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夏夜晚风和你 > 第44章

夏夜晚风和你 第44章

作者:普通的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1 03:02:56

第四十四章非遗民宿藏古韵,春日雅集续新篇

元宵灯市的余温尚未散去,明城非遗联盟的小院里已响起新的讨论声。林溪将一张手绘的民宿设计图铺在桌上,竹编的纹理、木雕的纹样、剪纸的图案在图纸上错落交织,引得围坐的老匠人纷纷探头:“这是要把咱的手艺搬进院子里?”

“可不是搬进去,是让游客住进手艺里。”林溪指着图纸上“竹影轩”“剪纸阁”的标注,眼底闪着期待的光,“元宵灯市时,好多游客问能不能多留几天,体验真正的非遗生活。咱们就把联盟旁边那栋老宅院改造成非遗主题民宿,每个房间都用一种非遗工艺做主题,再配上对应的体验活动,让大家来了就不想走。”

张爷爷捏着图纸边角,手指抚过“竹影轩”的竹编吊顶设计,突然笑出声:“这主意好!我那手艺不仅能编灯笼,还能编床架、编隔断,让游客一进房间就闻着竹香,看着竹纹,比住大酒店舒坦多了!”李伯也凑过来,指着“木雕阁”的墙面设计:“我来雕床头的吉祥纹样,再做几个木雕小摆件,游客住完还能带走当纪念。”

说干就干,老宅院的改造工程很快启动。陈阳带着技术团队先给老房子做了“科技体检”,在保留木质结构、青砖黛瓦的基础上,加装了隐形的恒温系统和智能照明——白天,阳光透过剪纸纹样的窗棂,在地上投出细碎的光影;晚上,AR投影能让天花板上的竹编纹样“活”过来,变成漫天飞舞的竹蜻蜓,落在游客的枕边。

林溪则忙着和各个非遗匠人对接细节。竹编匠人王婶要给“竹影轩”编床帘,特意选了柔韧性好的楠竹,劈成细如发丝的竹篾,还在竹篾里掺了淡淡的香茅,让床帘自带驱蚊效果;剪纸艺人刘阿姨为“剪纸阁”设计了可更换的窗贴,春分贴柳燕,清明贴纸鸢,让房间跟着节气变模样;面塑艺人赵师傅更用心,在每个房间的茶几上都摆了迷你面塑——“竹影轩”摆竹节造型,“剪纸阁”摆剪刀造型,连卫生间的漱口杯旁,都有个拇指大的面塑小娃娃,手里举着“节约用水”的小牌子。

民宿改造到一半时,上海的周女士突然打来电话,说想带女儿朵朵和几个朋友再来明城,专门体验民宿生活。“上次朵朵编完灯笼,回家后天天缠着我学竹编,这次听说有非遗民宿,吵着要住满一周。”周女士的声音里满是期待,“我们还想跟着老匠人学做清明粿,体验真正的明城春日生活。”

挂了电话,林溪突然有了新想法:“不如借着民宿试营业,办一场‘春日非遗雅集’?邀请之前来灯市的游客、周边城市的非遗爱好者,一起住民宿、学手艺、品春味,让大家感受非遗在日常生活里的样子。”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所有人的响应。张爷爷主动牵头准备竹编体验课,要教大家编春日竹篮,用来装采来的野菜;李伯则计划带游客去后山的竹林,认竹、伐竹、处理竹材,让大家知道一根竹子从山林到变成竹编的全过程;社区里的阿姨们也积极报名,要教大家做明城传统的春日美食——清明粿要包艾香馅的,青团要揉进新鲜的鼠鞠草,连茶点都要用木雕模具压出樱花、柳枝的纹样。

陈阳的技术团队也没闲着,他们为雅集开发了“非遗春日地图”小程序:扫描地图上的竹编标记,能看到附近竹林的最佳采摘时间;扫描剪纸标记,能学到对应的节气剪纸技法;甚至连民宿院子里的老槐树,都被装上了微型传感器,游客靠近时,树洞里会传出老匠人讲述的“槐树与明城”的传说。

四月初,“春日非遗雅集”正式拉开帷幕。周女士带着朵朵和朋友们刚到民宿门口,就被门口的竹编拱门吸引——拱门上编着“春满明城”四个大字,每个字的缝隙里都插着新鲜的柳枝,风一吹,柳枝轻晃,竹香混着柳芽的清香扑面而来。

“欢迎来到竹影轩!”王婶笑着迎上来,递给朵朵一个迷你竹编钥匙扣,“这是给你的见面礼,咱们住的房间里,还有更大的竹编惊喜呢!”朵朵跟着王婶走进“竹影轩”,一进门就哇地叫出声:竹编的床帘垂落在床两侧,阳光透过床帘的花纹,在被子上投出星星点点的光斑;竹编的隔断将房间分成睡眠区和休闲区,隔断上还挂着几个竹编小灯笼,里面装着暖黄色的小灯;连书桌上的笔筒、茶杯垫,都是竹编的,摸起来温润又舒服。

