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汉疆喋血风云录 > 第二十六章 被扬名了

汉疆喋血风云录 第二十六章 被扬名了

作者:汉家一小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9 21:47:01

第二十六章被扬名了

花开两处,各表一枝。话说谢鲲谢安叔侄经过半个月的辛苦跋涉,过淮水,渡大江,终于赶到建康,也就是金陵了。待把谢安母亲的骨灰安置好之后,谢鲲就再也憋不住广撒英雄帖,哦,不对,应该是广撒请柬,邀请江南的各个门阀世家,王公贵族和名师大儒前来参加他挑头举办的诗词品鉴大会。谢氏当家家主,谢安的生父,东晋朝廷的太常卿—谢裒,正生病在床,不太愿意折腾。

但是谢鲲却说:“这是替谢家扬名,让那王家也看看咱们谢家也是有大才的,还有也是为大哥你冲冲喜,能让你的病早点好起来。”

谢家的二代子弟,谢安的两个哥哥谢万谢据,还有谢安的弟弟谢石等,还有一些三代的小屁孩都是喜欢热闹之人。一听二叔要举办规模空前的文会,都嚷嚷着举双手赞成。谢裒一看都同意,他也就点头同意了。谢家又财雄势大,底蕴深厚,又不缺那点钱,再说这是为了谢家扬名,何乐而不为呢?

谢裒又问道:“二弟,你到底得到什么样的奇文诗词,让你这么兴奋,拿出来让大哥也欣赏一下。”

谢鲲有些得意的说道:“哎,大哥等到时你自会知道何必急这一时,说不定,你倒时一看到这些千古名句,你的病就好了。”

谢裒叹息道:“为兄的身体为兄自己最清楚,恐怕治不好了”

顿时,屋内一阵寂静。

谢鲲叹口气道:“唉,都怪弟弟没用,没能找到那仙师抱扑子道长,两年前,仙师能把弟弟从阎王殿拉回来,必定也能治好大哥的病。”

谢裒咳嗽几下道:“二弟勿要自责,你与安石,还有姜儿来回两千多里路都没打听到仙师消息,定是大哥与他无缘,这都是命啊。”

屋内又是一片寂静,空气中充满了悲伤之情。

谢安说道:“父亲请勿担忧,孩儿在来年春天再去北方寻找,虽然我和二叔没有找到仙师,但也打听到有消息说仙师就在北方,如今天寒地冻,大雪封路,仙师也不太可能去往别处。待雪一化,儿子就起程。”

谢安的几个兄弟也纷纷表示要一起去寻找仙师。谢裒看着这些儿子,满意的道:“为父没有白疼你们,都是我谢家的孝顺儿郎。对了二弟,安石,你们把我那宝贝孙女放在下相真的没关系吗?”

谢鲲摆摆手,说道:“没事的,大哥,都和你说了十几遍了,待办完诗词大会,弟弟就派人把你那宝贝孙女接回来。再说,那也是我谢家女,姜儿的远房姑姑,早年又受我大嫂的恩惠,定会把姜儿照顾得好好的,说不定,姜儿正乐不思家呢。”

谢裒对于谢鲲态度不是不满意,怒睁双眼道:“不是你孙女,你当然会这么说。那姜儿最是乖巧可人,要不是她在你们走时藏在马车里,说啥我也舍不得让她去吃那么多苦”。谢裒说着说着眼中竟含有泪光。

谢鲲哼道:“看你是病人,我才不和你一般见识。那姜儿在你面前乖巧可人,在外面简直就是个小魔头,要不是她死缠烂打的以死相逼,我早就派人把她送回来了。”

“哼,污蔑,绝对是对我的姜儿宝贝的污蔑,你就是嫉妒大哥我有个宝贝孙女才这么说的,我才不会上你的当。”

谢鲲立即被气得站了起来伸出右手指着躺在榻上的谢裒说道:“不和你这个病人一般见识,我去写请柬去,哼。”

谢裒顿时得意道:“看看,说不过我就要走,你们说姜儿是不是乖巧可人,聪明伶俐。”

屋子里谢裒的儿子儿媳们纷纷点头称是,谢鲲听到背后的话,差点没被门槛绊倒。谢家向来是谢裒老大,姜儿老二,谁敢说不是。以往的经验教训告诉他们,父亲说的姜儿好那就一定好。如果敢说个不是轻则一顿臭骂,重则棍棒相加。如果姜儿告谁的状,那一定是那个人错了。管你有理没理,都得赔礼道歉,否则惹得姜儿一哭,定是一番鸡飞狗跳。你还别辩驳,你越是辩解罚的越重。也就是谢安还聪明一点,早就认清了形势,极力讨好他的侄女,才没被谢裒责骂过。如此,谢家之中关于姜儿的只有好话,谢家私下里也逐渐形成了一条潜规则,凡是姜儿说的话都好,凡是姜儿做的事都对,凡是姜儿要的东西都给。

正是由于谢裒如此疼爱姜儿,姜儿才想出和叔公三叔不畏千里跋涉之苦去寻找仙师给疼爱她的爷爷治病。

谢裒叹了一口气:“唉,我的姜儿想死爷爷了,为了爷爷你受了太多苦了。”

谢家子弟眼前顿时有只乌鸦飞过。

谢裒看着一屋不说话的谢家子弟,起就不打一处来,每一个有姜儿贴心的,大声喊道:“都杵在这干什么,看我什么时候死啊?还不快去帮你们二叔弄那个劳什子诗会,赶紧办完,好接姜儿回家。”

一屋子人都纷纷起身行礼称是。

谢裒喊道:“还不快滚,看着你们就生气”,说完就拿起身边的枕头扔了出去,一屋子人瞬间消失无影。

一时,屋内只有断断续续的呻吟声,“我的姜儿宝贝........”

