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363章 再扛老北平文学的大旗(两更万字)

第363章 再扛老北平文学的大旗(两更万字)

全国各地的书店出现抢购潮,甚至还一度发生因为售货员给读者拿杂志不及时,在后面读者的推搡下发生柜台被挤倒的事故。

类似这样的新闻在各地的报纸上层出不穷,书店每天打开门面对的都是乌泱泱的人群,晚上下班时摆出“今日《收获》已售罄”的牌子才能将书店门给关上。

催货的电报如同雪一般飞到《收获》编辑部,飞到《收获》合作的印刷厂。

印刷厂内,刚摆进仓库的杂志,下午下班之前就会被清空。于是《收获》不得不又联系一家燕京的印刷厂,两地印刷就近供货。

各大官媒根本不用上面打招呼配合宣传,纷纷刊登上自家的评论。

《**》发表长篇社论,题目为《‘横空出世’揭开神秘的核面纱——向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解放军战士致敬》

《中青报》号召青年人以科学家—‘陆光达’为榜样,用知识武装头脑,用科学报效国家。

《光明报》发表评论——《‘横空出世’是真的横空出世。》

在《横空出世》发表的第二天晚上,新闻联播以实景报道了读者抢购的画面,并随机抓了两名路人采访。

赵忠湘以其特有的声音向全社会播报:

【《横空出世》这本小说激发了全社会的报国热情,我们的国家正因为有这样一群人,我们才能挺直腰板。《横空出世》的作者刘一民同志作词的歌曲《祖国不会忘记》唱出了无数科学家和军人的心声,请相信,你们的贡献祖国不会忘记。

聚沙成塔,积水成渊,国家前行的脚步离不开每一位同胞的努力。】

销量如同台风吹起的浪潮一般,一浪高过一浪,一声高过一声。

《祖国不会忘记》这首歌在**前唱响,各地电台里播放最多的歌曲也就是这首《祖国不会忘记》。

在销量暴增的同时,认识刘一民的人才知道这家伙是从核基地回来的,这国之重器还真让他看到了。

此时,刘一民和朱霖正坐在北戴河的创作之家里听广播。人艺给朱霖批了一个半月的假期,从8月初到9月中。

曹禹告诉于是之三个本子换一个半月的假期时,于是之觉得这是个大赚的生意。

甚至还亲自跑过来问刘一民,一个半月够不够,不够的话再加。三个月打六折,只需要四本就行了。

刘一民听到这话脸都黑了,差点忘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了。

曹禹没有告诉下面的导演,但是于是之有意无意的透露了出去,整个人艺暗潮涌动,导演们都在为争剧本做着努力。

不仅人艺,商务印书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几个出版社看到销量这么高,疯了一样找刘一民,可惜谁都没找到。

无论是燕大、人艺、四合院和华侨公寓都没找到人,谁也不知道刘一民和朱霖去哪儿了。

这是刘一民让保密的结果,作协里面只有张广年知道刘一民跑到了“创作之家”躲清闲。

这里虽然条件不好,但是清静,没有人会打扰他们。附近的宾馆人太多,人来来往往的容易吵着他们。

况且这里有保障人员,工作人员老赵—赵秀文和经理李记都熟悉,走的时候多付一笔钱就行了。

他们两个住在这里两耳不闻窗外事,周末的时候朱父和朱母会坐着火车过来给他们送点好吃的。

“明天我跟着老赵去打理苹果树,刘老师,你要不要跟我们一起?”朱霖光着脚丫子盘腿坐在沙发上,开心地问道。

“瞧把你开心的。”

刘一民坐在书桌旁,头也不回地说道。

“刘老师,不用上班,当然开心了。虽然我喜欢排戏,但是就那几部我也会烦的,就当出来散散心了。”

半个月的时间,《横空出世》的剧本已经写的差不多了,等从北戴河回去就可以把剧本交给人艺和万方的《剧本月刊》。

翌日早上,刘一民和朱霖推开窗户,呼吸着海边的新鲜空气。

老赵正在做饭,听到声音后出来看着刘一民和朱霖:“刘一民同志,朱霖同志,昨天休息的怎么样?”

