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396章 即将登上中国话剧史教材

第396章 即将登上中国话剧史教材

人艺的会议室里,桌椅被拉开围成了一个椭圆形,两边都坐满了人,会议室前方挂着“《天下第一楼》剧本座谈会”的横幅。

一边是以曹禹、于是之、夏淳、欧阳山尊为首的导演和著名话剧演员;另一边是评论家和新闻记者为主,著名的戏剧评论家童道明、杜清塬、林可欢、田本相四人,此外《文艺报》主编冯木、《**》总编李壮、《中青报》主编佘世光等。

整场会议由于是之主持,刘一民坐在曹禹旁边的位置,跟对面的人一个个打着招呼。

自从坐下后,《中青报》主编佘世光的目光在刘一民身上就没有离开。

刘一民冲着他微微颔首,佘世光笑着说道:“一民同志,咱们两个可是老熟人了,就是一直没有机会见面。”

“佘主编,我对您也很了解,于佳佳同志经常在我面前夸您,说您到了《中青报》之后,咱们《中青报》蒸蒸日上,局面焕然一新。”

刘一民的话让佘世光老脸上的褶子都笑到了一起,心里面在嘀咕于佳佳是不是真的夸了自己,毕竟于佳佳三番五次忘了引荐。

姑且当真夸了吧,这小于同志,还不错嘛!

《**》主编李壮说道:“一民同志,以后希望你多多在我们《**》上发表评论,我们的记者同志都说,一民同志对《中青报》情有独钟啊!”

“李主编,我的文章放到《**》上,你们也不一定会刊发啊!”刘一民调侃道。

《**》代表着方向,刘一民以往战斗力十足的文章要是发在了《**》上,文坛会不会猜测,这到底是谁的意思?

李壮无奈一笑,不死心地说道:“一民同志走多远见得多,可以多写点自己的所见所闻嘛!”

“其实一民最适合的是我们《文艺报》,我们就是刊登文艺评论,记录文艺界发生的大事的。一民同志,我代表《文艺报》向你约稿,你对西方文学很有见地,一定要多多发表自己的意见。”

冯木迫不及待地插嘴道,并且举出了以往刘一民发表的评论和讲课的内容,又提到了最近的《宠儿》:“一民同志,要说魔幻现实主义,国内目前没有人比你更有发言权了。

你的那个魔幻现实主义就是现实主义的提法,已经开始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以往认为魔幻现实不是现实的同志,也在转变心态。”

座谈会很热闹,但是“偏题”了。于是之看到这场面,无奈地看了一眼曹禹,见曹禹没有丝毫急躁的样子,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过了一会儿,几个话剧评论家也加入到了话题讨论之中。

于是之忍不住清了清嗓子:“同志们,今天是一民的剧本《天下第一楼》的座谈会,咱们回到正题吧!”

评论家李可欢笑着道:“反正都是一民同志写的,一民同志是如今文坛结出来最大的一颗硕果啊。”

“同志们,咱们还是谈《天下第一楼》吧!”刘一民说道。

会议室内,大家听到刘一民这样说,话题终于回到了正题上。

评论家童道明讲出了自己对《天下第一楼》的理解:“这部话剧是从话剧界对‘新戏’的推崇中走出来的,这说明我们的老戏也能获得成功。

咱们对‘新戏’的推崇,也不能忘了老戏。我们研究《天下第一楼》,也不能只谈论《天下第一楼》。我们要聊作者的创作思想,要聊一民的《时代三部曲》,要聊老舍先生的《茶馆》和《龙须沟》后的传承,要聊一民文学血液里不断奔涌的现实主义生命力。”

童道明说话时带着苏南口音,因为苍老声音略微有点沙哑,听起来却不刺耳,反而是清晰耐听。

老头一连说了几个句子,层层递进,说到最后脸颊充血泛红。

童道明去苏联留过学,他的话剧思想里面有很深的苏联烙印,比如最喜欢的是契科夫,喜欢人艺从外国学习到来的“新戏”(采用外国流行的叙事方式)。

《天下第一楼》的成功,让他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国戏的魅力。

“《天下第一楼》排练的成功,标志着我们的编剧和导演技术又达到了一个成熟期。人艺靠这个话剧,再次稳固了在话剧界的地位。”林可欢说到最后激动地拍了拍桌子:“立住了!”

于是之扫视了一眼全场,最后冲着童道明笑道:“刚才老童说的我很赞同,当年《狼烟北平》出来的时候,我就有《茶馆》的感觉,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狼烟北平》和《天下第一楼》,《传奇大掌柜》次之。”

《文艺报》的冯木笑着说道:“《狼烟北平》当时我也看了三遍左右,文三儿这个人太有特色,值得去仔细的研究。从《狼烟北平》到《天下第一楼》,表明了一民同志写作不是旁观式的,是真正的融入到了人物和时代的命运里面。

对生活的观察和时代的透视达到了一种入微的地步。”

刘一民坐在曹禹旁边,拿着笔无聊的在本子上画来画去。听到这些话,刘一民也不好意思抬头,怕忍不住笑出来,他得扮做宠辱不惊的大家风范。

曹禹瞥了一眼刘一民写的东西,老脸差点绷不住。

【童:已夸、冯:已夸、田本相:没夸、杜清塬:一言未发】

没发言的下面画着重重的圈,搞得跟生死簿一样。

曹禹将目光收回,加入了夸刘一民的讨论场,现场讨论的氛围更加的热烈和融洽了。

会议的服务人员,时不时地走进来给大家倒茶。

欧阳山尊低声对刘一民说道:“你猜《天下第一楼》演够五十场需要多久?”

