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我的爱一生只有你 > 第112章 新“三点一线”

我的爱一生只有你 第112章 新“三点一线”

作者:种菊山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8 11:08:16

在最后一场春节文艺演出结束后,正月十六,所有抽调人员都回原单位上班了,余良也回到了自己原来的班组。

下班后,余良匆匆吃完饭,简单收拾了一下,骑上自行车,向县城驶去。

他知道,从今天开始,自己新“三点一线”的生活就正式开始了。

到了“济世堂”,余良首先拜见了周德馨。在他的安排下,余良开始了自己在医馆的学医生涯。

“中医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比如,扁鹊招收了众多弟子,其中医术造诣比较高的有十位,而这十位弟子所擅长的中医技术就各不相同。子豹主开方,子明主司药,子容主针灸,子术主手术,子同主火灸,子阳主诊脉,子仪主按摩,子游主炼丹,子越精医学常识,虢太子主采药。

正因为中医的知识体系非常庞杂,所以,在初学中医时,就应该先明确自己主攻的方向,是开方配药,还是针灸推拿,亦或单纯只是为了养生,等等。只有明确了学习方向,我们才能化繁为简,找到更清晰的学习脉络。”周德馨教导余良道。

为打好过硬的基本功,周德馨让余良从“三功”学起。

一是背诵功:熟背汤头、脉诀、药性赋、针灸歌赋。

中医的临床工作分为识病、辨病、立法、处方、用药五大环节,最终必须落实在方药上。如果没有精确的处方,绝对不会有好的疗效。故中医历来视汤头、脉诀、药性赋为启蒙“三宝”。

“汤头”即“方歌”。中医素以清代汪昂的《汤头歌诀》为蓝本,并以《医方集解》辅行。要求“汤头”必须熟背至信手拈来的地步,临床方可应用自如。

“脉诀”是指脉学方面的歌诀。现以李时珍《濒湖脉学》流行最广,然李中梓《诊家正眼》似乎更切实用,故云脉必“二李”。

《药性赋》是民间流传多年且影响极大的入门读物,浅显易懂,朗朗上口,对初学用药可具初步轮廓。

除上述“三件宝”外,不可忽略的就是“针灸歌赋”。

针灸是国粹,是中医走向世的“利器”。要想学好针灸,熟诵歌赋是必备的基本功。诸如:十四经循行、主病、穴位分寸歌、标幽赋、金针赋、通会指要赋、流注指微赋、胜玉歌、玉龙歌以及十二经子母补泻、流注八法等方面的歌诀均应熟背如流。

二是基础功:学好古文、医史及文献。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华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中医文化,不愧是伟大的宝库,等待后人去努力发掘。而这些文献均是用古文写成。若不在古文上下工夫,势必很难理解。如文字的构成、词汇的衍变、语法的差异及古代文学常识、古天文学知识等等均需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学习医古文非常困难。

文言文学得好,犹如与古人相与对坐应答,能进行跨时代的交流,也乃人生一大快事,而且学好古文是打开中医药宝库大门的钥匙。

任何事情,任何学问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所以不管学什么都必须了解本门的发展史。搞政治要学政史,搞文学要学文学史。当然中医也不例外,也应学好医学史。只有学好医学史,才能了解各朝各代的名医、名着及其学术观点,也就是说要了解这些名医名着是在何等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下形成的。

同时也应了解前世名医的奇闻逸事。譬如:朱丹溪三十岁学医,三十五岁就能临证而成大家。叶天士十四岁学医,先后师从十七人等。这对一个中医的学习和成长均有一定的启发。

学古文具备了读古书的能力,学医史明确了读古书的取舍,在选书读书过程中,自然不会陷入歧途。同时还要博览历代医家的医论、医着、医案,对历代医家的成果有一个框架性得了解,对学术理论的构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架构功:精读古典医籍。

要想学好中医,则必须精读一些古典医籍。如《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神农本草经》、《医学心悟》等。

《内经》、《难经》是中医基础的奠基。阴阳五行、脏象经络、诊法治则、五运六气均需从《内经》、《难经》二经中探求。然《内经》中《灵枢》、《素问》各八十一篇,《难经》八十一难,共二百四十余篇,要想快速通读,谈何容易?故初学者可选用明代李中梓的《内经知要》或近贤秦伯未的《内经知要浅解》为读本,部分章句必须熟背。

《伤寒论》是六经辨证的典范,《金匮要略》辨脏腑经络,是辨治杂病的基础。《温病条辨》系统论述三焦辨证,与《伤寒论》相对而言,使“万病诊法实不出此一纵一横之外”。《温热经纬》以《内经》、仲景为经,以叶、薛、陈、余诸家为纬。其中“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主要论述卫气营血辨证系统,也应熟背。

《神农本草经》是方药学之祖,自然也是必读之书。《医学心悟》一般视为入门的启蒙书,它是系统论述“八纲八法”之作,且书中载有很多疗效高、实用性广的方剂,如启膈散、开噤散、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皆临床习用之方。

在这三步功的基础上,进而博览群书,淹通众家之长,并广泛吸取今人经验,积极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早临床、多临床,才能成为一名“真中医”。

“中医理论渊微精深,学好中医非常不易。若想成就明医,首先要立志,还要有忍耐心。学习中医有如修行,要能忍无边的痛苦,忍难忍之寂寞,忍难忍之辛苦,忍到一定程度,自能成就非凡的医术。若是浅尝辄止,不肯忍受一丁点的寂寞与辛苦,则必难进入岐皇的殿堂。”周德馨又反复告诫余良。

余良点头称是。他觉得只要舍得下苦功夫,并且善于思考,自己就一定能学有所成。

晚上六点,余良从医馆出来,找了一个路边小摊吃完晚饭,又骑上自行车,向金凤凰KtV驶去。

“陈锋是特种兵出身,我是不是向他学些东西呢?”余良脑海中忽然闪出这样的念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