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新还珠之燕入紫禁绕乾坤 > 第203章 入土为安

新还珠之燕入紫禁绕乾坤 第203章 入土为安

作者:堂时物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19 21:34:44

第203章 入土为安

果不其然,正如萧风所预料的那样,当他在乾隆皇帝面前表达了自己想要弃武从文的意愿时,身为一代明君的乾隆,其精明程度自然非同小可。

更何况,君臣之间,许多言语更是无需明说,他心中早已洞悉萧风此举背后的深意。可作为天子,行事总需顾虑周全,权衡各方利益。

为了避免背负苛待功臣的恶名,乾隆巧妙地保留了萧风满军正白旗都统的职位,也如他所愿收回了其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的官职,改封他为户部侍郎加领左都御史衔,还保留了其战时的双眼花翎。

就这样,萧风从正二品武官转为了从一品文官。

身为领班军机大臣兼任户部尚书的傅恒,也如实向乾隆禀明了此次征缅过程中,大清火器与英式燧发枪之间的巨大差距。

清缅战争的硝烟已然散去,可战争中的见闻,却如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傅恒和萧风的心头。

随后,他和萧风一同向乾隆进言,恳请乾隆重视新型火器的发展,并推举来自大不列颠的贵族画师班杰明,担任前往大不列颠的使者,负责购买英式武器带回大清。

傅恒和萧风都是乾隆的心腹,又与皇室有着姻亲关系,他们的话语在乾隆心中自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其实乾隆早就看过,甚至已经亲自使用过征缴回来的英式燧发枪,其强大的杀伤力让他印象深刻。但身为一国之君,他有着更深层次的担忧。

若是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流落民间,引发暴动,威胁到朝廷统治又该如何是好?所以,即便傅恒和萧风两人如此的苦口婆心,乾隆依旧没有轻易应下此事。

乾隆陷入了沉思,目光深邃地望向窗外,双手背在身后,一手死死握紧拳头,似乎在权衡着利弊,做着巨大的心理斗争。

未几,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犹豫:“此事关系重大,英式火器虽利,但亦可能成为双刃剑。若我大清子民人人皆能持此利器,那朝廷威严何在?此事朕需细细思量。”

毕竟他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他本无需承担此事带来的风险,即使这可能造福后世,名垂青史。

如今自己依旧身强体健,龙体安康,但做得越多,也可能错得越多,哪怕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他爱惜自己的名声,不愿在史书上留下千古骂名。

但萧风并未因乾隆的犹豫不决而气馁。他深知,要推动大清的火器改革,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一次进言就能成功。于是,他向乾隆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先在大清内部设立一个秘密的火器研发机构,召集一批精通火器的工匠,暗中改良现有的火器技术。这个机构将由朝廷直接掌控,以确保技术不会外泄。

傅恒与萧风相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读出了无奈。他们明白,乾隆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无的放矢。

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任何可能动摇根基的事物都必须被严格把控,更何况是此等关乎国家安危的大事。

傅恒同样没有放弃,他十分理解乾隆的顾虑,但战场上那些先进的火器实在让他眼前一亮,难以忘怀。在他看来,萧风的提议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而且,此时此刻萧风已经将此事摆到了明面上,借着大战初了的契机,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更何况他有预感,他这身子怕是撑不了多久了。萧风昏睡的这些时日,他亦在半梦半醒间仿佛能看到缠绵病榻的自己和跪在自己床前哭到泣不成声的儿子女儿们,也常梦到自己的姐姐和两个小外甥,以及福灵安和明瑞……

若不趁热打铁,等到自己撒手人寰那一天,满朝文武只剩萧风一人孤掌难鸣,孤立无援,更无法说服已经铁了心的乾隆。所以在此事盖棺定论前,他是一定要争取的。

所以,他试图曲线救国,采取迂回的策略。万事开头难,但只要迈出了第一步,后面的事情就事在人为了。因此,他先向乾隆进言,提出可以先从仿制英式燧发枪入手,逐步提升大清的火器水平。等技艺成熟之后,再考虑引进更先进的武器。

闻及,乾隆虽然仍未明确表态,但内心已有所松动。

就在这时,班杰明主动请缨,表示愿意亲自回到自己的国家大不列颠,帮助大清购买英式武器,并由粘杆处秘密押送,绝不会导致枪支炮弹流落民间。

乾隆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异彩,似乎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曙光。