“三个月?”刘一民说道。

“两个月左右应该差不多,三个月太久。”欧阳山尊笑道。

两人低语了一句,立马不再说话,而是专心听座谈会上众人的讨论。

佘世光说道:“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这一副对联写出了时间变化的沧桑之感,一民同志年纪轻轻,就能有这种沧桑感,实属难得,一民同志,你讲几句嘛!”

“一民同志,讲一讲对目前话剧的理解,我们都想听听,你怎么看待新戏和老戏?”田本相开口道。

刘一民沉思了一下说道:“不管老戏和新戏都得观众理解才行。话剧本身讲的就是人在场下,心入剧内的空间一体体验方式。

搞得大家云翻雾绕的看不懂,怎么能做到沉浸体验呢?有的话剧追求新,观众看不懂,还说是观众水平的原因理解不了导演,那不是扯淡吗嘛!”

“咳,一民同志,咱们都是知识分子。”

“不好意思激动了,但是确实扯,有的话剧易于理解,有的稍微有点门槛,但门槛太高只有编剧和导演两个人懂,那就是编剧和导演的问题了。

这就是我对新剧和老剧的看法,谢谢大家。”

曹禹听到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让观众看得懂,必须是我们人艺导演和编剧所遵循的方针之一。这两年我们为了创新剧本,出现了不少问题。学习可以,但是不能走火入魔。”

中午座谈会结束,大家一起到餐厅用餐。全聚德经理给大家送来了烤鸭,让大家在“肚子”里深入体验一下《天下第一楼》。

一点左右,大部分人茶足饭饱离开了人艺。评论家田本相却留了下来,在办公室里说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

“万院长,最近我看国内的话剧教学,竟然没有发现有中国话剧史这门课程,更别说教材了。

研究话剧,连话剧的历史都不了解,那怎么能行?”

田本相最近想好好的采访一下曹禹,话剧史研究是不可能绕过曹禹的,就像研究现代文学史绕不开鲁迅一样。

“另外,作为您的学生一民同志,我也想好好的采访一下。我要编写的话剧史,要从起源到现在,一民同志也不能不讲。”

刘一民听到提到了自己,不由得出言说道:“田教授,有必要现代到我这儿吗?”

田本相今年刚到中戏担任教授,发现堂堂中戏竟然没有话剧史的课程,于是萌发了建立话剧史研究体系的念头。

“当然有必要,光一个《天下第一楼》就很有必要。我要编写的话剧史,第一个出现的人物是万院长,那最后一个人物肯定是你。”

曹禹看向田本相说道:“田教授,你在中戏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尽管开口。希望写书的时候,能够客观一点,不要因为我万家宝的身份有所偏驳。

另外你要研究一民的话,我想有一点我要说明,一民的成就不是我培养的结果,而是他自己的努力的结果。”

田本相说道:“万院长,您太谦虚了!”

“不,我一点都不谦虚,确实是如此!”曹禹说道。

田本相说道:“万院长,一民同志,我会客观研究的。”

隔天《**》、《文艺报》、《中青报》都刊登出了“《天下一楼》”召开研讨会的消息。

三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研讨会的内容进行了报道,以三家报纸在社会和文艺界的分量,成功将《天下第一楼》在话剧界的地位给树立了起来。

燕京的各个话剧团一股脑的涌入人艺,向人艺学习《天下第一楼》的剧本创作和编排方法。

蒋子龙坐着小板凳在人艺连看了五场《天下第一楼》,回到津城后,极力向津城人艺推荐剧本,并且在《津城日报》上发表评论,希望津城人艺向燕京人艺学习,多排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话剧作品。

三月二十九号,《**》的文艺部和人艺在全聚德的大厅里又举办了一次座谈会。

全聚德的鸭子摆在座谈会的正中间,大家一边吃一边讨论,讨论的内容跟上次差不多,不过这次当着全聚德的面,大家再次一致认为全聚德就是燕京第一楼。

全聚德的总经理姜俊贤春光满面,在接受《人民日报》的采访时,对全聚德的未来发展做了一次展望。

临结束的时候拉着刘一民的手依依不舍,心里感慨两万块钱真是没白,这可是《**》啊!

临近4月,刘一民和燕大的几名老师坐在了大教室内,身后坐着的是学生,台上也站着一名学生。台下的学生坐立不安,台上的学生内心忐忑,喉咙发干。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