录:“张师傅,咱们展会结束就细化方案,说不定能赶在年底推出联名礼盒。”

展位布置从下午一直忙到深夜。苏晓设计的宣传海报铺在展架中央,上面画着小院的葡萄架、竹篱笆,还有社员们制作文创的场景;展台上,竹编产品和陶艺产品穿插摆放——竹编手机壳旁摆着同纹样的陶制钥匙扣,陶杯下面垫着配套的竹编杯垫,每一件产品旁都放着小卡片,写着“制作人”“工艺故事”;最显眼的位置,摆着李爷爷的“缠枝纹竹编挂屏”和陈越烧制的“山水纹陶瓶”,作为展位的“镇展之宝”。

开展第一天,联盟小院的展位就吸引了不少人驻足。一位穿着西装的男士拿起竹编手机壳,翻来覆去地看:“这竹编是手工编的?边缘处理得真细腻,比我在网上买的机器编织品质感好多了。”沈星辞赶紧上前介绍:“您眼光真好!这是我们李爷爷带着社员手工编的,竹篾经过‘三晾三煮’,防潮耐用,纹样也是咱们原创的,跟手机壳的弧度完美贴合。”

男士当即订了500个,作为公司年会伴手礼:“现在年轻人就喜欢这种有温度的手工制品,既有文化内涵,又不会跟别人撞款。你们能不能在手机壳上印我们公司的logo?”林溪立刻答应:“没问题!我们可以用激光雕刻,不破坏竹编纹理,一周内就能交货。”

这边刚谈完订单,那边又围过来一群年轻人,对着“桂雨青釉陶杯”啧啧称赞。一个女生端着陶杯,对着灯光看釉色:“这釉色也太好看了!像雨后的青竹,温润又透亮,用来泡花茶肯定特别有感觉。”李爷爷笑着说:“这釉是咱们陈越师傅调的,加了院里的桂花灰,烧出来才带点淡淡的清香,你们凑近闻闻,杯底还有桂花香呢。”

女生们当场每人买了一个,还加了林溪的微信:“以后出了新品一定要通知我们,我们想组建一个‘小院文创粉丝群’,把喜欢你们产品的人都拉进来。”

展会第三天,一位来自海外的采购商找到了展位,手里拿着翻译器,指着展台上的“竹编陶艺礼盒”比划:“我想把这些产品卖到国外,你们能提供批量生产吗?国外的消费者很喜欢这种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手工制品。”

沈星辞赶紧拿出产品手册,用英语介绍:“我们有稳定的竹材供应商和陶艺工作室,每月能生产竹编产品3000件、陶艺产品2000件,所有产品都是手工制作,质量有保证。如果您有定制需求,我们也能满足,比如在竹编上编外文祝福语,在陶杯上刻外国纹样。”

采购商看完手册,当场签订了意向合同:“我先订1000套礼盒,运到欧洲的华人超市和文创店试试水,要是销量好,以后会长期合作。”

展会期间,林溪和沈星辞还抽空去其他展位交流学习。在苏绣展位,他们学到了“丝线染色技巧”,打算用来给竹编产品做彩色镶边;在木雕展位,师傅教他们用“微雕技术”在竹编上刻小字,让产品更具收藏价值;最意外的是,他们遇到了之前捐赠“非遗种子包”的偏远地区学校老师,老师带来了孩子们新做的竹编作品——用当地的竹子编的小背篓,上面还编着“感谢联盟小院”的字样。

“孩子们特别喜欢非遗课,现在课间都在讨论怎么编竹篮、捏陶碗,有的孩子还说以后要当非遗传承人。”老师笑着说,“我们学校打算建一个‘非遗活动室’,想邀请你们有空去支教,给孩子们讲讲文创设计,让他们知道老手艺也能变成受喜欢的产品。”

林溪立刻答应:“我们一定去!下次还会带更多材料包和教学工具,让孩子们能做更复杂的非遗作品。”

展会最后一天,联盟小院的展位被评为“最具创新力非遗展位”,李爷爷的“缠枝纹竹编挂屏”还获得了“传统工艺精品奖”。站在领奖台上,李爷爷手里拿着奖杯,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这个奖不是我一个人的,是联盟小院所有社员的,是所有支持非遗传承的人的。我们会继续努力,把老手艺做出新花样,让更多人喜欢非遗、传承非遗。”

返程的高铁上,三人看着满满的订单和合作意向书,脸上满是疲惫却掩饰不住兴奋。李爷爷靠在椅背上,手里摩挲着奖杯,小声说:“这次展会没白来,不仅卖了产品,还认识了这么多朋友,学到了这么多新东西,以后咱们的文创产品肯定能越做越好。”

沈星辞打开笔记本,上面记满了展会期间的收获:“咱们回去就启动三个项目——跟张师傅的青瓷联名礼盒、海外采购商的批量订单、偏远地区学校的支教计划。还要把学到的染色、微雕技术融入产品,开发更多新品。”

林溪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风景,心里充满了期待。她知道,全国展会只是联盟小院非遗文创之路的一个新起点,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他们去开拓——要让竹编和陶艺走进更多家庭,要让非遗文化传遍全国各地,甚至走向世界,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手艺的魅力。

夜色渐深,高铁穿梭在黑暗中,车厢里,李爷爷已经睡着了,手里还紧紧攥着奖杯;林溪和沈星辞则在小声讨论着未来的计划,笔记本上的字迹越来越密,每一个字都透着对非遗传承的热爱与坚守。他们知道,只要心怀热爱,携手同行,联盟小院的故事,一定会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写下更精彩的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