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313章 美国并不美

第313章 美国并不美

他们入住的公寓是一栋老式公寓,条件并不是很好。文学奖的组委会的招待部门给获奖的作者安排的有专门的住宿,不过刘一民觉得没必要自己单独折腾,于是也就住在了这里。

公寓的楼下有一个咖啡厅,在爱德华的带领下,刘一民跟当地的几个记者见了一面。

咖啡厅内,爱德华向刘一民依次介绍:“这位是《纽约时报》的记者琼克、这位是《经济学人报》的记者尼拉、这位是《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艾德、这位是”

刘一民一一跟这些记者握手,并笑着跟他们打招呼。

“刘,感谢你为美国人带来了精彩的文学作品,小说里面的和解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美国人学习。你来到美国,感觉美国怎么样?”《经济学人报》的记者尼拉笑着问道。

“美国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国家!”

“对比中国呢?”

“中国对我来说当然更好!”

《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艾德笑道:“哦?可是中国的经济还很落后,很多中国人来到美国之后,他们都不想离开了!”

“我相信更多的中国人想的是如何学习先进的经验回去建设祖国。我们现在物质跟美国有差距,但是我们的精神非常富足,我相信有一天,我们的精神和物质都会得到极大的丰富。

等到那个时候,我们希望美国人民的精神也能够富足起来!”

刘一民淡淡地说道。

爱德华见状,插嘴道:“我见过很多来美的华人,他们比美国人勤劳,一些学生学习也更为刻苦。嗨,伙计们,你们不是要约稿吗?”

几个记者纷纷提出自己要约的内容,《经济学人》和《华尔街日报》更关注的是目前国内经济方面的开放政策和营商环境。

《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关注的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刘一民来到美国的感受。

几个人纷纷留下了电话,并提供了各自报社的特约稿件标准,最多的《纽约时报》给出了千字150美元的标准。

送走了几个人后,爱德华看向刘一民说道:“刘,听说你到过战场?”

“爱德华,你怎么知道?”

爱德华耸了耸肩:“我跟尼琪可是老朋友了,很早以前,我家就是中国书刊社的忠实订阅用户。我的父亲曾经参加过你们中国举办的运动会?”

“运动会?”刘一民想了半天没想到是什么。

“北韩!”爱德华提醒了一下。

刘一民才恍然大悟:“你父亲在朝鲜参过战?并成功加入了中国志愿军举办的战俘营是吗?”

“哈哈哈,刘,你很有趣!是成功加入,我们称那个地方是北韩!”

“我们称朝鲜!”

“不影响,不影响。我的父亲说你们的战士有钢铁般的意志,他在战场上每到晚上就睡不着觉,总觉得两旁的山坡上会冲下来无数的中**人。后来到了战俘营,反而睡的很好。你们对敌人很凶狠,但对战俘,又很友好,你们的战士似乎有两副面孔。”

爱德华又要了两杯咖啡,想要跟刘一民好好聊聊。

“不,我们的战士只有一副面孔。是因为你们的身份变了,从敌人变成战俘。我们的战士,是拥有慈悲心的钢铁战士,他们热爱和平,但他们也从不畏惧死亡!”

爱德华沉思片刻后,点了点头:“我父亲一直期待着你的关于现在这场战争的小说,他想很知道,几十年过去了,不知道中**队是否还有钢铁般的意志。”

“在这场战争里面,我们不仅有钢铁般的意志,更重要的是,我们也有了钢铁!”

没想到,本应该坐在这里聊文学的两个人,现在开始聊起了战争。

一杯咖啡结束,爱德华起身说道:“刘,我父亲准备举办一个二战老兵的聚会,希望到时候你们能够参加。当然,这只是一个闲聊的聚会。你知道,他们晚年很无聊,他们的生命跟部队和该死的战争联系在了一起。”

“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

“看你的时间!”爱德华笑着说道。

“那咱们接下来再沟通!”

爱德华和刘一民一起走出咖啡店,看着四周的高楼和来往的车辆,爱德华转头对刘一民说道:“希望能在报纸上看到你的稿子!”

“再见,爱德华!”

送走爱德华,刘一民转身走回公寓。公寓的楼梯很暗,墙壁上有很多的涂鸦,楼梯里散发着难闻的味道。

走回楼上,客厅里面多了两个人,不用介绍,刘一民就知道是聂华令和她的丈夫。

“一民,这位是聂华令女士,这位是她的丈夫保罗!”张广年的声音刚落下。

聂华令和丈夫保罗就从沙发上站了起来,热情地跟刘一民打着招呼。

“你好,一民,很高兴能在纽约见到你。因为《绿皮书》,我才知道国内还有你这样一位年轻的作家,我跟国内的朋友通信时,特意向他们打听了你。”

聂华令今年已经五十七岁,看起来没有那么多苍老,头发被烫成了波浪形,因此能够更清晰的看到她脸上的表情。

热情真诚,身上又透露着文气和柔和。身上穿着风衣,打扮也符合她在大学工作和作家的双重身份。

“您好,很高兴见到您!”刘一民热情地笑道。

聂华令跟刘一民握手之后,与自己的丈夫保罗说了几句英语,保罗热情的伸出双手,跟刘一民拥抱。

保罗跟聂华令生活多年,但是并不会中文。

坐在沙发上,张广年感谢聂华令为中国作家在国家上的交流所做的贡献。

“我是一棵树,根在大陆、树干在岛上、枝叶在爱荷华。枝叶当然要为根和干做点什么,当然来爱荷华的,除了华人作家,还有各种肤色的人。

《绿皮书》里面,种族和解在这个国际写作营,算是得到了实现。”聂华令幽默地说道。

保罗用英语说道:“我们想请你们到爱荷华大学做也一次交流和演讲。”

等徐驰翻译之后,张广年当即表示:“我们在纽约的事情结束之后,可以将最后一站定为爱荷华!”

“一民,到时候希望能听到你的声音!”聂华令笑道。

聂华令和保罗也住在了公寓里,他们之后要一起参加一个当地华人作家的聚会。

等其他人都回到各自的房间以后,徐驰嘿嘿一笑,走进了刘一民的房间,问刚才跟记者都聊了什么。

听到千字一百五十美元的时候,徐驰当即扒拉起来了手指。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