“晚上还有更好看的!”陈阳笑着打开AR开关,天花板上的竹编纹样突然“活”了过来,变成一群小巧的竹蜻蜓,绕着房间慢慢飞,有的还会落在朵朵的肩膀上,轻轻“啄”一下她的衣服,引得朵朵追着竹蜻蜓满屋跑。

第二天一早,朵朵就跟着张爷爷去后山竹林。张爷爷教大家怎么分辨楠竹和毛竹,怎么用砍刀在竹子根部砍出整齐的切口,还特意给朵朵选了一根细竹,让她试着用竹刀劈竹篾。“劈竹篾要顺着竹子的纹理,力气不能太猛,也不能太轻。”张爷爷握着朵朵的手,竹刀在竹条上轻轻划过,一根完整的竹篾就劈了下来,“你看,这竹篾就像人的脾气,顺着它来,它就听话,要是硬来,它就会断。”

朵朵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学着张爷爷的样子慢慢劈,虽然劈出的竹篾有的粗有的细,但她却笑得格外开心。中午,大家带着采来的新鲜竹笋和野菜回到民宿,社区的阿姨们已经准备好了清明粿的馅料。朵朵跟着周女士一起揉面团,把新鲜的艾汁揉进糯米粉里,面团渐渐变成了淡淡的绿色,还带着艾香。“包清明粿要捏出花边,这样才好看。”阿姨手把手教朵朵捏花边,朵朵捏的花边歪歪扭扭,却像小花朵一样可爱,她还特意在自己包的清明粿上,用面塑工具刻了一个小竹编的图案。

下午的剪纸课上,刘阿姨教大家剪“春燕衔柳”的图案。刘阿姨先把红纸对折,用剪刀剪出燕子的轮廓,再慢慢剪出翅膀上的细纹路,最后剪柳丝时,剪刀要“走”得慢,才能让柳丝又细又长。朵朵拿着小剪刀,小心翼翼地剪,虽然剪的燕子翅膀有点歪,柳丝也有的断了,但刘阿姨却笑着说:“这是最特别的春燕,带着朵朵的心意呢!”剪完纸,陈阳还帮大家把剪纸图案扫描进手机,用AR技术让纸上的春燕飞起来,落在民宿的院子里,和真实的燕子一起“嬉戏”。

雅集的最后一天,大家还一起在民宿的院子里办了一场“非遗春宴”。桌子上铺着织锦艺人做的桌布,上面绣着春日的花草;碗碟是陶瓷艺人特制的,每个碗底都有一个小小的非遗图案;大家吃着自己包的清明粿、炒的竹笋,喝着用古法酿造的米酒,聊着这几天的体验。周女士看着朵朵手里拿着自己编的竹篮、剪的春燕,笑着对林溪说:“以前总觉得非遗离我们很远,现在才知道,非遗就是生活里的竹香、艾香,是手里的竹编、剪纸,是和大家一起做的美食。这种感觉,比任何旅游都让人难忘。”

雅集结束后,很多游客都在“非遗春日地图”上留下了自己的感受:有人说想秋天再来,体验做竹编灯笼的乐趣;有人说要把自己做的剪纸寄给远方的朋友,让他们也感受非遗的魅力;还有人提议,希望联盟能推出“非遗亲子夏令营”,让更多孩子能亲近传统手艺。

林溪把这些建议都记在本子上,看着民宿院子里随风飘动的竹编灯笼,心里满是温暖。她想起元宵灯市时安娜说的话,想起周女士和朵朵的笑容,突然明白,非遗传承从来不是把手艺放进博物馆,而是让手艺走进生活,让更多人在触摸、体验、创造中,爱上传统,传承传统。

几天后,林溪收到了安娜的邮件,邮件里附了几张欧洲非遗协会的照片,还有一段文字:“我们已经开始筹备‘中国非遗灯展’的场地,还特意请了竹编艺人学习编明城的竹灯笼。期待明年能和你们一起,让中国非遗的星火,在欧洲的夜空点亮。”

林溪看着邮件,走到民宿的窗边,窗外的老槐树上,新抽的嫩芽正慢慢长大,竹影轩的竹编床帘在风中轻轻晃动,剪纸阁的窗贴上,春燕似乎还在“飞翔”。她知道,非遗的故事还在继续——接下来,联盟还要开发“非遗美食潮玩”,把清明粿做成能扫码听故事的AR点心;还要和周边的学校合作,开设“非遗春日课堂”,让孩子们在田野里学竹编、在院子里学剪纸。

春日的阳光透过窗棂,落在桌上的非遗民宿设计图上,图纸上的竹编、木雕、剪纸仿佛都活了过来,编织出一幅充满烟火气的非遗生活画卷。林溪相信,只要有人坚守,有人创新,有人热爱,这画卷就会一直延续下去,让非遗的星火,照亮更多人的生活,温暖更多人的心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