“休息的可好了,恨没有生在这里啊!”刘一民笑道。

老赵边摘菜边抬头继续说道:“刘一民同志,最近市里面大家都在讨论你的小说还有你的歌儿,你听到没,隔壁的部队疗养院正在放呢。你们要是出去图安静的话,记得戴个帽子啥的,别让人认出来。”

“好,老赵,谢谢你啊!”

“没事儿,作家我见多了,一民同志,你是我见过最有才华的年轻作家。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想要认识你,谁都猜不出来你跑这儿躲清静来了。”

老赵正说着,听到厨房的声音赶紧跑了进去。

经理李记骑着自行车到了大院里冲着刘一民说道:“刘作家,今天的报纸我给你带过来了,你看看,还是在写《横空出世》。钱老亲笔写的评论文章,你瞧瞧。”

刘一民和朱霖快步走下二楼,木质楼梯吱吱的声音像是有老鼠在啃食一般。

“您看看。”李记将报纸递给了刘一民。

《向默默无闻的科学家致敬——钱学-森》

【《横空出世》里面的陆光达是无数科学家的代表,我向默默无闻的科学家致敬,我跟他们相比,我是幸运的,从一回国的那天起,我就被全国人民所熟知。

我跟他们相比,他们则是更伟大的那群人】

李记说道:“还有呢,还有呢,这是一些首长写的,报社代发的。”

李记将一摞摞报纸给刘一民都看了看,刘一民笑着说道:“谢谢你了,李同志!”

“别客气!别人能通过作协来创作之家是他们的光荣,您能来,是咱们创作之家的光荣。”李记转身冲着厨房问道:“是不是啊,老赵?”

“对,是创作之家的光荣。”老赵走出厨房,胳膊上都是面粉。

四个人相处的极为热闹,待饭做好了,大家一起坐在厨房吃饭。

“朱霖同志,你怀孕了,尝一尝这鱼,吃了鱼呀,孩子眼明心亮。不过海里面的东西也不能多吃,你们想吃啥,我去买回来做。”

老赵乐呵呵地说道。

“同志们费心了。”

“没事儿,咱们这儿房子不好,来的人少,我们也想找人聊聊天。”

吃完饭,上午朱霖闲不住,现在她又没办法游泳,就只能跟着老赵在创作之家的院子里干点农活,伺候周围的这些苹果树。

“老赵同志,你说燕京的院子里种苹果树怎么样?”朱霖一边干活一边问道。

“好啊,苹果树平平安安寓意好,就是在燕京不一定好吃。你要是想种,等来年春天我嫁接一株苹果树送到你家里,你们喜欢吃什么?黄元帅还是?”

“刘老师喜欢吃红的,不喜欢吃黄元帅。”朱霖说道。

“那红玉吧。”

朱霖和老赵在下面干农活,刘一民在屋子里面写作,写作累了就到下面跟老赵他们聊聊天。

又或者朱霖跟着,刘一民自己下水游两圈。

“刘老师,你这水性越来越好了,我也想下去游两圈。”

“走吧,你自己啥情况不知道啊!”刘一民拍了拍朱霖的腰肢,朝着更衣室走去。

回到房间,刘一民感叹道:“真是山中无岁月啊!”

周日,朱父和朱母联袂来到创作之家,朱母带了不少东西亲自下厨,给创作之家的所有人改善了一次伙食。

朱父拿着报纸说道:“半个月多,《收获》杂志的销量已经突破百万大关,这又是一次销量突破,作为你的岳父,我真是与有荣焉。”

朱霖笑道:“爸,你就别文绉绉的了。”

“咳,我是真为一民感到高兴,现在是暑假,很多老师都跑到咱家,询问一民是咋写出来的,这么真实?”朱父眉飞色舞地说道。

“爸,您咋说的?”

“我能咋说,我都不知道,只拉着他们喝酒,喝几杯我就倒下了,谁管他发生啥事儿!”

屋子里几个人相视一笑,下面的朱母喊着大家吃饭了。

饭桌上,朱母聊了几句文学就转到其它的话题上了。

“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可是现在这社会-治安真不好,小偷小摸的不说,还有抢的,还有强唉!”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