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夏夜晚风和你 > 第39章

夏夜晚风和你 第39章

作者:普通的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1 03:02:56

第三十九章校企携手孵新器,非遗潮玩破圈来

非遗手艺培训基地的梧桐叶染成金黄时,林溪的办公室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明城大学设计学院的副院长赵凯。他手里捧着一叠学生设计稿,刚坐下就迫不及待地展开:“林溪,你看这些设计!我们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把竹编、面塑元素融入潮玩设计,有竹编骨架的机甲手办,还有能变形的面塑生肖玩偶,学生们都说,想找老匠人合作,把图纸变成实物。”

林溪拿起一张机甲手办设计稿,图纸上的机甲关节处标注着“竹编嵌套结构”,胸口镶嵌着面塑工艺的能量核心,线条凌厉又不失传统韵味。“这个设计太惊艳了!”她忍不住赞叹,“竹编的韧性适合做活动关节,面塑的色彩能丰富细节,正好能解决潮玩行业‘材质单一’的痛点。”

两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启动“非遗潮玩孵化项目”——明城大学提供设计创意和年轻受众资源,非遗基地负责手艺指导和工艺落地,双方共同打造兼具传统韵味与潮流属性的非遗潮玩产品线。消息传到培训基地,老匠人和学员们都格外兴奋,张爷爷翻出珍藏的细竹篾:“我早就想试试竹编能不能做些新奇玩意儿,这次终于有机会了!”王师傅则连夜揉了二十多种颜色的面团,“面塑能捏人物、捏花鸟,捏机甲肯定也没问题!”

项目启动仪式当天,明城大学的20名学生设计师走进非遗基地,与老匠人、学员们结成“1 1 1”合作小组——1名学生设计师负责创意,1名老匠人指导工艺,1名基地学员协助落地。周明所在的小组拿到了“竹编机甲手办”项目,学生设计师陈阳拿出3d打印的机甲模型:“这个机甲高20厘米,关节需要能360度转动,我们想用0.3毫米的细竹篾编织关节外层,既保证灵活性,又能露出竹编纹理。”

张爷爷接过模型,仔细观察关节结构:“细竹篾的韧性够,但需要先做定型处理,不然容易变形。”他从工具箱里拿出煮竹用的大锅,“把竹篾放进加了草木灰的水里煮半小时,再用模具定型,就能保持想要的弧度。”说着,他示范着将竹篾缠绕在机甲关节模型上,手指翻飞间,竹篾如同有了生命,渐渐勾勒出关节的轮廓。陈阳看得入迷:“张爷爷,您这手艺太厉害了!我之前担心竹编会影响机甲的机械感,现在看来,反而更有独特的质感。”

苏晴所在的小组负责“面塑生肖变形玩偶”,学生设计师李萌的设计稿里,生肖鼠能变形为粮仓,生肖牛能展开为耕犁,充满巧思。王师傅拿着设计稿,琢磨着面塑的变形结构:“面塑要变形,得用分层捏制的手法,内层用硬一点的面团做骨架,外层用软面团做装饰,这样既能固定形状,又能灵活展开。”他先捏出生肖鼠的身体骨架,再在外层包裹一层白色面团,用小刻刀精细雕刻出鼠的毛发纹理,最后在背部留出发条装置的位置,“等会儿装上发条,转动后就能变形为粮仓了。”

李萌蹲在一旁,认真记录王师傅的手法:“王师傅,您这分层捏制的技巧,正好解决了我之前担心的‘变形后结构松散’的问题!”苏晴也补充道:“我们还可以在面塑表面涂一层透明保护漆,防止掉色和磨损,让玩偶更耐用。”

项目推进过程中,意外和惊喜不断。赵宇所在的小组尝试用剪纸做潮玩的“可变场景”——将剪纸做成可拆卸的背景板,搭配LEd灯,能呈现白天、夜晚两种场景。李奶奶教学生设计师张悦剪“二十四节气”场景剪纸,张悦却提出了新想法:“李奶奶,我们能不能用多层剪纸叠加,做出3d效果?比如春分的杨柳,最外层剪柳枝,中间层剪柳叶,最内层剪桃花,这样灯光照过来,就有层次感了。”

