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波斯尼亚自治法令
君士坦丁堡最近也变得不太一样,各种经济法令的颁布让商人们感到安心。商店也在正常营业,丝毫没有在政变后的影响。
在广场上有一块黑板,上面写着将进行奥斯曼的公务员考试,不论信仰,只要认为自己行就能报名参加。岗位包括地方政府职员、中央政府的财政、工商、交通等部门职员。
当然面对奥斯曼庞大的失业人群,公务员和经济振兴计划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效果。因此,大规模扩军成为了另一个重要方案。
根据计划,奥斯曼全境将推行义务兵役制。适龄男性都需要去征兵处报道,随时准备加入军队。而义务兵每年将接受12个星期的训练,又或者可以加入常备军三年,之后转入后备军。
士兵的薪水是从来不会拖欠的,而且还会有部分粮食补贴,义务兵则是钱粮各半。哪怕是为了这些东西,民众也要加入军队。
对于政府的一系列示好行为,巴尔干的情况有些好转,波斯尼亚暂时安静了下去。不少人打算看一看再说,当地的逊尼派和什叶派居民占波斯尼亚总人口的37%,而东正教徒占45%、天主教徒占17%、其他教派占1%。
波斯尼亚的知识界在反对奥斯曼帝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中,曾提出波斯尼亚人是“南部斯拉夫人大家庭中一个单独的民族”。因而,出现了“波斯尼亚人”一说,号召在当地的不同宗教信仰居民联合起来,共同对敌。但是,多民族成分、多宗教信仰和社会发展的差异,使当地社会问题非常复杂。
塞族居民倾向于参加已经获得独立的塞尔维亚,克族居民向往奥匈治理下的克罗地亚,逊尼派居民则希望留在摇摇欲坠的奥斯曼帝国内,但要求扩大自主权和地方自治。
波斯尼亚起义后,规模在迅速扩大,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俄国等地的武装志愿者纷纷前来参加,国际社会进步舆论也表示严重关切。在巴黎还成立了声援起义国际委员会。起义还直接引发了保加利亚的起义。
对于波斯尼亚,纳赛尔丁提出用自治换取承认的方法。设立波斯尼亚自治议会,由当地新月教徒、东正教徒、天主教徒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负责处理地方教育、文化、农业及内部税收等事务。帝国保留在波斯尼亚主要城市和战略要地的驻军权,以确保帝国主权和边境安全。
政府将拨款用于波斯尼亚的道路、学校建设和产业发展。在法律面前,各个宗教享有平等地位,废除一切歧视性税收和政策。
当然,这个在托普卡帕宫的联席会议上引发了激烈辩论。不少人认为这是对叛乱的纵容,必须用雷霆手段镇压!
但纳赛尔丁将奥斯曼军队的情况让所有人看着,情况不能再遭,光靠雷霆只怕会放干奥斯曼的血。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