不几日,江南四大家族中的王,袁,萧三大家族,还有其他小一点的门阀世家,名师大儒,王公贵族,和有名的才子佳人们皆收到谢家的一书字里行间充满着霸气的请柬。

“鲲不才,亦曾熟读诸子百家,遍览先贤文章,诵遍诗词歌赋。然余观之自建安以来,诸子文章,诗词歌赋,皆如乡间农家之积肥,臭不可闻,再不现建安之盛世。呜呼,斯人已逝,往者已矣。然鲲自北方来,偶遇谢家遗落乡间一小子,听其吟诗作赋,犹如九天之惊雷,幽冥之鬼泣,惶惶然如钟鸣大闾直击己耳,直至心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亦。世人皆日,蓬莱文章建安骨。赋必提汉,诗必提建安。自北来后,余以为,即建安先贤具健在,亦不过余家之一乡间小子。然圣人有云‘独乐了不如众乐乐’,谢家上下,将扫榻以待各方贤者,一睹这古往今来第一诗赋,若有所得,岂不美哉!”

号称江南第一家族的王家院内,“哼,这谢家老二竟如此狂妄,竟然把建安七子都不放在眼里,不知得了几句什么乡间俚语,就可以称天下第一了,狂妄至极。”说话的是王家当代家主,权倾朝野,号称‘王与马’共天下的当朝太保,大司空,侍中等众多称谓于一身的王导。王导此时已年近六十,须发皆白,然多年执掌高位,一身威严气势让人不敢直视,眯着的两眼,不时发出睿智的精光。

“回禀父亲,是不是谢家老三谢安石又有大作出世,才邀的我等前去一观”说话的是王导的二子,王导有六子,然老大与老四皆早夭,成年在堂的有四个儿子。堂内还有王导的侄子们。如今王家王导这一辈的只有王导一人存活在世,所以,不管是儿子还是侄子,王导都一样对待,并没有亲疏之别,即使是再忙,他也会抽出时间考校子侄的课业学问。子侄中如果有懈怠课业,不管是谁,王导都会一顿打骂,重者罚跪祠堂。其中表现好者,均有奖励。如此,王家满门都能够做到五经勤向窗前读,即使女子也不例外。所以,整个王家在王导的重视之下,甚至一个奴仆都能够讲讲四书五经。

王导看着这个让他极为讨厌的二子,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个儿子每日只知空谈,游山玩水,一个一无是处的草包。“要是自己的老大还在的话,肯定能读懂这请柬之中背后隐藏的真意,这谢家到底要干些什么?仅仅是欣赏这所谓的诗词,不可能,难道这谢家看着自己老了,就要迫不及待的要取代王家的位置?还是有别的用意”王导眯着眼睛思考着。

这老二王恬看着堂上的老父不理自己,无趣的坐下,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父亲不喜自己,只是想表现一番,看来还是失败了。

这时,一位器宇轩昂的青年起身拱手说道:“回禀叔父,侄儿以为这封请柬必有深意”

王导微笑看着这少年,说道:“哦,逸少,有何见解”。

不错,这位器宇轩昂,身材高大,双臂修长的青年年正是后世所称颂的“书圣”王羲之。而立年纪,无论是读书还是习武都有一番造诣,暂时在朝廷任职秘书郎,其才能被同僚称赞。赞其为王家自王导后又一人,特别是一手书法已有开宗立派之像。深得王导喜爱,也不免被王导对其更加严厉。

王羲之道:“叔父,侄儿以为其请柬明面上是谢鲲所写,然比得谢家家主同意,侄子又听说谢家家主已卧病在床半年有余,不见好转,是不是谢家有所决定,要借着诗词大会的名义宣布,不如到时叔父称病不去,待在做的兄弟和小辈们去玩闹一番,即使谢家有所决定,我王氏都可进退得当。”

王导连连称是,说道:“这才是老成谋国之言,我王家后辈有人啊,逸少说的不错。我王谢两家虽也有争斗,但在军过大事上一直都是同气连枝。也罢,就当给谢家那个老不死的一个面子,我王家的小辈们都去热闹一番,不落王家的脸面就是。”

堂内的一拨人皆起身称是。王导满意的拂了拂洁白的胡须说道:“嗯不错,下面该谁了上前接受考校了。”

顿时,堂内一片寂静。

袁,萧在内的其他家族也都在纷纷猜测谢家请柬的背后用意。如果让他们知道他们苦苦思索的背后用意其实就是欣赏诗文,不知会不会吐口老血。

但谢鲲的一纸请柬在整个江南文人中间沸腾了。自古就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什么样的诗词文章连建安七子在世都不如。自古文人相轻,你让他尊敬一个过世的公认的圣人贤者还行,但是在世的,天下属我和谁。都自认为天下第一,怎么敢公开称建安之后的诗词文章比作乡间的农家大粪,是可忍孰不可忍。咱得罪不起你谢家,但也别想到时给你说好话,不管你什么狗屁文章诗词,都批的你一脸狗屎,看你嘚瑟,整个江南文人都摩拳擦掌的要到时再谢家的诗词大会上大干一番,也在天下人面前露一下脸。就连北方的石赵朝廷都惊动了,纷纷派出探子打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