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406章 朱霖和龚雪斗艳

第406章 朱霖和龚雪斗艳

《戏台》之下,各种暗潮涌动。有人津津乐道,有人阴阳怪气,只不过阴阳怪气的人都没有跳到明面上。

大量的读者群体刚开始并没有看出其中的深意,不过凡是洞察到其中深意的“大聪明”都迫不及待地向旁人说着自己的看法。

开口就是“你知道吗?”、“哎呦喂,你理解的浅了!”、“怎么样?听懂了吗?里面的弯弯绕绕掰开了揉碎了告诉你,这你受得了吗?”

经过口口相传,大家再用自己的“私货”勾兑一下,一个个全新的版本涌现。

自古以来,隐秘事尤其是接触不到的隐秘事是最令世人津津乐道的事情。

大家都在猜这是在骂谁,心虚的人走在路上都觉得有人在戳着自己的脊梁骨。

不少人最喜欢看批判的作品,将带着“批判”的作品奉为圭臬,认为这才是文学存在的意义,可当批判到自己身上,一切都变了。

如果是普通的作家来写,大部分人可能一笑而过,认为是心血来潮之作,甚至认为文坛要起来一位了不得的年轻人。

可如今是刘一民来写,一个自从78年成为作家后,就在文坛声名鹊起、声名远播海外的作家,就不禁让人猜测,是不是在洞察文艺界之后,特意写的一篇小说。

人艺,曹禹的办公室内,曹禹拿着《人民文艺》已经看了许久。作为人艺的院长,曹禹不由自主地将自己代入到了班主的身份之中。

等过了一会儿,曹禹叹了一口气:“王濛同志是一个比较谨慎的人啊,这样的文章发出去,是得要考虑下影响。”

“老师,您觉得怎么样?”刘一民笑着问道。

“好,鲁迅先生的杂文以‘标枪’般的战斗风格,在嬉笑和讽刺中完成批评。你这跟他还有不同,你是于嬉闹深层找寓意,埋藏不深不浅,但不找的话就不知。”

曹禹将文章内容夸赞一番,并没有具体指出批判的目标对象。夸赞之后,又讲起自己在人艺当院长的左右为难之处。

刘一民说道:“任何国家的文艺作品都对自身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有所体现,只是多少而已。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是一件极坏的事情。”

懂行的干涉叫指导纠正,不懂的叫瞎搞。

“真可谓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名字叫做《戏台》倒也正合适。这种风格的作品出现在话剧舞台上,也不知道效果如何。

某种表现风格,跟春晚舞台上小品《吃面条》倒是相似。”

曹禹一时拿不定主意,准备在内部开一场会议讨论一下。风格拿不定主意倒是其次,主要是考虑演出的影响。

曹禹召集了于是之、欧阳山尊、夏淳、蓝天野等副院长和导演参会讨论。

几人纷纷冲刘一民打着招呼,脸上的表情如同过年一般。

等坐下后,曹禹说明了召开会议的目的,将目光先放在了于是之身上。

于是之乐呵呵地说道:“我觉得是个好本子,不是都讲创新戏嘛,不是学着外国人的创新才是创新。咱们自己换换风格,也叫创新。

另外有些事情,敲一敲也好。我觉得咱们要约束好人艺的演员,做真正的文艺工作者,不要败坏了人艺的名声。”

“老于这话我赞同,不过在咱们人艺,这种事情几乎是没有,但也要防微杜渐。人艺几十年的光荣历史,得被一代代人艺人视为珍宝的传承下去。”欧阳山尊附和道。

夏淳也发表了一下自己的几点意见,甚至还举了几个例子:“当年赵树理同志离开燕京文艺部门回晋省之时,讥讽的话犹在耳中。”

当年赵树理被调离燕京,一位私生活不检点的干部前来相送,赵树理毫不客气地说道:“我可不跟你在一起了!”

