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夏夜晚风和你 > 第57章

夏夜晚风和你 第57章

作者:普通的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1 03:02:56

第五十七章文创社初建聚英才体验课首开引热潮

联盟小院的竹篱笆上爬满了新抽的藤蔓,沾着晨露的叶片间,挂着林溪和沈星辞连夜赶制的“小院非遗文创社”招募牌——竹制牌面刻着缠枝纹,中间用釉彩写着社名,下方还缀着两个迷你竹编流苏,风一吹便轻轻晃动,引得路过的邻里频频驻足。

“溪溪,星辞,你们这牌子做得真别致!”王婶端着刚蒸好的糯米糕走出屋,热气裹着米香飘散开,“我刚才在巷口碰到张老师,她听说咱们要办文创社,特意说要带学校的美术生来帮忙设计宣传海报呢。”

李爷爷也拿着一捆打磨好的竹篾走过来,竹篾泛着温润的浅棕色:“这些是我挑的老楠竹,韧性好,适合做文创社的展示架。等会儿我教你们编个分层架,正好用来摆你们上次做的手机壳和收纳盒样品。”

说话间,巷口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陈越带着两个陶艺工作室的学徒扛着纸箱走来:“听说你们要招募社员,我把工作室的闲置陶轮和釉料都搬来了,以后社员想体验陶艺,不用再跑远路。”纸箱打开,里面不仅有陶轮、拉坯工具,还有几罐陈越调配的独家釉色,瓶身上贴着手写的色卡标签,“这几罐是‘桂雨青’‘竹影灰’,颜色跟咱们小院的景致特别配,适合做文创产品的底色。”

正忙着整理东西,张老师带着五六个背着画板的学生来了。为首的女生叫苏晓,是美术生里的设计能手,她一进门就被石桌上的文创样品吸引:“这个竹编手机壳的纹样太好看了!要是在边缘加个可调节的挂绳,肯定更受女生喜欢。”她一边说,一边拿出速写本快速勾勒,几笔就画出了挂绳的设计草图,还在旁边标注了“用棉麻线编织,缀小陶珠”的细节。

林溪看着草图眼睛一亮:“苏晓,你这个想法太实用了!咱们文创社正好缺设计岗的社员,你愿意加入吗?”

苏晓立刻点头,笔还没放下就开始规划:“我可以负责产品外观设计,还能让美术班的同学帮忙画宣传插画,把咱们做竹编、陶艺的过程画成漫画,肯定比文字宣传更吸引人。”

短短一上午,文创社就聚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人——有擅长新媒体运营的大学生周航,主动提出要帮社团做短视频账号;有开打印店的赵叔,承诺免费帮社团印制宣传册和产品包装;还有隔壁巷的手工达人刘姐,带着自己做的布艺小配件来,说要和竹编、陶艺做跨界融合。

“咱们得先把社团的分工定下来,这样做事才有效率。”沈星辞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笔记本,在众人围坐的石桌上展开,“我建议分四个小组:产品设计组,负责文创产品的创意和草图;手艺制作组,由王婶和李爷爷带队,负责竹编、陶艺的制作和教学;宣传推广组,负责线上线下的宣传和活动策划;后勤保障组,负责材料采购和场地整理。”

大家纷纷赞同,各自根据特长选了小组。分配完任务,苏晓突然想起什么:“咱们不如先办一场免费的非遗体验课,既能让大家感受竹编和陶艺的魅力,也能为文创社吸引更多社员。”

“这个主意好!”林溪立刻响应,“咱们就定在本周末,体验课分两场,上午竹编小挂饰制作,下午陶艺茶杯拉坯,材料由咱们社团准备,报名方式就用线上预约,周航你负责做个简单的报名小程序怎么样?”

周航立刻拿出手机,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操作:“没问题,我今晚就能做好,还能在小程序里加个‘非遗知识小问答’,答对的人可以优先预约体验名额,顺便普及一下竹编和陶艺的历史。”

接下来的几天,小院里热闹得像过节。李爷爷带着手艺制作组的社员劈竹、剖篾,教大家如何挑选竹材、处理竹篾的毛刺;王婶则负责准备竹编体验课的材料包,把竹篾剪成统一的长度,还提前编了几个小挂饰样品,供大家参考;苏晓和宣传组的成员趴在石桌上画宣传海报,用明快的色彩画出竹编、陶艺的制作场景,还在海报角落加了“亲手做一件非遗小物,把小院的美好带回家”的标语;沈星辞和后勤组的人则忙着搭建展示架,整理陶艺工具,给陶轮做最后的调试。