随后,他秘密派人前往广州、澳门等地,暗中了解英式火器的制造工艺,并命令傅恒主导此事,加紧投入仿造英式燧发枪和研究火器改良的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清的火器改革在暗中逐步推进。萧风和傅恒的努力虽然没有立即见效,但他们的坚持和智慧,为大清,甚至未来整个中国的军工变革埋下了伏笔。

而乾隆,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火器改革的重要性,开始更加积极地推动这一进程。

……

年节将至,皇室也迎来了尔康的葬礼。乾隆亲述悼词,字字句句饱含深情,满朝文武大臣亦同声悲泣,为这位忠诚勇敢的臣子送行。

永琪因遵循孝道,处于“守孝”期间,故整个毓庆宫的人员均不宜出席尔康的葬礼。在这样的时刻,唯有紫薇的好姐妹晴儿,始终不离不弃地陪伴在她的身旁,给予她无声的慰藉。

在出殡前的那一刻,萧云身着荔肉白搭配鷃蓝满绣宝相花纹的精致旗服姗姗来迟,那服饰的华美与府中的肃穆氛围相得益彰。

“臣给贵妃娘娘请安,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福伦夫妇以及在场众人皆未曾想过身为贵妃娘娘的萧云回驾临学士府,均言辞恳切的行礼问安。

萧云连忙摆手,示意众人免礼,亲自扶起福晋说道:“福大人福晋快快免礼,我今天不是贵妃娘娘,而是尔康的朋友,赶来送他最后一程。”

言罢,萧云缓步至尔康的灵前,虔诚地上香鞠躬,又细心地为尔康添上了纸钱。她本已准备了一路的安慰之语,欲以此减轻紫薇的伤痛。

可当她看到跪在一旁脸色苍白如纸的紫薇,以及那满脸稚气却尽显可怜的东儿时,所有的言语都哽咽在喉,只能轻轻地握住紫薇的手,低声劝慰:“紫薇,节哀顺变。尔康在天之灵,一定希望你和东儿能坚强地活下去。”

紫薇缓缓地抬起头,目光呆滞而木讷,仿佛失去了所有的灵魂,她张了张嘴,却终究未能吐露半个字。

只有东儿,那稚嫩的小手紧紧地抓着萧云的衣角,放声大哭:“阿玛,阿玛,东儿要阿玛……”那声音,充满了无尽的哀伤与绝望。

萧云心中一酸,她轻抚着东儿的头,温柔地哄道:“东儿乖,阿玛只是到另一个地方去保护东儿了。阿玛是个舍生忘死的大英雄,他一定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儿子哭得如此难过,对不对?”她从未想到尔康竟落得如此结局,萧云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命运的无常让她无言以对。

“起灵……”内务府的太监一声高喊,打破了现场的沉寂。四位身强力壮的士兵将停在正堂的棺材缓缓抬起,准备出殡。

紫薇作为尔康的遗孀,紧紧抱着尔康的灵位走在最前面,她的身影显得那么孤独而坚强。东儿则被自己的原来的二叔尔泰牵着,紧紧地跟在紫薇的后面,那小小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尔康入土为安后,萧云望着紫薇跪在墓碑前那瘦弱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她想要上前搀扶紫薇起来,却被晴儿轻轻地拉住了:“这个时候我们都不适合再待下去了。我想紫薇是个坚强的人,她不会轻易倒下的。她还有东儿需要照顾和依靠。”

晴儿的声音里充满了对紫薇的关切与理解。她没敢告诉萧云,紫薇在亲眼见到尔康的棺椁后已经昏迷了好几次。晴儿一直陪伴在紫薇的身边,感同身受着她的痛苦与绝望。

萧风在自己身边昏迷五天时她都心急如焚,更何况是面对天人永隔的残酷现实呢?她和萧风、萧云与乾隆都是幸福的。然而,幸福的一方又怎能真正体会并安慰破碎的一方的伤痛呢?

“皇上许你出宫时可说了什么时候要你返回宫中?”晴儿打算带着萧云回和硕公主府,毕竟陆家人都一直在等着和萧云面谈,她正不知该如何是好,皇上便同意了萧云出宫参加尔康的葬礼。

“他忙着议政,只说了不许太晚,我天黑之前回去便可。”萧云得知萧风和傅恒说服乾隆研究仿制购买英式燧发枪之事后,她便除了晚上外很少前往养心殿。

“那我们回家!”晴儿挽住萧云的手朝马车走去。

“好,回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