提起这件隐秘的事情,蓝天野鼓掌大笑:“我看咱们不仅得排,得在报纸上大张旗鼓的讲咱们要排,让有些人好好看看。”

蓝天野的笑声,让众人笑出了声。至于里面的隐喻,众人认为如今上级鼓励大胆创作,不需要顾虑太多。

曹禹看大家兴致都很高昂,于是拍板决定排这部话剧。至于让谁排,等剧本出来之后再说。

翌日,人艺通过报纸向读者宣布,人艺正式宣布对小说《戏台》进行话剧改编。并将《戏台》的全新风格展现出来的艺术价值和创新价值向读者一一进行了分析。在文章的最后,人艺向不断创新的话剧作家刘一民表示了感谢。

如此大张旗鼓的宣布改编,在人艺的历史上极为罕见。一般的改编都是等即将首演的时候,才会做一些宣传,这样一来,其中的含义不言自明。

于佳佳给刘一民打来电话,告诉他《中青报》最近收到了不少稿子,基本上都是陌生的笔名在批判《戏台》,认为《戏台》在以荒诞不经的风格来诋毁、来谩骂。

“我们《中青报》应该不会发这样的稿子,但保不齐会有其他的报社发这样的稿子。”于佳佳提醒刘一民注意。

“谢谢你了,于佳佳同志。”

“嘿,说谢谢就见外了。我还准备写一篇评论,就讲影迷、戏迷、书迷如何正确的看待演员、作家等。要喜欢他们的文艺作品,不要去盯着本人。我们是青年报,这也算是对青年的寄语。”

于佳佳说完,跟刘一民探讨了一下《戏台》后挂断电话准备写评论。

目前就整个杂志和报社而言,负面的评论还没有出现。

有过些时日,不少人终于忍不住了。一些小报和小杂志上出现了一些批评的文章。

西北某不知名杂志发表了一篇散文,并没有指名道姓的评论《戏台》,而是采用借物拟人的形式直指刘一民。

散文的标题名为《一棵青翠欲滴、遮天蔽日的树》,文章刚发出来就被陆遥寄给了刘一民。

里面讲了一个人回乡的时候看到了一棵树,这棵树的树叶颜色最青,树干高达百丈,树冠遮天蔽日,上面盖房子住人都绰绰有余。

附近的人告诉他上面住着一个矮人,此人平日里什么事情都不干,喜欢拿个放大镜四处看,不管看到什么都要记录下来。

又青又高的树暗讽刘一民清高,拿着放大镜则是说他喜欢用放大镜看别人的错误,吹毛求疵。

“这风格跟童话故事似的。”刘一民笑着说道。

不过这种抽象的描述方式,比普通的文学评论更能引起大家的关注。

这家文学杂志,倒是通过这种方式迎来了一次热销,故事在不少的地方广为传播。

刘一民到燕大上课的时候,一些记者和学生将刘一民拦了下来,纷纷询问他对这篇散文如何看。

“我家里有条狗,平常见我都不叫,有一天我踩着它尾巴了,哎呦喂,您猜怎么着?”

记者和学生都笑了,有学生笑着问道:“刘教授,您家狗怎么着了?”

“它叫了!”

“哈哈哈!”

“记者同志,您看我踩着谁的尾巴了?”

几名记者哑口无言,散开了一条路让刘一民离开了。

这种话自然是不能见报,但流传的速度不一定比报纸慢。学生和记者逢人便当做趣事来聊。

有些好事者专门跑到心虚的人面前,踮起脚问:“您看我踩着谁的尾巴了?”

说完,看着对方脸青一阵白一阵的离开了。

走到燕大中文系的办公室,朱光遣看到刘一民拉着他的手说道:“这部话剧演出的时候,我得去看!”

“好,到时候我亲自送您去,送您回。”刘一民笑着说道。

刘一民跟其他的教授嬉笑了一会儿,才坐到了自己的办公桌旁。

吴组缃看向刘一民,冷不丁地问道:“你看我吴组缃是人是狗?”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