李奶奶眼前一亮,立刻找来不同颜色的彩纸:“这个想法好!多层剪纸叠加,比单层更生动。”两人反复试验,终于做出了能切换“春柳依依”“冬雪皑皑”的可变剪纸背景板。张悦把背景板装在潮玩展示盒里,打开LEd灯,剪纸的影子投射在盒壁上,仿佛一幅流动的非遗画卷。“太漂亮了!”赵宇忍不住拍下视频,发在“非遗新匠人”账号上,配文“剪纸 潮玩=会讲故事的场景盒”,很快就收获了百万播放量,不少网友留言“求购买链接”。

为了让非遗潮玩更符合年轻受众的喜好,团队还发起了“非遗潮玩创意征集”活动,在社交媒体上收集网友的建议。有网友提议“做能发出非遗音乐的潮玩”,团队立刻邀请明城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将竹笛、剪纸的声音元素融入潮玩——在竹编机甲的胸口装微型音箱,按下按钮就能播放改编版的《茉莉花》;在面塑生肖玩偶的底座装触发装置,晃动玩偶就能听到李奶奶用剪纸模拟的“风声”“雨声”。

经过三个月的打磨,第一批非遗潮玩终于完成——10款竹编机甲手办,每一款的关节都能灵活转动,竹编纹理在灯光下呈现出独特的光泽;12款面塑生肖变形玩偶,变形结构流畅,面塑色彩鲜艳且不掉色;5款剪纸场景潮玩盒,可变场景搭配非遗音乐,充满互动性。在明城大学举办的“非遗潮玩发布会”上,这些作品一亮相就惊艳全场,不少潮玩经销商当场提出合作意向,还有家长带着孩子排队体验:“这个竹编机甲太酷了!既能让孩子玩,又能教他们了解非遗,比普通玩具有意义多了。”

发布会结束后,团队与国内知名潮玩品牌“潮玩宇宙”达成合作,共同推进非遗潮玩的量产和销售。在量产过程中,老匠人们还参与了生产线的优化——张爷爷指导工厂改进竹篾定型工艺,让竹编部件的良品率从60%提升到90%;王师傅研发出“面塑批量制作模具”,既保证了面塑的统一质量,又保留了手工捏制的纹理;李奶奶则设计了剪纸的自动化裁剪模板,提高了生产效率。

非遗潮玩上市当天,线上线下同步开售,首批5000套在半小时内售罄,社交媒体上满是网友的晒单:“竹编机甲的关节太丝滑了,细节满分!”“面塑生肖变形的时候太惊喜了,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没腻”“剪纸场景盒的灯光绝了,晚上放在床头像小灯笼”。更让人惊喜的是,不少外国网友通过代购买到非遗潮玩,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分享:“这是我见过最有文化底蕴的潮玩!中国非遗太神奇了!”

趁着非遗潮玩的热度,林溪团队还与明城大学合作开设了“非遗潮玩设计课程”,邀请老匠人走进大学课堂,教学生们非遗手艺与潮玩设计的结合技巧。第一堂课上,张爷爷教学生们编织简单的竹编潮玩配件,王师傅教他们捏制迷你面塑玩偶,李奶奶教他们剪潮玩专属剪纸图案。学生们学得认真,不少人表示:“以前觉得非遗离我们很远,现在发现非遗能融入潮玩、融入生活,以后想成为非遗潮玩设计师,把更多非遗手艺变成年轻人喜欢的东西。”

这年冬天,非遗基地的院子里格外热闹。老匠人们围坐在火炉旁,看着电视里报道非遗潮玩的新闻,脸上满是自豪;学员们忙着打包网友定制的非遗潮玩,周明还在设计新款竹编潮玩:“下次我们要做竹编汉服娃娃,把竹编和传统服饰结合起来!”苏晴则在研发“面塑盲盒”,“每个盲盒里都有不同的非遗小知识,让大家拆盲盒的时候还能学文化”。

林溪站在院子里,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感慨。从非遗夏令营到培训基地,从国际交流到潮玩破圈,团队走过的每一步,都在让非遗变得更年轻、更鲜活。她知道,非遗传承不是守着老手艺一成不变,而是要在坚守匠心的同时,不断创新形式、融入生活,让老手艺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雪落在基地的青砖墙上,融化成水珠,折射出院子里的灯光。林溪望着远处的夜空,仿佛看到了非遗文化的未来——有老匠人的坚守,有年轻人的创新,有校企的携手,有国际的交流,非遗会像这雪后的春天一样,充满希望与活力,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跨越时代的美丽与精彩。而她和团队,会继续走在这条路上,用热爱与匠心,书写非遗传承的新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