周五晚上,周航的报名小程序一上线,名额就被一抢而空。很多没抢到名额的人在小程序留言,希望社团能多办几场体验课,还有人询问是否可以直接加入文创社,让林溪和沈星辞既意外又惊喜。

周六清晨,天刚亮,小院就热闹起来。第一批来参加竹编体验课的学员早早到了,其中既有带着孩子的家长,也有对非遗感兴趣的年轻人。李爷爷穿着干净的蓝布衫,坐在葡萄架下的主位,面前摆着整齐的竹篾和工具:“今天咱们学编最简单的‘桂花结’挂饰,大家先看我演示一遍——先取三根竹篾,呈三角摆放,中间的竹篾固定不动,左右两根交叉缠绕,每绕一圈都要拉紧,这样编出来的结才紧实好看。”

李爷爷的手指灵活地穿梭在竹篾间,不一会儿,一个小巧玲珑的桂花结就编好了,他还在结下缀了个迷你陶珠,引得学员们阵阵赞叹。学员们跟着动手,有人刚开始总是把竹篾缠错,王婶和手艺组的社员就耐心地一对一指导;有个小朋友的手太小,握不住竹篾,沈星辞就特意帮他把竹篾削得更细,还手把手教他如何控制力度。

“原来竹编这么讲究技巧!”一位年轻妈妈编好第一个桂花结,兴奋地举起来给孩子看,“以后再也不会觉得竹编只是老物件了,亲手做出来的小挂饰,比买的任何饰品都有意义。”

上午的竹编体验课刚结束,下午的陶艺体验课学员就陆续到了。陈越亲自坐镇,教大家如何使用陶轮拉坯:“先把陶土拍在转盘中央,双手蘸湿,掌心顶住陶土底部,慢慢向上推,注意力度要均匀,不然坯体容易歪。”

林溪负责指导大家塑形,她拿着一根细竹片,耐心地教学员如何调整茶杯的口沿弧度:“茶杯的口沿要稍微向外撇一点,这样喝水的时候才不会漏,底部要压实,放在桌上才稳。”

有个学员第一次拉坯,陶土刚转起来就塌了,急得额头冒汗。林溪笑着安慰她:“别慌,刚开始学都这样,我第一次拉坯的时候,连陶土都粘在手上甩不掉呢。”她一边说,一边重新取了块陶土,放慢速度演示,“你看,推的时候手臂要靠在腿上保持稳定,手指轻轻捏住坯体,跟着转盘的节奏走。”

在林溪的指导下,那个学员终于成功拉出了一个小小的茶杯坯体,虽然不如样品精致,却格外有成就感:“太神奇了!一块普通的陶土,居然能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种感觉太奇妙了。”

体验课结束时,每个学员都带着自己的作品——竹编桂花结挂饰、歪歪扭扭却充满童趣的陶艺茶杯坯体,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很多人临走前都问下次体验课的时间,还有不少人当场报名加入了文创社,让社团的人数一下子增加了二十多个。

夕阳西下,学员们陆续离开,文创社的社员们却没闲着。大家围坐在石桌旁,分享着体验课的收获,苏晓兴奋地说:“我今天拍了很多学员做手工的视频,剪辑一下发到短视频账号上,肯定能吸引更多关注!”

周航打开手机,小程序后台的留言已经有几百条了:“好多人问能不能定制文创产品,还有几家咖啡店想跟咱们合作,用咱们的陶杯装咖啡,这可是个好机会!”

王婶和李爷爷看着热闹的场景,脸上满是欣慰。李爷爷喝了口桂花茶,笑着说:“咱们这文创社就像刚种下的竹子,刚开始长得慢,现在终于冒出芽了。以后咱们不仅要做文创产品,还要把竹编、陶艺的手艺一代代传下去,让更多人知道咱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贝。”

林溪和沈星辞相视一笑,看着小院里忙碌的社员,看着墙上挂着的学员作品,心里充满了干劲。他们知道,文创社的路才刚刚开始,未来还会遇到很多挑战——材料采购、产品销售、手艺传承,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带着对非遗的热爱和对梦想的坚持,一定能把小院非遗文创社办得越来越好,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土壤里,开出更绚烂的花。

夜色渐深,小院里的灯亮了起来,社员们还在忙着整理体验课的材料,讨论着下一次活动的计划。竹风吹过,带着桂花的香气,混合着竹篾和陶土的气息,在小院里久久回荡,仿佛在为这个充满希望的夜晚,奏响一曲关于传承与创新的乐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